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09628
  • 作      者:
    车瑞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车瑞,2010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博士,扬州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现任职于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近年来发表核心论文多篇,著有《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名家研究》(合著),担任《大学语文能力教程》副主编,参编教辅《中国古代文学700百题解》。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浙江省教育厅项目一项,主持及参与宁波市课题三项。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以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发展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发展史的梳理、概括、归纳,探讨这一发展过程中各种批评话语所具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关系,分析《红楼梦》文本所反映出的多义性的创作主旨、多重性的人物性格、多维度的叙事结构、多元化的审美意蕴和多样化的语言表达,从而揭示出这部经典小说的文学性特质。
展开
精彩书摘
  半个多世纪以前有人问:“你在《红楼梦》里最喜欢的女性是谁?最讨厌的是哪一个?你最愿意与哪一位女性结婚?”这个问题难倒了众人,直到今天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可以断言的是前后问题,绝不会和谐一致。“因为你喜欢的女人,未必就是你愿和她结婚的人;你愿和她结婚的人,未必定是你所不讨厌的。”③这就构成了一个无法终结的悖论,尤其对林黛玉和薛宝钗而言。
  对于林黛玉的评价褒贬不一,褒之者认为她是个率真、深情、才华横溢、言词锋利、赋秉颖异的女诗人,极尽溢美之能事。贬之者,则说她与潘金莲一样是个善妒的典型(李辰冬)。她善愁善哭、咳嗽、咯血、身体瘦弱,这样的身体缺憾,无论面貌、体态、才思怎样好,也当不得理想美人四个字。倘若真与宝玉结婚,两人很快会因肺病而同归于尽(佩之)。而且她多愁善感,好哭鼻子,心地狭窄,好使小性儿,说话尖刻,体弱多病,孤芳自赏,目无下尘,完全不符合封建正统的审美观念(唐富龄)。而且她语无忌惮、口舌招尤、光芒过露、恃才傲物、慧眼无珠、错认知己、顽固自怜、过分沉溺于那个未定的婚姻问题,因此只能把她看做一个可同情但并不值得爱慕的人(梅苑)。
  但是蒋和森带有普范性的疑问使得人们久久不能平静,“是甚么一种东西,使得我们对于这个好哭的、敏感的、‘小性儿’的、孤傲得让人感到有些难于接近的少女,这样的动情和无法忘怀呢”①?林黛玉这个为曹雪芹用全部生命的力量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就像一汪清泉永远取之不尽谈之不竭。“这是一个由强大艺术天才的手所典型化了的性格;一个你愈是细密地注释,就愈是感到可爱的性格。在这一性格中,既反映着那一时代的历史生活图画,同时又熔铸着我们民族的心理素质、精神面貌,以及为各个时代的人们所共感、所激动的东西。”②1944年第1期《现代妇女》发表了王昆仑的《林黛玉的恋爱》,他说:“没有恋爱生活,就没有林黛玉的存在。……林黛玉似乎不知道除恋爱以外,人生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生活内容,也看不到恋爱以外还存在着一个客观的世界。她把全部自我沉浸在感情的深海中,呼吸着咀嚼着这里边的一切,从这里面酿造出她自己的性灵,嗜好,妒恨,以及她精巧的语言与幽美的诗歌;以后,就在这里面消灭了她自己。”太愚是较早开始解读林黛玉形象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学者,他的观点影响了后来的许多评论者。对于学界曾一度流行林黛玉是叛逆者的说法,何其芳表示反对。他指出这种提法过于笼统,因为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作者也曾写到她的孤高自许、心直口快,但是也写到她冰雪聪明、善于诙谐,爱情执着,对于她所爱的人有时也很温柔。林黛玉性格上的最强烈的色彩是悲哀和愁苦,她是中国封建社会不幸女子的典型,如果只用叛逆者来说明林黛玉的性格,则很难纲举目张地揭开这一艺术典型的全部内涵。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及背景
第二节 研究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创作主旨系统
第一节 单维主题思想
第二节 多元主题思想
第三节 阐释之维

第二章 人物形象系统(上)——现实主义美学评价
第一节 贾宝玉
第二节 钗黛分论
第三节 钗黛合论
第四节 王熙凤
第五节 袭人与晴雯
第六节 探春与湘云
小结

第三章 人物形象系统(下)——多元视野下的评价
第一节 红学索隐与曹贾互证
第二节 社会学历史批评
第三节 比较研究
第四节 原型批评
第五节 精神分析
小结

第四章 叙事结构系统
第一节 线性结构:由单至双
第二节 网状结构:由线至网
第三节 表层结构:结构技法
第四节 深层结构:结构规则
小结

第五章 艺术审美系统
第一节 艺境探微
第二节 创作理念
第三节 审美趣味
小结

第六章 语言表达系统
第一节 《红楼梦》的人物语言
第二节 《红楼梦》的叙述语言
第三节 《红楼梦》语言的历时性研究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