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29846
  • 作      者:
    陈书录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陈书录,又名书禄,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文科重点研究机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著有《明代诗文的演变》、《明代前后七子研究》、《儒商及文化与文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随园文史研究论丛: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从明清雅俗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交叉的个案人手,一证文献,更新视角,着力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考察其演进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思想特征与艺术特征,探究其审美心态形成或审美意识衰减的动因,为解决明清雅俗文学的传统与“五四”以来新文学如何接轨等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理论。
展开
精彩书摘
  李圣华的《晚明诗歌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对晚明时期的公安派、竞陵派、闽诗派、山左诗坛、江浙诗坛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尤其是对吴江叶氏女性诗群、嘉兴黄氏女性诗群、绍兴祁氏女性诗群、桐城方氏女性诗群等晚明区域女性诗群的阐述精到。又如陈书录的《“德才色”主体意识的复苏与情兼雅怨的女性文学——明末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陈水云和王茁的《论晚明山阴祁氏女性文学群体》(《2006年明代文学论集论》,廖可斌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则是将区域性、时段性与性别文学相结合。而蔡静平的《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岳麓书社2008年版)、郝丽霞的《吴江沈氏文学世家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等则将区域性、时段性家族文学相结合。司马周的《茶陵派与明中期文坛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将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茶陵派扩展到明代中期文坛,视野颇为开阔。
  二是区域性与文体分类及文学流派结合。区域性与词派相结合的有严迪昌的《阳羡词派研究》(齐鲁书社1993年版)、沙先一的《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朱德慈的《常州词派通论》(中华书局2006年版)等;区域性与诗派相结合的有严明的《清代广东诗歌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霍有明《江浙清诗研究》(后改为《清代诗歌发展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陈广宏的《竞陵派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纪玲妹的《清代毗陵诗派研究》(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以及唐朝辉、欧阳光的《江西文人群与明初诗文格局》(罗宗强、陈洪主编,《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区域性与文派相结合的有曹虹的《阳湖文派研究》(中华书局1996年版)等;区域性与剧派相结合的有康保成的《苏州剧派研究》(花城出版社,1993年版)、谭坤的《晚明越中曲家群体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区域性与小说相结合的有王平的《中国古代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朱万曙、徐道彬编,《明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版)等,这些专著或论文大多将区域与流派或文体互动,以区域性更加彰显了文学流派或文体的特色。
  三是区域性、群体性与个案相结合。曹虹的《阳湖文派研究》一方面从组织形态特征、散文理论与创作风格等方面对阳湖文派进行整体研究,另一方面分别对张惠言、恽敬、李兆洛、陆继辂等作家进行个案研究,既有流派的整体性,又有鲜明的个性,将阳湖文派的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陈建华的《中国江浙地区十四至十七世纪社会意识与文学》,将杨维桢、高启、宋濂、方孝孺、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文徵明、唐顺之、王慎中、茅坤、王世贞、徐渭、屠隆、袁宏道、汤显祖等作家个体,放到中国江浙地区十四至十七世纪社会意识与文学演变的历史中加以考察,将社会意识与文学演变史的宏观考察与作家个体的微观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明代诗文中雅俗两大思潮的互动与消长
第一节 雅俗两大思潮互动与消长的轨迹
第二节 雅俗两大思潮消长的动因

第二章 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说与古文创作
第一节 宗法《左传》与“文必秦汉”说
第二节 前七子时期“文必秦汉”说的考察
第三节 后七子时期“文必秦汉”说的演变
第四节 古文创作与古文理论的同步演进

第三章 王廷相的诗歌意象论与嘉靖前期诗学演变
第一节 《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的创作时间考
第二节 王廷相诗歌意象理论来自诗歌创作上的动因
第三节 嘉靖前期诗风的转向与王廷相诗歌意象理论的意义

第四章 王廷相诗歌意象理论与气学思想的交融及艺术哲学的意义
第一节 诗歌意象的本体论与“气者造化之本”及“虚实皆气”
第三节 建构诗歌意象的方法论与“会于人事”及“会通冥契”

第五章 唐顺之与明代“毗陵诗派”考论
第一节 “毗陵诗派早知归”——问题的提出与考察
第二节 明代毗陵诗派成员考
第三节 明代毗陵诗派的理论与创作特色
第四节 对“毗陵诗派”的认定及其在嘉靖前后诗学演变中的意义

第六章 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所记主人考论
第一节 《任光禄竹溪记》所记主人与创作时间考
第二节 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的创作心态和记主的人格精神

第七章 明代嘉靖年间散文的时代风骨
第一节 相聚在“风骨”旗帜下的秦汉文派和唐宋文派
第二节 嘉靖年间两大社会悲剧与“风骨”散文的两大主题
第三节 散文风骨的新内涵——儒家节义与启蒙精神的融合

第八章 王世贞在士商契合中转向俚俗与性灵
第一节 将视角由庙堂士林转向商贾市井
第二节 在转向俚俗、畅舒心志上的士商契合
……
第九章 商贾与汤显祖及其文学启蒙思想
第十章 “随其所宜而适”哲学思想与徐渭的雅俗文学理论
第十一章 明代文学思想转型期王世贞与徐渭之比较
第十二章 “德、才、色”主体意识与明末
第十三章 吴伟业的负恩愧悔心态及其雅俗文学创作
第十四章 “一与多”的思路和吴伟业《圆圆曲》的主旨
第十五章 吴歌越吟——诗化的江南民间文化
第十六童民歌与徐渭及明中后期俗文学思想
第十七章 明清民歌时调视野下的商贾形象
第十八章 明清区域商贾与文学互动研究
第十九章 士商契合与古代文学思想的演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