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行吟离开古城临海到别处谋生已有些年头。不知从何时起,一汪心绪受那方山水的羁绊,竞有了“剪不断”的滋味。
古城有一种淡定的力量,抗拒着现世的浮华躁动,一路延伸传统文脉和历史卷轴。古城有一种沉厚、典雅、温存的东西,这种东西如麦香、如混沌的月色,弥漫着,萦绕着,仿佛渗透在空气中,让人无法抗拒。古城的风神韵格使我魂牵梦萦,灵江的波光水色让我思绪飘忽,于是,我的灵魂再也找不到更好的“码头”登岸了。
总想给古城找一个恰当的比拟,左思右想,还是把古城比作一位婉约、内敛,且不乏悠远风情的少妇吧。清韵有致的少妇如同一篇美文,读起来韵味十足,意境幽远。岁月把少妇打磨成了一块温润的羊脂玉,质感、色泽都无与伦比。少妇的步态有些散漫、随意,甚至稍显慵懒,但她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她疏离“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现代观念,诠释一种独特的人文意识:固守优雅,不急不躁,安之若素。少妇的体内流淌着闲适、恬淡的血液。于是,她便有了一种境界,一种韵致,一股诱惑力。
把古城比作少妇似乎有点俗,那么,就把古城比作一幅气韵生动、笔墨疏淡有致的水墨画吧。尤其是雨季,烟雨潆漾中,穿行旧城的巷陌,踩着石板拼接成的幽长幽长的古街,看青砖灰墙、雕梁画栋、飞檐斗角,看四合院里拄杖的老人、摇拨浪鼓的幼童及挽袖搓衣的少妇,看漫上台阶的青苔、尘埃落定的木格花窗、梁上燕子弃置的旧巢,历史洇染而成的痕迹竟是如此入画、养眼,人便有了恍如隔世之感,旧日的情愫便同这丝丝缕缕的细雨润湿心房。
历史遗存,历史言说,承袭的千年风情,浓郁无华的本色生活,远离时尚的生活方式和节奏,这些显然不是一座城市的亮点,但这些东西就是城市的本质,足以垒起城市的厚度,诠释城市的深度。
“要挣那么多钱干吗?”“钱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吗?”在古城,你会不经意间听到这样的话语。然而,生活毕竟离不开钱,钱多了也不烫手、咬人。闲适不等于懒散。
在这座城市,同样可以看到忙碌的身影。忙碌与悠闲共存,现代与传统兼容,这是古城的一大特色。也许,在闲适的人群中,大多数人曾经忙碌过,挣钱的重负让人感悟到什么,然后解脱出来,成为知足常乐的一员。
闲适,终于成为人们的终极追求。泡茶楼、喝咖啡、玩古董、养花鸟、练太极、拉二胡、习书画、晨练、爬山、垂钓、闲聊……古城的人们总能寻找到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
也许,有人并不赞同这种散淡的生活态度和悠闲的风情,但我欣赏。悠闲、散淡,说不定是新一轮的时尚。在这块土地,疲惫的身心可以找到柔软的温床,得到疗养;在这方山水,你会感受到王维山水诗般至淡的禅意。记得一位官员曾这样说过:“双休日无论如何要回临海,到那里,我有一种舔伤口的感觉。”我惊讶于这位官员的话语和感触。也许,看上去蛮强大的人站在风口浪尖也会受伤。而这里的柔风细雨及安详的氛围便是疗伤的良药。
一座城市如同一个人,有内涵就不必过于张扬、喧闹,淡雅、深沉倒有一种含蓄美,而这种美会渐渐打动人、撩拨人,让人迷醉。
有人问我:“双休日回临海做些什么?”我说:“找一家能看风景的茶楼,约三五老友,跷起二郎腿,喝茶,闲聊,看浮世烟云。或者,起个大早,用双脚和心灵去抚摸古长城。”远思近观紫阳街许多东西,当你远离它,隔着时空距离时,才意识到它已镌刻在心灵的印石上,难以消磨,比如特定的一座桥、一堵墙、一棵树、一畦菜地、一条古街,等等。
紫阳街,是古城临海一条斑斑驳驳、逶迤曲折、细如飘带的时光河道,它穿越千百年沧海桑田,沉积江南古城多情、典雅的梦呓。
古街悠长悠长,如一弯袅绕缠绵的炊烟,一笔飘逸秀丽的行草,洇开人们温情而感伤的记忆。
许多时候,尤其是暮霭散淡的黄昏,紫阳古街会使人产生幻觉。
吱呀一声,一扇沉厚的杉木门打开一道口子,露出一个姣好而又似曾相识的面容,她青丝如云,面如新月,明眸皓齿,淡淡的笑意飘忽如梦。不远处,静立着一位年轻儒雅的多情才子,仿佛来赴前世约定。此刻,他怦然心动,目光发直,凝神凝眸的模样定格在昏黄的时空中。女子忽地从他的视线中消失,杉木门无声合上,不留些微缝隙。于是,这位年轻才子便禁不住对着木门作无边无际的怀想:她是从古代戏剧、诗文和绘画中走出来的女子,是戴望舒笔下丁香般结着幽怨的女子,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秃头阿三的乖巧小女儿?她的名字叫紫烟、青苔、红杏还是丁香?芳龄十八还是十九?爱穿一件大花小袄还是丝质碎花旗袍……江南的雨细如牛毛、针尖,缠缠绵绵,恍恍惚惚,朦朦胧胧,如一首哀怨而动人的情歌。他在一个烟雨迷蒙的时日候在对面古朴的檐下作殷切的守望和期待,期待她打开木门,撑一顶油纸伞走进悠长悠长的小巷,轻轻巧巧、苗条娉婷的身姿融人古典诗文和水墨画中。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