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界文学理论读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28524
  • 作      者:
    (美)大卫·达姆罗什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在任何人想要为其提出一种理论、甚至为其命名之前,世界文学早就作为一种实践形式而存在了。……因此,世界文学的现象比当今作为大多数文学研究基础的现代国别文学早好几个世纪。
  ——大卫·达姆罗什
展开
作者简介
  大卫·达姆罗什(David Damrosch),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教授,系主任,近年致力于世界文学理论、世界文学教学研究,著有《什么是世界文学》(2003年)、《怎样阅读世界文学》(2009年),与其他学者共同主编《朗曼世界文学作品选》(2004年)、《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2010年)。
  
  刘洪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教授、所长,近年致力于世界文学理论、世界文学教学研究,著有《荒原与拯救:现代主义语境中的劳伦斯小说》(2007)、《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视野》(2010)等著作,主编有《外国文学名著导读》(2009)、《欧美文学简史》(2010)等。
  
  尹星,清华与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与达姆罗什、陈永国共同主编《新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读本》(2010)。
展开
内容介绍
  《培文读本丛书:世界文学理论读本》收入了从歌德、波斯奈特、勃兰兑斯、泰戈尔到艾田伯、卡萨诺瓦、莫莱蒂、达姆罗什、宇文所安、安德鲁·琼斯等知名学者关于世界文学的重要文献18篇。
  《培文读本丛书:世界文学理论读本》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世界文学观念和理论的发展历程,讨论了世界文学体系的形成规律、世界文学与区域文学及中国文学的关系、世界文学与翻译、世界文学经典的生成等重要学术话题。
  《培文读本丛书:世界文学理论读本》收录的世界文学理论文献大多数是第一次翻译成中文,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基础理论学习和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这个观点显见于《文学上的无短裤主义》-文中,因此需要在此简要重述。一方面,歌德哀叹德国缺乏民族凝聚力,因为政治分裂导致“古典民族作家”无法发展。只有拥有伟大而悠久的历史和坚定而有目的性的公民的统一国家才能诞生这样的幸运儿(14:181)。但是,德国却出现了杰出的哲学和不可见的学校(“unsichtbare Schule”),帮助天才的年轻诗人清晰优雅地再现外在客体(14:184)。歌德的比喻性修辞特别引人人胜的地方是对不可见的学校的描述,这个学校之所以不可见,或许因为德国缺少实体意义上的供年轻作家们经历相互支持、富有凝聚力的审美成熟的社会文化中心(14:182)。而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不可见的学校使德国的当代作家进入一个比过去更加全面启蒙的圈子(14:184),仿佛德国分裂的政治状态使实体上的不可见性成为必需的了,但最终却促成了文学领域的超验启迪。巴巴指出,当巴赫金试图强调歌德的修辞民族建构时,这位俄国批评家也注意到了歌德作品中凸现的光学的、视觉的修辞:“不断出现的景观隐喻作为民族身份的内在特性强调了光的属性,社会的可视性问题,眼睛具有的归化民族从属关系修辞及其集体表现形式的能力。”[38]然而,《文学上的无短裤主义》一文旨在将地理民族层面的混乱性与审美教学领域的启迪置于辩证关系之中,其目的是强调政治上分裂的德国有能力创造富有活力的文学文化。在探讨日益改善,不断加速和日趋拓展的交通/交流的基础性体系对世界文学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时,1830年德国政治统一进程中接连出现的障碍或许是促使歌德把全世界设想为一个扩大版德国的另一原因(14:914)。
  这并不是说歌德把跨国主义和亚民族主义看做具有辩证成效的一枚硬币的两面。歌德意识到,普通德国人的一生都局限在众多城邦之一的狭隘界限之内,这很容易导致公民迂腐的狭隘心理。而恰恰是这种情形促使歌德在1827年向艾克曼发出著名的宣言,号召德国同胞随他一起观察外国文化,并指出“现在,民族文学已经不是十分重要,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开始,每个人都必须为加速这一时代而努力”。(24:229)只有德国分裂的政治状况才能促使歌德通过世界文学的概念构想跨国的文化理想。巴赫金对歌德的创造性片段的解读让我们认识到可持续的文化记忆开始于本土层面,而只有在亚民族领域里,文学才能描绘全球景象,在这个意义上,才成为了“世界文学”。
  ……
展开
目录
导言:理论与实践中的世界文学
一 世界文学的起源
歌德论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的出现:歌德与浪漫派
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
文学的统一观

二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
世界文学的语文学
是否应该修正世界文学的概念
作为一个世界的文学
世界文学猜想/世界文学猜想(续篇)
文学的世界体系
后经典、超经典时代的世界文学
东方主义与世界文学机制
翻译研究与世界文学

三 世界文学与中国
“世界”文学经济中的中国文学
前进与后退:“世界”诗歌的问题和可能
世界与中国之间的文化翻译
有关诺贝尔奖得主高行健定位的问题
反思世界文学中的“世界”
中国大陆、台湾,东亚及文学接触星云
结语:世界文学观念的嬗变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