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有一个经典手势——“V”。“V”是英文“Victory”的第一个字母,表示“胜利”。而在他的食指和中指之间,如果不打“V”形手势的时候,常常是夹着一支雪茄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硝烟里,当他摊开世界地图,在改变历史的某一个历史性时刻,他的手指间一定燃烧着一支气宇轩昂的哈瓦那雪茄。
在世人看到的丘吉尔的照片,他不是手指夹着一支雪茄,便是嘴巴叼着一支雪茄。只有一张例外:就是那张经典之作——《愤怒的丘吉尔》。1941年12月30日,年轻的加拿大摄影师卡什在给丘吉尔拍照的时候,觉得叼着雪茄的丘吉尔太优雅了,完全不符合“战时首相”的形象,于是卡什走上去冷不防地把雪茄从丘吉尔嘴边拔了下来。丘吉尔被这突如其来的冒犯激怒了,一下子瞪大了双眼……就在这一刹那,卡什按下了快门,举世闻名的《愤怒的丘吉尔》由此而诞生。
丘吉尔抽雪茄有他自己喜欢的方式,前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回忆说:丘吉尔总是喜欢把雪茄头轻轻地放在威士忌酒里蘸一下,然后再拿出来点燃,深深地吸一口,流露出满意的微笑。丘吉尔一生酷爱味道浓烈、品质遒劲的哈瓦那雪茄。为了表达对这位忠实的雪茄客的敬意,哈瓦那雪茄现在有一种著名的品牌就叫“丘吉尔”,据说这是当年专门为丘吉尔设计的一种大号雪茄,其身长17厘米、围长1.8厘米的型号,至今一直固定下来。
丘吉尔对雪茄的痴迷达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二战期间,为了能在一万五千英尺的高空也能享用雪茄,他特制了一种飞行氧气面罩,这种面罩上开了一个洞,让他在乘坐飞机时仍可大抽雪茄。1941年,德军大举轰炸伦敦,炸毁了当时的烟草店,当警报解除后,店主于凌晨2时第一时间通知丘吉尔:“首相先生,您的雪茄丝毫无损。”
1955年4月5日,81岁的丘吉尔向白金汉宫递交了辞呈。当天下午4时30分,当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走出唐宁街10号时,他的嘴里还是牢牢地咬着一支大号哈瓦那雪茄。
1965年,丘吉尔以91岁的高龄逝世。
……
展开
——著名投资人·程东
很难想象《三分》出自一个年轻作家的笔下。丹阳用宗教与历史,解答着物的文化;用细腻的感悟和深入的思考,诉说着光影的故事3用敏锐性和独到的立场,评论着时事。《三分》确实是一本能让人阅读后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的上隹之作。
——著名媒体评论人·杨凡
这几年中,我读过几十万丹阳的文字,这既是我的工作职责所在,更是我与丹阳进行沟通的特有方式。在《三分》中,丹阳的笔尖在长久的磨砺中变得越来越锋利,同时,她的关怀和视野也渐渐突破了自我之茧,深入历史深处,放达五湖四海。在丹阳的世界里有三个镜子:一个是直面自我、揽镜梳妆之镜、一个是见微知著的显微镜,还有一个视野无限的望远镜,有了这三个镜子,从微观到直观再到宏观,丹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丹阳一路走来,羽翼渐渐丰满,灵魂的重量越来越沉,思维的层次更日渐丰富,外在的华丽内蕴为智慧的光芒。站在自己的舞台上,丹阳吟唱着时光的花腔,美丽着、风情着、思考着。
——《财富圈》主编·张亚东
在认识丹阳之前,我就每期不落的看他在杂志上的专栏。犀利的笔锋,深刻的见解,不时穿插的冷幽默,渊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我一直认为这个作者应该是位成熟的男性。在一次与几个作家的下午茶中,我才真正见到了丹阳。她风情万种却不扭捏造作,而在这样的艳丽女郎身体里,竟然住着那样一个丰富深刻的灵魂,这着实让我们太过惊喜。
——著名作家·青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