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731264
  • 作      者:
    释见介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第30届金鼎奖入围、中时开卷好书奖得主——释见介、释见澈
  继《和佛陀赏花去》之后,再度携手创作史上最美的禅意散文!
  世味无常,尘缘难断,四季轮回中,遍尝人生冷暖。
  佛法有情,万象难参,云水生涯里,云游禅意深沉。
  有人说,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那么,与佛陀一起云游四季,便是,相遇在四季的美好里,重逢在禅意的深情里。

展开
作者简介

  释见介,喜欢自然与追求人生真理,十余年出家修行的岁月,愈发体认到佛法应在自然中领悟,也应在平实的生活里体会,因此目前于山林间隐居潜修,期待探讨更深刻的生命智慧。曾任《香光庄严杂志》编辑、《中国时报》“浮世绘”版专栏作者;著有《和佛陀赏花去》、《和佛陀谈天说地》等书。

  释见澈,擅长以毛笔勾勒、描绘潜修山林的生活情境,在简单线条、勾皴刷染点之中,别有一番清新出尘的意境。目前从事佛教书籍编辑工作,插画作品有《和佛陀赏花去》、《和佛陀谈天说地》。

展开
内容介绍

  佛法有情且美,四季韵味无穷。
  作者以佛之深情,用美之文字,展现给我们一幅韵味无穷的四季图画。
  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种感悟,二十四种收获,二十四种享受。从自然之美,到佛法之美,从自然韵味,到人生韵味。沙粒、微尘、水珠、花露,在春夏秋冬间流转,每一刹那都是因缘,每一瞬间都是顿悟。
  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云游一种清净平常之心,云游一种自然平静的喜悦。

展开
精彩书摘
  春
  皈依的心
  我在小山巅上,静静顶礼远方的大佛。
  佛在天阔云深、大地苍茫之间,无言地注视着熙攘尘世、芸芸众生。
  大佛所在的地方,是附近乡镇有名的寺院,想此际正月新春,寺内寺外应是满溢虔诚的来山信众。不会有人知道,在与它遥遥相对的另一座山巅,有位僧人,迎风伫立,默默凝望着无垠苍穹下的大佛。
  太远了,我的视线有些迷茫。空旷的野外,暮霭沉沉,麻雀不时啁啾低飞;被穿越云层的阳光照得发亮的红毛草,于轻风中摇摆着;一棵新翠的绿树,在偌大的田野间,静默无语。
  田边由绿转黄的竹林里,农人们彼此的吆喝声,以及随他们上山,三三两两的家犬吠声,今日皆不复可闻;只剩下灌溉沟渠内的流水,兀自哗哗地流动着。假日里,成群结队骑着脚踏车,与风竞速的骑士们,同样不见踪影;唯有山径上的几只小粉蝶,在昭和草砖红小花前,上下飞舞着。
  远方,泼墨飞白的山峦层峦叠嶂,幽林烟树,一片迷蒙。天地茫茫,人世因缘流转,如今的自己又身在何方?人生的脚步转呀转地,谁能料到何处是起点?何处又是归程?
  我曾经和许多人一样,平凡地生长于美丽的小镇,有着寻常的成长与求学过程,然后在父母难舍的眼泪中出家。经历了十余年的僧团磨炼,最终又选择了静修的修行生活。如今,来到这座小山巅,静静听着远方依稀的尘嚣,注视那尊庄严静默的大佛。
  山下的鞭炮声,此起彼落,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打断了我的思绪。新的一年刚刚降临人间,尘世的众生在佛陀慈悲的凝视中,又即将开始一年四季的轮转。
  这会是什么样的一年呢?又会经历什么样的风雨骄阳呢?佛陀即使能预知,也无法告诉我们,这是受众生业力牵引的,非佛力所能翻转。我们还是得依照着过去所造的业力,如实经历人生的每个春、夏、秋、冬,体会日日的喜、怒、哀、乐。
  风,带着几许早春的冰寒,从耳边呼啸而去。大佛依旧端坐在彼处那端,新春的开始,我想在这里皈依佛陀,让自己重新回到原点,再次启程,祈祷菩提路上的每一步踩踏里,步步循佛足迹;无论人生行至何处,都能与佛相随,身安、心安。
  记忆中的幻境
  那是出家前一年的新春。
  我们坐了老远的车子,黄昏时来到这座深山的寺院。
  来山信众络绎不绝,穿过川流熙攘的人群,只听见拜千佛的梵呗自大殿传出。那庄严虔敬的梵音,透着远古千佛的召唤,与内心深处的向往遥相呼应。
  我们决定挂单一夜,寺里游人如织,欲求一住宿空间而不可得。幸好,在此出家却素未谋面的学姊,安排了一处顶楼加盖的小房间。拥挤得无法翻身的夜里,我在思绪朦胧之际,模糊入睡。
  翌日清晨,一大片早春晨雾自窗外无声飘进,穿梭、流动于身畔。人在雾里,呼吸满是沁凉,连肺腑也清新起来。
  行步至中庭,只见远方山峦氤氲,近处紫雾蒙蒙,宛如仙境,好似那曲“甘露歌”所唱:
  山灵水秀,紫雾蒙蒙,有清音随风吹送。
  晨钟叮当,暮鼓咚咚,敲醒了迷失的梦。
  我暗自咀嚼着:“生有涯,事无穷,好时光须珍重。”不久,阳光现身,云雾散去,我们依依不舍踏上归程。
  这份记忆多年后依旧如新,如今旧地重游,却彻底粉碎。
  看着眼前一切,我不敢相信。我想,山门前嘈杂的摊贩,应是后来才增添的,但记忆中飘逸出尘的深山古刹,为何被硬生生地移往尘嚣充斥的路边?对面飘着山岚的高山,何时变成了平缓无奇的小山丘?那迷蒙的紫雾呢?
  霎时间,恍若置身时空错置的幻境,如梦似真。
  听同行年长的朋友说,此地数十年未曾改变。那么,我当年去的寺院,又在何处?莫非一切都是主观认定所致?我困惑、迷惘着。
  我想起日前回到旧家,那个儿时和奶奶同住过的房间,讶异地发现,它是如此的小。
  记忆中,这里有张可以让我翻来滚去的大木床,床左边挂着奶奶的几件有着旧式衣襟的衣服,在昏暗的夜里,常使我误以为那里有人。
  窗边,还有张高脚方桌,桌上有盏昏黄小灯,正对着木床的,是一个泛着岁月光泽的雕花衣架……
  可是眼前的斗室,看来似乎装不下我记忆里的景物。
  是我身体长大了,所以觉得房间变小了?还是长大后的我,在经历了更多事情后,再也不觉得它有多大了?
  佛法认为“万法唯识”、“唯识无境”,我们对外境的认知,来自于主观心识的投射,并没有绝对客观、永恒不变的外境存在。
  当时所见与现在所见,皆受限于当下的身心,没有真实可得,都是刹那生灭的“幻境”。
  只能说,一切缘起性空。不是吗?
  无所有的苦楝花香
  过了严寒冷峻的冬天,再到山上的树林,才赫然发现,原本叶片枯落、萧瑟凋残的林间,春在枝头已十分!
  满山的苦楝树,已悄然披上层层淡紫花海,那浓郁的香气,带着甜甜的味道,笼罩林梢,像流云,像晨雾,也像烟霞。抬头望去,成群的蜜蜂飞舞在一簇簇轻柔迷离的紫花前,忙着酿花蜜。
  我在林间流连徘徊,鼻尖追寻着芬芳。花香一阵阵袭来,时近时远、忽隐忽现,又好似那芬芳从未离开鼻尖。当我迎面寻视,它骤然而止;当我转身回望,它又幽幽飘散……
  这馥郁的幽香,是何其美好!缥缈、悠远而灿烂,我们却无法携在身上,带回珍藏。它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任何人,甚至不属于它自己。
  苦楝花林与苦楝花香,是大自然一个春天的剪影,映现于此时空交会之处。
  当我离开这片苦楝花林,那像流云,像晨雾,也像烟霞的花香,依旧在林间飘动,并不因我的远离而寂然淡去,同样的,也不因我的乍到而热情浓烈。我只是在当下偶然路遇,清香入鼻,在这春天的剪影中,平添一个人影罢了!
  古德说:“秋到任你林落叶,春来从你树开花”,秋天满山的落叶、春天一树的繁花,对于修行者来说只是平常,不因花开而喜,不因叶落而悲。之所以能如此洒脱,不就正因为“无所有”吗?
  在缘起的世间,我们与万物相依互存,又实则互不拥有。佛陀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一切的人、事、物,所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所对应的境界,都是因缘生灭的幻相—曾经生起,又终归幻灭。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主宰这些生生灭灭的现象—包括一棵苦楝树的花开与花谢。如果在相遇的当下,我们产生一丝一毫想掌控、占有的心,苦,就从贪爱中产生了。
  所以,佛陀教导行者要时时观察一切法的生灭变异,而能通达“无所有”的真理。若我们能真正体悟“无所有”,那么“三界横眠无一事,明月清风是我家”,就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梦想,而是当下即能了悟的境界。
  至此,心无挂碍,任意悠游,明月为枕,清风为被,是何等自在逍遥呀!
  苦楝花林中,沉醉花香的我,暗暗想着。
  故乡之思
  不知是谁说的,故乡,是你闭上眼睛就会看到的地方,即使出家多年,故乡的山山水水未曾或忘。
  一闭上眼睛,那个月光山屏障、荖浓溪带绕的清丽小镇—美浓,便历历在目。
  故乡丰饶肥沃的平畴绿野与蜿蜒流淌的清澈河水,灌溉、滋养了我们的生命;故乡深情凝眸的脉脉群山,是祖先埋骨长眠之处;故乡温馨拥抱的纯净风里,有着亲人不息的呼吸……
  这个素以古朴纸伞、传统粄条闻名的小镇,一派湖光山色,处处小桥流水,是两百多年前美浓先民冒着性命危险,勇渡黑水沟,胼手胝足、筚路蓝缕打造的家园,也是数万乡亲安身立命之所在,更是延续客家文化、精神火种的地方。
  这片山青水碧的秀丽故土,历经十余年“反水库”的抗争,在莫拉克台风袭台之后,如今又面临排山倒海兴建水库的压力。
  南台湾缺水的问题日益严重,台风与水患的危害又逐年暴增,加上断层带不可预知的地震威胁,这几股力量的拉扯,我的故乡美浓,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每一思及,不禁暗暗担忧。
  佛陀告诉我们,世间原本就充满欲望与见解的对立,众生的苦迫即根源于此,只有放下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种种诉诸任何形式的冲突、侵轧,世间才有真正的幸福与祥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生、因缘灭,这其中有共同的业力,也有个别的业力。各种错综复杂的业力之间,其交互的作用与运转,不是凡夫所能洞悉的。置身其中,只能学习以更多的智能观照、更多的慈悲同理这个不圆满、有限的世间,在因缘中尽最大的努力。
  新春刚过,门前数棵大红的火焰花在枝头熊熊燃烧,有些早开的花朵初谢,落花满地、残红片片。遥想远方家乡月光山下,那一大片映着蓝天白云、姹紫嫣红的波斯菊,也已花开又花谢。春节期间,从各地慕名蜂拥而至的赏花人海早已散去了,一如秋天里从外地来买白玉萝卜的人潮离去一般。
  喧嚣过后,沉静下来的美浓依旧无语,以数百年来不变的母亲温柔,持续守护、哺育着她的儿女。
  我这漂泊异乡的游子,深深地祈祷、祝愿:但愿佛菩萨护佑这片美丽的家园能永远平静、安详。
  同登清凉彼岸
  玫瑰窗前展颜、玉兰小路飘香的初春,我想礼拜一部《梁皇忏》。
  那忏本静静地躺在抽屉,许久未曾翻开,隐居岁月,光阴悠悠,寒尽不知年。
  从第一卷开始,我依序诵持着。今天的进度是第七卷的《奉为天道礼佛》,要为诸天、诸仙、一切善神礼佛,感谢他们的慈心守护。
  忏本中记载的许多护法神、天神,于我,是陌生的。想起最熟悉的神明,就是儿时家门前不远处的土地公,他是我们这一带的“伯公”(客家话对土地公的昵称)。
  这座守护着我们的小小土地公庙,奶奶曾经每日晨昏都来奉茶上香,祈求家中大小平安、六畜兴旺。童年我常一人独自在这里玩耍,或采着草地上的小紫花,或看着金炉的壁画编故事;闯祸时也会飞奔至“伯公”跟前,请他叫妈妈不要责备我……
  每回返乡,经过土地公庙前,我都在心里轻声地说:“伯公!我回来了!您好吗?”庭前,香炉里还飘着袅袅轻烟,那可能是妈妈或邻居刚刚才来上过的香……人到中年,世事无常更迭,昔日旧友星散,家乡还有个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小小土地公庙等着我回去,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土地公庙前,已搭起闽南庙宇中常见的遮雨棚,挂着整排大红灯笼。我看不清楚土地公的脸,也不敢停下脚步。
  我知道,寿命比我们凡人要长无数倍的土地公公,应该还是童年所见的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模样;而我却已不再是在他跟前采着小紫花、看壁画编故事的小女孩。
  我不敢走进去看看,怕这一见,天上人间流转,怕记忆深处还在这里游玩的小女孩,见到自己如今这般中年模样,会眨着眼睛问:“你是谁?”就像小时候爱看的七仙女、牛郎织女这些神仙降凡的故事一般,倏忽变老的我,只有匆匆落荒而逃了。
  忏本这样写道:
  念此一会,知更何趣,唯当勇猛,忘身为物,事有成败,如春有冬,时不待人,命焉得久?
  人命短促,要及时修行。就佛法来看,比人拥有更多福德、寿命更长的天神,福德寿命也有终尽的一天,也都须修行佛法,以脱离六道轮回。
  念此一别,相见未期,各自努力,等一痛切,五体投地,奉为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天主、一切诸天各及眷属,归命敬礼世间大慈悲父……
  人生聚散无期,今朝聚首,明日又隔山岳—不仅人与人,连人与神,都是如此。念此一别,何日再相逢?无常逼人,只有精进再精进,以求解脱生死,同登清凉彼岸。
  佛法行囊
  《梁皇忏》:共有十卷,又称《梁武忏》、《梁皇宝忏》、《慈悲道场忏法》等,是南朝梁武帝为超度已故夫人郗氏,延请高僧宝志禅师所作,为中国佛教史上部帙最大的一部忏法,也是最流行的忏悔仪式,素有“忏王”的美誉。
  ……
展开
目录


立春
皈依的心
记忆中的幻境

雨水
无所有的苦楝花香
故乡之思

惊蛰
同登清凉彼岸
想念佛陀的时候

春分
春日静坐
有燕子陪伴的早课
忽而万紫千红,忽而荒山孤月

清明
清明·回向
桐花故人
做脆梅记

谷雨
斑鸠来了,牧童也来了
蜀葵花


立夏
佛陀,生日快乐
时时回向众生
无常的幻影

小满
记得留下野菜根
当你离开曾驻足的地方时

芒种
过端午,除三毒
仲夏的一串月桃花
梅子熟了

夏至
日长知隐
歇夏与结夏
夏日蝉鸣,如实知了

小暑
在日光下晒书
荷叶生时,荷叶枯时
芒果往事

大暑
暑夜闻钟
那一方宁静的小山谷
一切无常危脆



立秋
化作度人凉风

处暑
为蜗牛留张纸
那年的盂兰盆法会

白露
秋晨朝露

秋分
月光下的依归
白云深处
那杯秋山中的决明子茶

寒露
秋天生死路
山顶的观音菩萨
深秋的湖畔

霜降
让业力的花朵凋谢
看不见的法尘落叶




立冬
山茶花开,山茶花落
姜老大

小雪
红炉一点雪
彩虹不见了

大雪
大雪之终
无常大雪纷纷落

冬至
暗夜之后就是光明

小寒
佛陀的苍凉旅程

大寒
冰封而自由的生命
冬日的雾
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
袈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