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玮琪、张德芬、郑秀文一致推崇的作者;
影响数百万日本年轻人的生活美学大师松浦弥太郎;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讲述了40岁以后的人生如何过得更有意义。
本书不仅有指引我们用心活在当下的智慧,也有用心迎向人生终点的处世之道。
请翻开书页,透过智慧、处世之道与努力,从“四十岁开始”为自己赢取人生奖牌。
《给40岁的崭新开始》一书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讲述了40岁以后的人生如何过得更有意义。除了指引我们用心活在当下的智慧,更具有如何写下完美句点的工夫。该把什么视为人生终点?又该把几岁定为人生颠峰?松浦弥太郎将自己所抱持的疑问与大家一同思考。40岁一般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也是走下坡路的开始;但是,这么想未免也太过寂寥了。作者在《给40岁的崭新开始》书中告诉我们,若从“70岁才是人生颠峰”的角度来思考,以40岁作为新的起点,也可以迈向光辉灿烂的70岁。
松浦先生以前曾经计划“50岁退休,到大学读书”,因为比别人早十年进社会的他,并没有过大学生活与所谓的青春时光;但是后来看着年迈的双亲,他的想法改变了。他认为将来能够持续对他人付出,才是伟大的梦想,为此,我们每天势必得更用心地照顾好自己,克服身体与心理的衰老,做出对应的“努力与调整”。
不论你正迎向哪个年纪,思考自己将来的样貌是重要的一件事,即便那看似遥远又陌生,却总有一天会倏地来到眼前。
四十岁时,庆祝自己的“第二诞生日”
我们一忙起来,很容易忘记停下来想一想。
“该做的事”太多,连喘个气、稍微歇息的时间都空不出来。
我想目前四十岁左右的人,大多是如此一路忙碌过来。如果说二十岁是成人的起点,到四十岁的这二十年之间,我们作为一个成熟的大人,想必都付出了相当的心力在过活。
回首这一路,有幸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相对地学习到的事物数量也很可观;习惯的事物愈来愈多,也努力学到了一些活下去的智能。虽然辛苦,在日复一日的忙碌当中,我们依然尽力储备足以继续走下去的力气。
可是,就这么继续倾全力奋斗下去,真的好吗?
而且,真有办法一如往常继续打拼吗?
四十岁,既是生活依旧忙碌的阶段,也有想要好好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毕竟体力不比从前,三十多岁时不曾体验过的疲累感逐渐浮现出来,精神上也不断有烦恼生出。
“这一路走来,究竟都干了些什么?”
“已经不年轻了,人生接下来应该就是下坡路了吧。”
怀抱着这些烦恼,许多人不由得停下脚步,蜷起身子,甚至就这么缩在原地,无法再踏出下一步。
可是烦恼再沉重,停在原地不去面对,答案难道会自己冒出来吗?
而且一直烦下去,其实也非常痛苦,不是吗?
在四十岁的此刻,有人继续向前冲,也有人止步不前。而成功与不成功的人数,恐怕差不多是相同的数字。我认为,对这两种人来说,四十岁都是走向一个起点的大好机会。
如果你是不停往前冲的人,请暂时停下脚步,再度思考清楚你的目的地。
如果你是止步不前的人,请再度回到备战状态,思考清楚你的目的地。
我觉得四十岁正是重新审视人生之旅的地图,慎重思考的时刻:“接下来该往哪里走呢?”暂时停下来,深思熟虑,定出新的起点并迈出步伐,这就是四十岁。
要是错过这个时机,之后就很难有机会这么做了。因为毫不休息、持续往前冲的人,随着年龄增长,终有喘不过气而倒下的一天;止步不前不打算重新出发的人,愈拖只会愈难东山再起。这种状况下,想追上在四十岁奔向新目标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正因如此,在四十岁之时,让自己停下来想想,重新思考后半生的目标为何吧。
现在想想,我四十岁的时候,内心同时存在着“继续冲的自己”和“止步不前的自己”,烦恼得不得了,而说不定,此刻的你也是这样的心情。
不过当我拿出勇气停下脚步思考,顿时得到了救赎,也转换了心境,“接下来的人生,我要开开心心地活下去。”直到今日我仍然觉得,即将迈入四十七岁的我还能够以新鲜的心情面对每一天,都要归功于当时给了自己重新出发的机会。我由衷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体验这个想法与秘诀。
即使你已经四十一二岁,都还来得及。其实,不论几岁决心重新出发,都是来得及的。就在今天,暂时停下脚步,为“全新的自己”庆生吧。若说呱呱坠地之日是诞生日,以崭新的心情迎向人生,就是你的二次诞生日。
首先,请对自己说声“生日快乐”。
七十岁才开花结果也无所谓
有些人到了四十岁便自称“大叔”、“大婶”,或许是出于谦逊的心态。但要算作“上了年纪的人”,我觉得四十岁还太早。
即便努力了二十个年头,终究没能达到理想,那么只要在接下来的三十年继续努力不就成了?怀抱着梦想,并且在四十岁时功成名就的人,原本就屈指可数。
为了实现梦想,请暂时停下脚步思考一下吧。将不知不觉间蜷起的身子倏地打直吧!我想,四十岁是最佳时机。
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有个五十二岁的男子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才毕业。
他出生于前南斯拉夫,由于内战的关系不得不告别祖国,在美国落脚时正值三十二岁。他原本在大学念的是法律,同样因为战争不得已中途辍学,加上他不会说英语,在美国找工作极为困难。后来他找到哥伦比亚大学校园清洁工的工作,却从不认为“自己一辈子只能做这行”。他
利用校内职员免学费的制度,在学校学习英语。
让我打从心底佩服的是,后来能够说得一口流利英语的他,在四十岁时继续进修通识课程。当然,为了生计以及保有学费减免的资格,他仍旧做着校园清洁工的工作。
他每天上午与年轻学子们一同在教室上课,下午则打扫校园,拖地、清垃圾,严苛的劳动工作持续到晚间十一点。美国的大学课业相当繁重,工作结束之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还要念书写作业,必须要过人的意志力才办得到。
花了十九年的时间取得学士学位的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决定还要挑战博士学位,这是多么鼓励人心的佳话呀!
当然不止这个实例,这世上必定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精彩人生故事存在。我想再次强调,四十岁便放弃努力,怎么说都太早了。人生现在才开始,环境严苛是无法拿来当作借口的。
只要人生还没结束,就不存在所谓的“自己的成绩单”。
明明人生还在半途,便擅自决定“我的人生成绩单已经出来了”,不觉得实在太可惜了吗?
……
第一章四十岁是一年级新生
四十岁时,庆祝自己的“第二诞生日”目标定在“耀眼的七十岁”步入四十岁后,封印起来的三句话从“毛虫”蜕变为“蝴蝶”七十岁才开花结果也无所谓
永远以初学者的心态面对每一天
第二章“个人历史”是座宝山
制作二十岁到四十岁的年表从平凡无奇的日子找出值得记下一笔的点滴打开“上锁的抽屉”不要对自己说谎重拾感恩的心情忘掉“四十岁之前的自己”
第三章减轻行囊再上路
此刻的自己拥有些什么?
“要的东西”与“不要的东西”
“做得到的事”与“还做不到的事”
“谢谢”与“对不起”
从所有物当中找出“重要的事物”
找到自己的爱用品
用心对待宝物①服装仪容
用心对待宝物②健康管理
用心对待宝物③照顾牙齿
第四章引颈期盼的七十岁
不是“老化”,而是“陈年”
无法改变高度就努力培养气度
定出“自己的格式”
找出“耀眼的七十岁”的典范
大方地为他人付出
向前辈学习“大人的丰饶”
以父母为学习范本
第五章从“受”转为“施”
第六章今后三十年的生活之道
终章用心地迎向人生终点
给四十岁的人生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