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社会科学文库(2015年辑):文化自觉论》:
(一)文化自觉源于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作出的积极反映
伴随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联系日益密切,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的同时也使相互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是引起政治对抗与文明冲突的根源。文化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关系,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关系,不同文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日益紧迫地摆在全人类面前,要求人们做出回答。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少人由于受到太多“他者”文化与思想的影响,不加分辨地传播与接受“他者”文化,迷失了自我,完全看不到自身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失去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全球化时代如何对待自己文化的存在与传承,这也需要人们作答。“文化自觉”之所以被学界认为是一个世纪性的文化命题,是因为它具备了一种世界性意义:它回答了全球化时代,在世界各民族文化并存、冲突、渗透与交融的趋势下,各种文化的自我认识、相互认识以及如何实现和谐共处的问题。它针对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多元文化格局以及不同传统的文化在交流碰撞中存在的种种差异和问题,倡导通过各民族对自身文化与异族文化的自觉、对人类文化发展规律的认知与发展未来的关切,保持文化一元与多元、个性与共性、民族性与时代性之间的张力,促进多元文化的并存和人类文化的和谐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交流需要各民族、文明之间有相互尊重、相互交流、共生共荣的文化自觉。不管是目前在世界处于主导地位的西方强势文化,还是那些处于边缘地区的弱势文化,为了自身与世界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都既要清楚认识自己的文化又要正确对待他人文化,因此都需要文化自觉。这不仅包括对自己文化的反思,也包括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二)文化自觉的提出源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已深深地融人全球化之中,在应对全球化问题的过程中,文化自觉成为当下中国的显问题。
首先,国内社会转型导致观念转变。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日渐深入,原有社会发展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新旧文化同时存在,文化呈现出多元化、流变化和断裂化的现象。新文化亟须确定而未确定,处于这个时期的人们在观念上不可避免地呈现出选择的彷徨、焦虑和犹豫。
其次,从国内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已越来越显示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而且关系到物质文明建设。以文化自觉来增强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党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为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然而,不得不承认目前的文化还不能满足国人的精神需求,文化亟须重构。文化自觉是文化重构的前提,没有自觉的重构将没有方向、依托和取舍。鉴于当今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对于文化自觉,不仅要对现实文化现象予以反思,也应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予以学理的审视和诠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