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术文库第三辑·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基于地区差异的研究》:
第三节 人均基金收支地区差异的现状分析
一般而言,医保均等化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是享受机会的平等,其二是选择权利的平等,其三是享受结果的平等。不同于享受机会平等所强调的能否实际“进入”保障范围,选择权利平等所强调的是否在获得保障的过程中有相同的选择权利,作为均等化三层次之一的享受结果平等强调的则是获得了保障之后的结果平等问题,即在现有的体系和政策条件下,按不同条件所划分的不同参保人是否能够享受均等的保障水平。作为对结果的比较衡量,本书采用代表性指标分析的方式来进行,其中,人均基金收入和人均基金支出作为本书中反映医疗保障享受结果。在分析这两项指标的同时,还会利用人均基金支出与人均基金收入的比值来进一步反映各地基金的实际利用程度。
衡量基金收入的均等即衡量基金筹资的均等状况。虽然目前我国在医保制度分割运行的背景下,各项医保制度的筹资方式有所不同,但医保基金的管理均始终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因此各项医保制度人均筹资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参保人医疗保障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人们的基本医疗需求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基金的支出水平要坚持合理、适度的原则,既不能因支出水平过低而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也不能因不加控制、过度支出而造成基金运行的风险和缴费负担。衡量人均医保基金支出能在一定程度上、绝对数额方面反映该项医保制度在某个地区实际的人均医疗保障水平。在考察医保制度运行情况的过程中,筹资和支出的公平性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一、城镇职工医保各地区人均基金收支情况分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