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投资市场日益红火,
平均30%的收益率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虽说拥有诱人的高收益,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面对飞涨的价格和热闹的市场,更多的人是“雾里看花”……
那么到底该如何投资书画?书画鉴定的专业知识有哪些?
初涉书画市场需要注意什么?投资者应选择怎样的作品来作为投资对象?
不用专业术晕翻你!
作者化繁为简,凭借自己渊博的学养,
将书中涵盖的深厚理论、科学、史学知识,
梳理成一篇篇语言通俗、比喻巧妙的小文章,
厘清了欣赏、鉴定、收藏书画所需掌握的各种专业知识。
不少人把书画鉴定看成一门神秘高深的学问,作者却在娴熟掌握书画鉴定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清晰简单的书画鉴定方法。看构图、看笔墨、看画风、看题款、看印章、看著录、看装潢、看纸绢、看气息、看传承,十招鉴画,招招精准!
作者化繁为简,凭借自己渊博的学养,将书中涵盖的深厚理论、科学、史学知识梳理成一篇篇语言通俗、比喻巧妙的小文章,给书画爱好者厘清了欣赏、鉴定、收藏书画所需掌握的各种专业知识。
书画鉴定是一门科学
我们今天提出书画鉴定之学,就是要以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辨别书画的真伪、高低、精粗、美恶,来为文物和博物馆工作以及美术史研究打下坚实有据的材料基础。鉴定上升为一种学说,它和旧时代的赏鉴不同,旧时的赏鉴是少数达官贵人“玩儿”的一种技能,是争奇斗富,满足个人爱好的一个游戏,那时对书画的评价,又常常是从经济价值出发。旧时玩儿画之人所持的方法,多据一时的、部分的经验,或专靠著录、印章、题跋等等的片面依据,即便谈到艺术特点时,也常常是某家作风苍秀、某件作风古厚之类的几个抽象概念,因此至今还没有见到一本专论鉴别方法的著作。至于评价作品的艺术水平高低和美恶,固然是鉴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就鉴定而言,分辨作品的真伪,更是这项工作的第一关。
一、书画鉴定中鉴别真伪是第一位的
从根本上说,书画鉴定是一门社会科学,属于认识的范畴,就哲学的概念而言,认识分两个阶段,第一步为感性认识,由此而进入第二步的理性认识,也就是相当于逻辑学上的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两个步骤,彼此的依存关系既分割又结合。
书画鉴定是要把区别真伪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的。有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事,一件作品无论从画工还是格调都很高,但种种特征表明确非款属画家的作品,只能遗憾地说:画很好,但不是此人画的!我们认识书画的标准,是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这是书画的本质,而不在于某一画家的这一幅画或那一幅画。因此,它无所谓高与低,宽与严。一个画家,他可以画出水准较高的作品,也可能画出水平较低的作品,这是必然的规律。问题不在于标准的高、低与宽、严,而在于书画本身的各种性格的认识。性格自始至终是贯穿在优与劣的作品之中的,如以某一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为标准,而不以它的各种性格来进行分析,这是没有把格性从不同的作品之中贯通起来。在鉴别的范畴中,真伪第一,优劣第二。在真伪尚未判定之前,批判优劣的阶段就还未到来。两者之间的程序,批判优劣是在真伪判定之后,而不是判定之前,亦即认识优劣,不可能不在认识书画本身真伪之后。
二、书画鉴别需要辩证科学的态度
认识的第二步就是鉴别,鉴别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鉴别从认识而来,认识为鉴别服务。鉴别运用认识,当认识得到深化的时候,鉴别的正确性才被证实。
有不少人把鉴定书画看得很神秘、很玄妙,认为是一门高不可攀的学问。其实也不然,我认为这是任何人都可以掌握的。举日常生活中浅显的例子来说吧: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他的特点,如果是我们的熟人,听发音,便知道他是谁;又如写字,每个人也有他的特点,相处久了,看笔迹也自然知道是谁写的。人之书画,我们也能识别辨认,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我们能熟悉某一家的风格特点,就能做好对这一家作品的鉴定工作。所以说书画鉴定并非高不可攀,完全可以学会,并无神秘玄妙可言。
但要精通鉴定却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每个书画家早期、中期、晚期的作品多不相同。就像一个人的容貌似的,目前是这样,过些年他就变了样。我们不.能因为他由少变老,或由瘦变胖,便认为前后不是一个人。一位书画家的作品既有早期、中期、晚期之别,有的甚至同一时期中尚有许多不同的阶段,因而出现不同面貌。自古至今,书画家不计其数,即以大名家论,也不止千百个人,各家再有分别,那么名家作品的风格特点便多到不可胜数了。何况书画自从它有经济价值那天起就有人作假,有人用尽方法来欺骗人。即便是真迹,也还存在着优劣问题,遇到某家的一件书画,要分辨出它是代表性作品,还是一般性作品,或是较差的作品。作为一个鉴定工作者,把某家未能充分发挥的较差的作品看成是代表作固然不妥,将它否定,看成是伪作也是不对的。种种辨别权衡要靠多方面的比较才能作出结论,问题也就复杂了。有些不熟悉书画的人常常因此感到有困难。所以要想学好书画鉴定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经过长时期的观察、比较、研究、思考,才能收到效果。
三、我们从事书画鉴定的方法和手段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书画的鉴定是和美术史分不开的,鉴定属材料整理工作,他不等于美术史研究,但要做好鉴定工作却需要有坚实的美术史基础和科学的方法,有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文献考据能力。而鉴定工作的结果又会不断充实美术史,推动美术史研究的发展。
今天,文博界在鉴定古器物如青铜、玉器以及陶瓷诸门类上,先后运用碳素14、光谱学、元素分析等科技手段,基本上解决了它们的年代真伪问题,唯独对书画作品尚难借助这些科学手段。不过在今天,书画鉴定也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摄影和印刷技术的发展,为鉴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比较资料;摄影技术尤其是高清扫描可以显现出作品昏暗不清的部分,使被掩盖的款识重新显现,等等。研究者又在鉴定方法上更加缜密,比起前代“鉴赏家”那些玄虚的理论、“望气”的办法,无疑有了大大的进步,但书画鉴定仍面临很多的障碍,受到很多的局限。个人的爱好,师友的传习,地方的风尚,古代某种理论的影响,外国某种理论的比附,都不可避免地影响着鉴定家的分析和判断。因之任何一位现今的鉴定家,如果要说没有丝毫的局限性,也是不可能的。
四、书画鉴定不只是简单的真伪判别
其实书画鉴定远不只是“真”、“伪”两个字所能概括的。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把真伪二字套到历代一切书画作品上。
比如前面我们讲到的古代法书的“摹本”。在古代没有摄影技术的条件下,一件好法书,由后人用较透明的油纸、蜡纸罩在原迹上钩摹,摹法忠实,连纸上的破损痕迹都一一描出。这是古代的复制法,又称为“向拓”,并非有意冒充。后世有人得到摹本,误认为是原迹,其实只是古人的一种传播手段。亦有画摹,宋人记载常见有摹拓名画的事,在今天如果遇到两件相同的宋画,其中必有一件是摹本,或者两件都是摹本。这时候,是不是摹本已不重要,只要我们以宋画的条件对待它就对了。
我们还经常见到一些无款的古画,何以没有款?原因可能很多,既然作者不存在了,谁也无法妄加推测。但常常有人追问:“这到底是谁画的?”这个没有理由的问题,本不值得一答。却常因此造成冤案:地方老财们对待书画的态度是,没名的画他便不要,于是谋利的画商,就给画上乱加名款,及至加了名款后,别人看见款字和画法不附,便“鉴定”它是一件假画。这种张冠李戴的画,如把一个“假”字简单地派到它头上,是不合逻辑的。
我们应用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对待书画鉴定中遇到的问题,事实上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要有一个结论,更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给出一个结论。王国维先生对学生所提出的考证问题时,常用不同的三个字为答:一是“弗晓得”,一是“弗的确”,一是“不见得”。王先生的学术水平,较比现在的一些所谓“鉴定家”们的鉴定水平,恐怕谁也无法说低吧?我现在几乎可以说:凡有时肯说或敢说自己有“不清楚”、“没懂得”、“待研究”的人,必定是一位真正的伟大鉴定家。
那么怎样才能更科学,更准确的鉴定书画呢?我认为深入掌握辩证法是首要的关键,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更多地消除成见,虚心地尊重科学。其次是现代科技成果的运用,必然可以提高书画鉴定效率和准确度。现在,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我国老一辈文物工作者如张珩、谢稚柳、徐邦达、启功等,都做出了一些可贵的探索和总结,掌握了一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使书画鉴定工作进入到一个科学的、可知的领域。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认识到,我们今天的书画鉴定之学,其实到目前为止,很多工作还停留在“鉴”的过程中,仍然没有到达“定”的阶段,杨仁恺先生曾说过:“我们目前的书画鉴定,还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鉴定,有的只是鉴定者依据个人经验做出的某种判断”,截至目前,历代流传下来的传世作品中,尚有大量作品存疑或代考,历代的鉴赏著录中,无论是哪个大收藏鉴定名家,从孙承泽、高士奇的著录书以至《石渠宝笈》,都存在一定的矛盾、混乱、武断、模糊的问题,都有一定的“模糊度”,这其中有种种历史的、社会的、人为的、巧合的等等因素,造成了书画鉴定工作中的一些不确定性,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才使得一代又一代文物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新的认识方法。
……
第一章 鉴画概说
第一节 为什么要鉴定书画
第二节 书画鉴定是一门科学
第二章 书画鉴定的依据是什么
第三章 鉴画十看
第一节 看构图
第二节 看笔墨
第三节 看画风
第四节 看细节
第五节 看题款
第六节 看字漏
第七节 看印章
第八节 看纸绢
第九节 看装潢
第十节 看著录
第四章 书画鉴定需要哪些知识储备
第一节 书画技法
第二节 美学知识
第三节 考古学知识
第四节 史学知识
第五节 文学知识
第五章 历代书画作伪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古代和近代书画作伪方法
第二节 当代书画的作伪方法
第六章 书画收藏市场形势分析
第一节 古代书画收藏市场形势分析
第二节 近代书画收藏市场形势分析
第三节 当代书画收藏市场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