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时代变革与范式转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16112
  • 作      者:
    李衍柱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衍柱,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研究班研究生毕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文艺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有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出版学术专著9部,主编、合著、参编教材、书稿37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三次获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三次获中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9年获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林涛海韵丛话:时代变革与范式转换》围绕“走向信息时代的中国文艺学”这一中心命题展开。在《时代的回声》中,作者从社会转型与文艺学发展的态势、思想解放与文艺学建设、立交桥的启示: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变革等八个问题作了深入的论说,第一次明确提出: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化(包括文艺学美学)发展的基本态势是“主导多元,综合创新”八个字。在《文学理论:面对信息时代的幽灵》等论文中,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以世界美学发展的广阔视野,从理论上批评和回答了西方学者鼓吹的“历史终结论”“文学终结论”,高屋建瓴地论述了范式革命与文艺学转型问题。在重读中外经典文本的过程中,作者原创性地论述了“思孟学派与中国美学”、宗白华建构的生命美学新体系和黑格尔《美学》在中国的积极影响和负面效用等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得到学界同行的好评。

展开
精彩书评
  范式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内所接纳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题标准的源头活水。
  ——(美)托马斯·库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在未来理想社会中,完全消除了私有制社会中由社会分工造成的艺术家屈从于地方的局限性和民族局限性。这两个局限性的消除,为艺术家创造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使艺术变成了人类的共同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谈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交通的革命,电子计算机的使用,多媒体、网络的建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向愈来愈明显。在未来私有制和异化劳动被扬弃了的社会中,地方的局限和民族的局限将逐渐被消除。这就为各民族间的文学艺术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创造了条件。歌德在上个世纪提出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统一、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也会真正变成现实。由各具民族特色的文学艺术共同构成的世界文艺百花园,必将变得比以往任何时代的艺术更加绚丽多彩,以它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审美性,给生存于地球大家庭的人们以精神的享受。
  第二,在未来的理想社会中,艺术家完全消除了个人的局限性和职业的局限性,可以充分地在不同艺术领域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发挥自己的艺术独创性。由于社会完全消除了异化劳动和产生异化劳动的社会历史根源,由于科技的革命,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每一个人都有条件接受很好的文化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不需再整日为自己的吃饭、穿衣等生存问题奔波、操劳,也不需要依附于某一职业而去“一招鲜,吃遍天”,并且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吸收各民族文学艺术的成功经验。因此,那时的艺术家,完全有可能、有条件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和其他社会领域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恩格斯曾作过科学的预言,他认为,由于人类的劳动生产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行合理分工的条件下,不仅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充分满足全体社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实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中间享受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时代的回声——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艺学
自序
第一章 社会转型与文艺学发展态势
一、20世纪中国出现的四次社会转型
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主要特点
三、主导多元综合创新:中国文艺学发展的基本态势
第二章 思想解放与文艺学建设
一、思想解放:推动文艺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走出三个误区,回归自己的家园
三、突破四个禁阈,探讨艺术规律
第三章 立交桥的启示:文艺学研究方法的变革
一、“圜道”思维:东方智慧的花朵
二、逻辑思辨,实证分析,从一维到多维
三、东西思维的互补与综合
第四章 科学的发展与文艺学现代性研究
一、“哥白尼革命”与科学发展问题的提出,
文艺复兴新时代的到采
二、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论,开启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大门
三、从“四维空间”论到系统禾斗学的诞生
四、“四维空间”论、系统论与文艺学现代性研究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命运
一、辉煌与危机并存: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诞生、发展和演化
二、“幽灵”与“天火”交织: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鲜活的生命力”
三、“太阳一光明一从东方升起来”: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
四、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六章 传统·现代:文艺学建设的母体与基础
一、传统与反传统的相反相成规律
二、古与今的对立和断裂
三、“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
四、传统与现代转换中的三条不同路径
第七章 人论与文论:探寻文学的人学底蕴
一、人,“认识你自己”:一个常讲常新的理论命题
二、人与兽的分界:“人之所以为人者,何以也也?”
三、马克思与他以前的种种人论的根本分界
四、人学·文学·文艺学
五、人的解放与文学的未来
第八章 对话:联结中外古今文学理论的桥梁和通途
一、对话:观察世界、观察文学艺术的新视角与新方法
二、“人类生活本身的对话本质”
三、“对话——独语——对话”的发展演化轨迹
四、对话:“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理想形态
附录一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启示和文艺发展的趋向
附录二 钱中文童庆炳胡经之朱立元:关于《时代的回声》
四人谈

第二编 信息时代的中国文艺学
多元共生和而不同——新世纪文学理论的走向
范式革命与文艺学转型
文学理论:面对信息时代的幽灵——兼与J.希利斯·米勒商榷
数字化时代的文学镜像
数与美绘制的时代花朵
艺术的黄昏与黎明
网络文学:通向自由理想境界的艺术形式
媒介革命与文学生产链的建构
生态美学何以成为一种美学
生态美:世界美学家族中的新成员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