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仲景医学心悟八十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762632
  • 作      者:
    吕志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吕志杰,1952年5月出生,河北省文安县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77年毕业于河北新医大学中医系,毕业后留校从教;转年调入河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1988年调入河北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任教至今。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心病常务学术委员,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七年制规划教材《金匮要略》编委等职。本人潜心研究仲景学说,好用经方治病,擅长内科杂病的诊治。近十几年来,先后在国内、外多种中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多次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编著、主编与参编著作20余部。个人编著《金匮杂病论治全书》、《金匮要略注释》、《张仲景方剂学》;主编《大黄实用研究》、《仲景方药古今应用》;主持科研课题四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仲景之学,是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而成。其源头活水,为秦汉时期的古医经派和经方派的高度融通。由于道隐术中,后人难窥其堂奥。以致有人误认为仲景仅是伊尹汤液传人,而与《内》、《难》等古训无关。吕志杰所著的《仲景医学心悟八十论》所设仲景医学与《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汤液经》之关系诸论,较全面探讨了仲景医学的渊源所自,这是可贵和令人信服的。如证明独取寸口、伤寒有五、治损大法等均源于《难经》,地黄用于炙甘草汤、大黄□虫丸等源于《本经》“通血痹”的功用等,皆确凿有据,有利于回归经典医学的历史原貌。
展开
精彩书摘
  仲景医学以《内经》理论为指导,创立了热病与杂病的诊治体系。就其重点,求索如下。
  (1)重养生而洽未病《内经》首重摄生,这在其内容的编排上可以找到根据。《素问》第一篇为《上古天真论》,特别注重保养真气,预防疾病。例如,论中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内养真气、外避邪气的法则,并论述了具体的养生方法。随后第二篇为《四气调神大论》,论述了人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突出防重于治的思想,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断。《内经》“治未病”的思想还有两层含义,即早期治疗与防病传变。
  仲景医学是以临床为主,故对于养生与治未病的理论只有简要论述,这集中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第2条。论日:“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Al~li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千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张仲景师承《内经》养生防病的思想,以“养慎”(内养正气,外慎邪风)二字概括之。其已病早治、
  防病传变的思想贯穿于全书对热病与杂病的诊治过程之中。
  (2)对阴liH~;行哲学思想的发挥运用阴阳、五行作为哲学概念,渗透于古代中华文化的多个学科。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一一《黄帝内经》,即以阴阳五行为主要的论理学说。
  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阴阳五行学说,用于热病与杂病的诊治。仲景书中对于五行学说论述简略,而对于阴阳理论则有发挥性的运用,这充分体现在《伤寒论》中。大论在《素问。阴阳离合论》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太阳、少阳、阳明三阳病,太阴、J-N、厥阴三阴病的辨证论治规律。这一创举,垂训千古!
  (3)对脏腑经络理论的发挥运用《内经》论述的藏象理论、经络理论是中医学最核心、最具特色的理论。其特色就在于,所论藏象不但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而且是生理、病理变化的反映,是将人体表里内外视为一个整体去认识,并且从天人相应去认识。所论述的经络理论之深奥,当今尖端科学也难以“解秘”!
  ……
展开
目录
医经考辨心悟
一、医圣思想境界论
二、《伤寒杂病论》概论
三、《伤寒杂病论研究大成》研究思路论
四、“三因学说”新论
五、读仲景书应上下文及前后条文综合分析论
六、经方剂量古今折算论
七、撰次仲景遗论的王叔和为魏太医令论
八、仲景医学与《黄帝内经》关系论
九、仲景医学与《八十一难经》关系论
十、仲景医学与《神农本草经》关系论
十一、仲景医学与《汤液经法》关系论

审病辩证心悟
十二、《伤寒论》“寒”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论
十三、《伤寒杂病论》中类伤寒证治论
十四、仲景书诊脉望舌论
附录:四诊合参舍舌从脉从症论
十五、以脉定证与以脉测证论
十六、腹诊论
十七、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及治此愈彼论
十八、《伤寒论》中三种证候论
十九、温病“形作伤寒”论
二十、《伤寒论》第26、27条方证属温病论
二十一、阳明腑实重病证候论
二十二、坏病论
二十三、三阳合病论
二十四、厥证论
二十五、厥阴病篇汗证论
二十六、“但臂不遂”属中风论
二十七、中风良方——补阳还五汤源于伸圣方法论及其治未病(高血压病)论
二十八、中风先兆证治论
二十九、《金匮要略》中心病辨证论治论
三十、《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为心病证治论
三十一、《金匮要略>第九篇第3条脉象论
三十二、心痛五脏六腑相关论
三十三、小建中汤证与黄芪建中汤证病机论
三十四、大建中汤证是阳虚寒盛虫动论
三十五、消渴病早、中、晚三期证治论
三十六、一个条文两个阶段证候论
三十七、大气论
三十八、“欲作谷疸”病脉证并治论
三十九、《金匮要略》第十六篇之瘀血病证候论
四十、“心气不足……泻心汤主之”论
四十一、哕病预后论
四十二、产后瘀浊发热(产褥感染)似阳明里实论
四十三、仲景书儿科病证治论

经方大法心悟
四十四、读“方证相对论”
四十五、用好经方的三个境界论
四十六、《金匮要略》治病大法概论
四十七、桂枝汤以“调”为主论
四十八、“方后注”论
四十九、合方之法论
五十、大柴胡汤证是少阳腑证论
五十一、古今医家对三承气汤变通应用论
五十二、阳明病急下与少阴病急下论
五十三、古今医家以炙甘草汤所治病证论
五十四、炙甘草汤方论
五十五、当归四逆汤与加味方之脉证方药论
五十六、肾气丸制方本义论
五十七、历代医家对肾气丸变通应用论
五十八、方之与药关系论

经方用药与医圣护理心悟
五十九、张仲景运用“毒药攻邪”论
六十、中药“十八反”古今论
六十一、“助用焦苦”论
六十二、大黄“推陈致新”论
六十三、“细辛不过钱”论
六十四、生白术重用治虚性便秘论
六十五、酸枣(汤)与酸枣仁(汤)论
六十六、茯苓重用治疗心悸水肿(心衰)论
六十七、木通(通草)名实古今论
六十八、乌头(附子)减毒论、
六十九、妊娠病用附子论
七十、“半夏动胎”论
七十一、白术、黄芩为“安胎要药”论
七十二、医护合作论
七十三、饮粥食疗论
七十四、“损谷则愈”论

寒温统一心悟
七十五、《伤寒论》中有“温病”论
七十六、“温病学说”是否属经典论
七十七、《温疫论》应用下法论
七十八、《温疫论》应用大黄论
七十九、叶天士为仲景医学传人与功臣论
八十、王孟英运用白虎汤医案论

附录 读后感
“四书”博及“五经”的编著历程
弘扬仲景之学志在四方
德以育才术以载道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子夜阅书稿心灵被感动
读《八十论》如沐浴春风.
我对《八十论》感悟尤深者
读《仲景医学心悟八十论》有感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