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零姿态】系列,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主推的12位90后校园作家的集体亮相。得到了程永新、葛红兵、蔡骏、路内、小饭、周嘉宁、王若虚等多位60、70、80后新老作家的热情推荐。新鲜的文字力量,12位来自天南海北的90后作家,12部创意横生的小说集,90一代的才华,尽收眼底。
第一批隆重推出5位作家:三三《离魂记》,修新羽《死于荣耀之夜》,张晓晗《末日那年我21》,吴清缘《单挑》,陈观良《丫的伪大爱情电影》。
程永新(作家,《收获》执行主编)
热衷于写作的青年人,通过与60、70、80这些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家们的交流、沟通,使文学的传承与光大具有对接的可能性。
葛红兵(作家,上海大学教授)
敏感而富有想象力、开阔而富有探索性、自由而富有创造力是这一代人的显著标志。
姚鄂梅(作家,《上海文学》编辑)
如果非要说代际写作的区别的话,我认为90后的写作轻灵爽朗,与之前的文学青年比,少了些痛苦和笨拙。这样的起步令人期待。
路 内(作家)
传承,创新,颠覆。从这些90后作者身上,仍能看到文学的力量,大师们的来生,以及二十年后文学主流的征兆。
蔡 骏(作家)
期待其中出现未来的大家。
阿 乙(作家)
在90后作家身上,我看到惊艳的模仿力与创造力、极大的理想与激情。希望他们永远也不要世故老道,而是让文学变成一项潇洒风流的事业。
走 走(作家,《收获》编辑)
他们还不是已定型的成年人,虽然作品不够完美,却拥有成为作家的本质——好奇与天真。
那 多(悬疑小说家)
这是一群天赋和力量兼具的人。
徐敏霞(《萌芽》编辑)
在他们身上有传承,有创新,最重要的同龄人的耐心。
小 饭(作家,「一个」App主编)
他们迸放出的活力和规则化令你意想不到。他们反而像是受过了多年的训练。读90后,常常有发自内心的深深共鸣。
周嘉宁(作家,《鲤》文字总监)
他们的视野和阅读令人惊叹。他们会需要一些时间,但对他们来说,时间完全不是问题。
苏 德(作家)
好的年华,最创意的写作。
王若虚(作家)
论才气和创意,比我们那时候牛。
青岛作协最年轻会员。
文字是功底,想象力才是无敌。
《死于荣耀之夜》是90后新锐作家修新羽的短篇小说集。其《蜇伏》《比干蛊以及时间以及战争》《死于荣耀之夜》等科幻作品,把作者多面的知识储备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看似想象力无限的情节中,表达了对科技发展进步过程中人类内心的变化和挣扎,富有人文气息和理想主义色彩。奇幻作品则是天马行空,设计了许多奇妙的境遇。而在《李华》《年轻时我们向陌生人奔去》等情感作品中又充满了对爱情的拷问和怀疑,精致却不动声色。
作为最文武双全的90后人气作家,修新羽的文笔简洁大气,字句精炼,观点新颖,犹如静水深流,非常值得细细研读和咀嚼。她仿佛是来自于科幻世界的外星少女,坐在清华园里用奇思妙想联络母星,让人读后着实惊叹。
死于荣耀之夜
灯光将天空映成灰茫茫的颜色,那是厚重的云层,没有星星。
夜晚的空气在他皮肤上方流动,带来微弱寒意。他在检录处等待着,有些茫然地看着周围的运动员:他们大多面无表情,穿着各式各样的比赛服(每件都不是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马上就要进场了。一个穿着橘红工作装的人正在前面点名,她平板单调的语气让他越发紧张,觉得隐约头晕。自从上次意外晕倒,他已经半年多没比过赛了。
爱德华揽住他的肩膀,送上一个坚定的微笑:“别担心,约翰。我们绝对是最好的。”
他深呼吸,点了点头,努力忽视那个就站在自己几步之外的棕色头发男人——本尼?怀特,他永远的老对手,上次世界级比赛的冠军。
一个接着一个,他们按照跑道的顺序沉默地进场。参加一百米决赛的人只有七位,本应该是八位的。复赛总成绩第五名的那个选手听说身体状态不太好,至今没有出现。他观察并分析着这些无足轻重的细节,觉得紧张与焦躁正在自己脑海中徘徊。
第二天的比赛不算很吸引人,但观众比他预想中的还要多,都很安静。他能想象到那些兴奋的低语是如何在人群中传递。拉拉队以及无聊的颁奖都已经退出了舞台,现在只有两种人会关心体育比赛,科学狂热分子以及赌徒。而赌徒们从来不看现场赛,这没有必要。
向观众席望去,他仿佛能看到那些人平时的样子,穿着三件套深色研究服,严谨而无趣。而自己正像是某种实验品,被关在这露天的、巨大的实验台上。
“深呼吸,保证你呼入充分的氧气。”爱德华柔和的声音再一次响起,那双灰色的眼睛关切地盯着他,目光仿佛已经刺穿他的血肉:“你不能紧张过度了。”
有一瞬间他的呼吸停滞住了:不是“不要”,而是“不能”。这是一句命令。也许是自己敏感过度了。他压制住毫无缘由的紧张,让比赛前应有的兴奋慢慢麻木自己。他的双臂开始轻微地颤抖。爱德华悄悄地捏了捏他的手,帮他披上大衣,以防在准备活动中变得舒展的肌肉因寒冷而重新僵硬。
他们抵达起点的时候,裁判正在检查发令枪。很奇怪,在信息化已经全面入侵整个世界的时候,发令枪这种并不实用的东西却被保留了下来——他们只是设法进行了改良,确保每位运动员都是在同一瞬间听到枪声,不再有什么离发令员远近、公平与不公平之类的问题。也许这是人类保留在血脉里的一种特性,总是会对猛然响起的枪声感到兴奋。毕竟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意味着征服,杀戮……以及死亡。
发令员向终点处做出了一个奇怪的手势,这意味着一切都准备好了。
他还有大约十分钟的准备时间。他们都是。他看到本尼?怀特猛地闭上了双眼,力度之大让眼角那些鱼尾纹变得非常清晰。等怀特再次睁开眼时,嵌在那双蓝色眼睛中的瞳孔已经放大到极致,就像是两个漆黑的弹孔。怀特的比赛服颜色绚丽,胸口位置印着米开朗基罗的著名作品,《创造亚当》。因为太过知名而什么都代表不了,只勉强提示了怀特他们研究组有着多么明晰而坚定的信仰。
整个世界都在赛场上。他们奔跑,为了信仰,为了更多的利益,或是……为了荣耀。
在半年前的那次比赛中,他最终退赛。怀特毫无悬念地获得了第一名。本不该是这样的,他付出的努力不该就换来这些。
……
蜇伏
死于荣耀之夜
比干蛊以及时间以及战争
蓝溪之水
这世界需要你
美人桥
绝对色盲
长夏
李华
年轻时我们向陌生人奔去
食色
安竟
“第一批隆重推出5位作家:三三《离魂记》,修新羽《死于荣耀之夜》,张晓晗《末日那年我21》,吴清缘《单挑》,陈观良《丫的伪大爱情电影》。”
——程永新(作家,《收获》执行主编)
“热衷于写作的青年人,通过与60、70、80这些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家们的交流、沟通,使文学的传承与光大具有对接的可能性。”
——葛红兵(作家,上海大学教授)
“敏感而富有想象力、开阔而富有探索性、自由而富有创造力是这一代人的显著标志。”
——姚鄂梅(作家,《上海文学》编辑)
“如果非要说代际写作的区别的话,我认为90后的写作轻灵爽朗,与之前的文学青年比,少了些痛苦和笨拙。这样的起步令人期待。”
——路 内(作家)
“传承,创新,颠覆。从这些90后作者身上,仍能看到文学的力量,大师们的来生,以及二十年后文学主流的征兆。”
——蔡 骏(作家)
“期待其中出现未来的大家。”
——阿 乙(作家)
“在90后作家身上,我看到惊艳的模仿力与创造力、极大的理想与激情。希望他们永远也不要世故老道,而是让文学变成一项潇洒风流的事业。”
——走 走(作家,《收获》编辑)
“他们还不是已定型的成年人,虽然作品不够完美,却拥有成为作家的本质——好奇与天真。”
——那 多(悬疑小说家)
“这是一群天赋和力量兼具的人。
——徐敏霞(《萌芽》编辑)
“在他们身上有传承,有创新,最重要的是超越同龄人的耐心。”
——小 饭(作家,「一个」App主编)
“他们迸放出的活力和规则化令你意想不到。他们反而像是受过了多年的训练。读90后,常常有发自内心的深深共鸣。”
——周嘉宁(作家,《鲤》文字总监)
“他们的视野和阅读令人惊叹。他们会需要一些时间,但对他们来说,时间完全不是问题。”
——苏 德(作家)
“最好的年华,最创意的写作。”
——王若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