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523325
  • 作      者:
    熊式一著
  • 出 版 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天桥》荣获由新华社新华网、中国图书商报共同主办的2012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

  

      《天桥》将入新华网“理想藏书”常年展示。

  

     《天桥》1943年英文版伦敦首印后重印十余次,被译为多国文字,畅销海外。时隔近七十年,简体字版首次在中国大陆问世。熊式一与林语堂并称海外的双语作家,在英语世界撰写并执导戏剧的。其英文话剧《王宝川》,连演三年近千场而不衰,轰动欧美。

展开
作者简介
    熊式一,(1902-1991),江西南昌人,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英文科,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双语作家、戏剧家。西方文化界有“东林西熊”的说法——美国文化界佩服林语堂,青睐其《京华烟云》,英国文化界佩服熊式一,钟爱其《天桥》。英国桂冠诗人梅斯菲尔德(John Masefield)、文学家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和中国学者陈寅恪都对《天桥》甚为推重,这成为熊式一英文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此外,他还有戏剧《大学教授》、《西厢记》(英译本)等作品传世。
展开
内容介绍

    《天桥》是熊式一先生用英文创作的长篇小说,于1943年在伦敦出版。这部“以历史为背景的社会讽刺小说”,以李氏家族的兴衰,特别是主人公李大同的成长经历为主线,穿插叙述了戊戌变法、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清帝逊位、民国肇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清季民初的时代鼎革和社会变迁。

展开
精彩书评
    海外林熊各擅场,卢前王后费评量,
    北都旧俗非吾识,爱听天桥话故乡。
    ——陈寅恪
    
    我觉得熊式一的《天桥》是一本比任何关于目前中国趋势的论著式报告更启发的小说,从前他写了《王宝川》使全伦敦的人士为之一快,但是这本书却是绝不相同的一种戏剧,是一幅完整的、动人心弦的、呼之欲出的图画,描述一个大国家的革命过程。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展开
精彩书摘

  本书的开端,作者先要虔心沐手记一件善事。前清光绪五年(一八七 九)七月间,在江西省南昌城进贤门外二十几里,一条赣江的分支小河上,有几个工人,不顾烈日当头,汗流浃背,正在那儿尽心竭力的建造一座 小桥。作者虔心沐手,并不是要对这几个工人致敬。他们一来是被生活所迫,二来是因包工头儿打错了算盘,估价过低,用少了工人,所以只好咬紧 牙根吃点苦,拼命的做下去。这位包工头儿,一生精明强干,平素不会看 走了眼的,这一次怎么会答应八十两银子包下这项工程来呢?其中有个缘 故,他这位老主顾,不肯多出钱,包工头儿怎敢得罪他?只好对工人明明 白白的讲,修桥补路,人家是做善事,既然不肯多出钱,只好答应下来。一方面不免要偷工减料,一方面还要弟兄们多出点力帮帮忙,这都是大家 份内的事。作者要虔心沐手致敬的,正是这位包工头儿和工人都不敢得罪的李明 先生:他是一位由做慈善事业而起家的大慈善家,他天性慈善,做了半生 的慈善事业,所谓“善有善报”,现在成了这一方的富豪。附近几十里的 田地,全是他的产业。全村的居民,没有几个不是他的佃户。他慷慨成性,乐施为怀,凡是上门乞讨的,他一定施舍残羹烂粥。他认为“好心必有 好报”,谁吃了他的茶饭,不等到走出他的田地范围,一定会在他产业中 留下些大小便做肥料的。李大善人住在这小桥北六里的李家庄上。这村庄全村姓李,约有五百 家住户,大都务农为业。李明虽然不是李家庄的族长,族长住的是土墙茅 屋,那能比得上李明住的高楼大厦呢?不过这幢大厦,有他一个没出息的 胞弟李刚占了一半;可惜李刚不事生产,他那一半房子破旧不堪。李明的 房子,不用他自己半文钱,每年都由这些在各慈善团体包工的头儿义务修 理,粉刷一新。所有的包工头儿,那个不怕李大善人;不消他开口,他的 房子就有人自动替他修缮。他一家只有他夫妇两口儿,又用了六个底下人。有这六个底下人,十二只手做事,他这幢房子,自然是终年焕然夺目。不懂事的人,还要说两夫妇住在乡间,用了六个底下人,未免太奢侈。李大善人虽然慷慨好施,生平却最恨奢侈,所以他纵然用了这许多底下 人,实际上并不出半文工资。像他这样一位有名气有地位的大慈善家,用 六个底下人实在不算多。他既然专做慈善事业,不免要和一时的权贵交往,南昌县知事,无论是谁接任,总是他的好朋友,甚至还要和南昌府的知 府应酬应酬。所以他少不了一位大爷,一位二爷,还要一个传达,一个厨 子,一个园丁,另外又要两个老妈子照应上房,两个丫鬟做零星杂事的下 手。可是李大善人有经天济世之才,齐家小术,算得什么?在他巧妙的安 排之下,只要六个不支工资的底下人——其中有两个尚未成年的呢!—— 便担当下了九个人的工作。老王是一位远亲,颇读过不少的诗书;屡试不 第,贫不聊生。起先找了蒙馆教书,学生总欺侮他,只好依靠李家,算是 账房师爷,博一个吃住而已。李大善人要他住在门房里,兼做传达,带管 收发。谁都知道李大善人轻财重义,生平不用外人管他的账目,就连他的 妻子也不敢问他的财政,老王不过是挂一个账房师爷的名而已,吃了人家 的饭,总得做点别的事以为报效;只要不叫他脱了长衫做粗事,便是兼上 大爷和门房的差事,还不算太失老王的身分。厨子老张本来是有工资的,工资不多。但是李大善人见他空闲,知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便叫 他把花园改为菜园,一年四季,在菜园里忙个不停,有时太忙,老王也要 来帮帮他。菜园里出产的蔬菜,一家那里吃得完呢?每逢三六九当集的日 子,老张赶早就挑了菜去,到附近集子上去出卖;这样一来,李大善人付 了老张的工资之外,每年还有很多钱富余。两个老妈子,高妈是随李太太 陪嫁来的。她快六十岁,孤苦零丁,把每月的工资,交给李大善人存着; 积少成多,好让她百年之后,有一套好寿衣,一副好棺木,一块好坟地。文妈年纪轻,做做帮手,只落下吃住而已。她衷心感激李大善人,把她丈 夫荐在南昌县县衙门当差,出息很好,岁时三节还要厚厚的孝敬李大善人,她那敢支工钱?双福和鸿喜是李大善人在她们十岁时收来养的,将来大 了出嫁时,还可收回两笔教养费呢。

  ……

展开
目录
读《天桥》有感 梅斯菲尔德 一
大陆版序 陈子善 三
台湾版序 熊德輗 八
香港版序 熊式一 十
楔子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一章 千算万算,不如老天一算。
第二章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第三章 池中有水,水中有鱼,用之不竭,取之不尽。
第四章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第五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第六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第七章 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
第八章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第九章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十章 苦尽甘来,否极泰来。
第十一章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十二章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众擎易举,众志成城。
第十三章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第十四章 不自由,毋宁死!得自由,不识此!
第十五章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尾声 “上天桥,入地狱。” 
出版后记 32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