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人们追捧。经过多年研究和解读,已形成独特的“红学”。无论是评点派、索隐派、探轶派还是秦学派,都给《红楼梦》的研究增砖添瓦,丰富了《红楼梦》的研究,有力推动了“红学”的发展。对于《红楼梦》,读者莫不仰视,近代以来基本如此。对于其几近完美的精神追求和至高的道德支点,读者意识也被理想化的精神层面固化。作者从时代背景的对比、历史潮流的观察、人性的重复以及生存的苦难等方面,对《红楼梦》进行解剖一样的分析。这样,把对《红楼梦》的阅读和欣赏从“王座”上请下来,褪去其装扮和对读者的情感影响,让书中的生活、人物、行为、意识等回归平常,回归理性;使读者不再仰视其在精神领域的完美,更不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批判,而是基于“生活的必须”这一着眼点来平视《红楼梦》中的种种,给人以全新的阅读视角。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