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眼科疾病的动物模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236836
  • 作      者:
    陈之昭(Chi-Chao Chan)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内容介绍
  《眼科疾病的动物模型(翻译版)》描述了一些实验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常见的眼部疾病,包括疱疹性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Graves眼病和眼内肿瘤。这些模型一起反映出人类疾病的研究手段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在每个模型后面,都有1-2位的临床专家根据他们自己的经验给出的专门评论。文中附有很多照片和图表。为了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阐明疾病进展的基本分子机制、为特定治疗方法是否对人类安全和有效提供指导,建立合适的实验模型至为关键。和其他医学领域的研究一样,眼科和视觉科学研究的重点,也是通过体内和体外的方法去阐明疾病的发病机理、发现新的治疗手段。在体内实验中我们使用动物模型来进行药物筛选,包括脊椎动物(斑马鱼、啮齿动物、兔和灵长类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果蝇和线虫)。由于详细介绍了眼科疾病常见的动物模型,《眼科疾病的动物模型(翻译版)》将会引起眼科医生、视觉科研人员、专科医生、住院医生和医学生的兴趣。
展开
精彩书摘
  《眼科疾病的动物模型(翻译版)》:
  1.3.1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兔和小鼠模型已广泛应用于研究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并且在每种模型中都得到了这种病毒感染人类时出现的、典型的树枝状和地图样损伤。而兔的角膜损伤病程较长,使之成为研究抗病毒药物疗效普遍使用的模型。兔模型的另一个重要优点是,角膜区域肾上腺素的电离子透入刺激,较易诱发其角膜上皮病毒性病变的复发(Santosetal.1987)。关于控制HSV-1病毒在角膜上皮复制的免疫学研究主要是应用角膜初发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由于角膜损伤一般会在3~4天内愈合,角膜内的病毒也一般在7~8天内被清除,因而可以认为固有免疫参与了小鼠模型角膜初发感染时病毒的清除。缺失I型干扰素(IFN-α and IFN-β)反应的小鼠不仅不能清除角膜的病毒,也容易发生致命性的全身性感染(Lukeretal_2003;NoisakranandCarr2000;CarrandNoisakmn2002)(Hendricksetal.1991)。而缺失Ⅱ型干扰素的小鼠则出现角膜内病毒清除的延迟(Franketal.2012)。研究表明病毒的清除主要由固有免疫相关细胞的联合作用来完成,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表达T细胞受体γ/8的细胞(Ghiasietal.2000;BukowskiandWelsh1986;Sciammasetal.1997)。近期也有研究表明定居于角膜的树突状细胞(Dc)能够调节NK细胞和单核细胞移行至病毒感染的角膜损伤区域(Franketa1.2012)。但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角膜上皮的病毒损伤源于潜伏性病毒的再活化和适应性免疫的参与。因此,固有免疫和适应I生免疫系统的相关抗病毒作用的研究应该使用小鼠或兔子的复发性疾病模型。1.3.2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HSK)。HSK是指在小鼠和人类角膜内不存在能被检测到病毒复制的情况下出现的免疫病理性反应。它表现为角膜进行性的白细胞浸润、透明度降低和血管形成,并且会因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发生进行性的角膜瘢痕形成。根据对小鼠模型的观察可以得出T细胞是.HSK病情发展所必需的,小鼠模型也是迄今研究这一疾病最常用的模型(Metcalfetal_1979)。在小鼠模型中,HSK一般起始于感染病毒后的第7~8天,当可被检测到的处于复制状态的病毒被清除出角膜之后,病程进入潜伏性感染期,此时病灶位于TG。在上述初发感染之后,HSK似乎倾向于被CD4+T细胞所调节,尽管用相对剂量更高的病毒去感染缺失CD4+T细胞的小鼠可以导致CD8+T细胞相关的严重的、一过性的HSK,并可在大约感染后20天好转(Lepistoetal.2006)。小鼠初发感染时HSK的特征性表现为角膜基质的弥散性的炎症浸润,浸润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小而多的巨噬细胞和CD4T淋巴细胞(HendricksandTumpey1990),角膜也出现血管浸润、水肿和持续数月的炎症反应。人类也有可能会发生这样严重的:HSK,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类所发疾病症状会更加温和、局限和短暂。人与小鼠所表现出的这种差别可能是由于HSK在人类主要表现为反复的复发性感染,而其在小鼠模型中则由初发感染发展而来。事实上,在小鼠的复发性感染时,HSK倾向于更加温和,而且基质混浊也比较局限(Milleretal1996)。HSK患者的角膜组织学检查经常会局限于应用移植手术所取下的角膜,而这些移植手术一般仅在炎症平息之后进行,所以这些检查结果中自细胞浸润的情况几乎不能反映HSK活动期的炎症状况。1.3.2.1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小鼠HSK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经营养性角膜炎是指三叉神经的角膜支损伤并且导致的角膜感觉减退或缺失(cruzatetal.2011)。最常见的致角膜感觉缺失的病因是继发于化学烧伤、机械性损伤和角膜手术后的病毒性感染(主要是HSV-1和带状疱疹病毒)。角膜感觉迟钝是人和小鼠HSK的一个重要特点。角膜主要由三叉神经的眼支所支配,眼支的下级分支为额支、泪腺支和鼻睫支神经,鼻睫支发出分布于角膜表面的感觉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在角膜表面的分布密度是100个/0.0lmm2,它们负责正常瞬目运动的产生以维持泪膜的正常功能,而泪膜的重要功能是维持角膜表面正常的生理状态并防止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发生HSK时角膜感觉的缺失与HSV感染后角膜基底层下的神经丛的明显减少密切相关。类似的,细菌或者真菌感染之后也会发生相对较少的基底层下神经的回缩(Hamrahetal.2010)。HSK相关的感觉迟钝是由于HSV感染的直接作用,还是由于角膜炎症反应所致,或者是由于二者的联合作用还不清楚。这种HSK导致的人类角膜的神经损失几乎不能恢复,因此认为其神经损失是永久性的观点比较流行。
  尽管角膜敏感性和角膜神经的缺失已经在HSK的小鼠模型中得到证实,但是迄今为止神经缺失对于角膜病理状态的具体作用还未得到评估。小鼠缺少交感性的瞬目反射(Yunetal.2014),而这一反射弧在人类可以在一只眼的角膜受到刺激时使两只眼睛均产生瞬目运动。因此,小鼠发生单眼}[SK导致角膜损伤时会引起患眼出现更加严重的瞬目反射丧失。用l×105pfu的HSV-1(RE或K0S毒株)来感染BALB/c小鼠角膜,可引起持续至少70天的严重的新生血管形成和角膜稠密的浑浊,并伴有瞬目运动减少而导致的角膜触觉敏感性降低(Yunetal.2014)。角膜瞬目反射减少与穿过角膜基质而分布于角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和神经丛纤维的大量减少有关。由于瞬目反射的减少可导致角膜干燥和暴露性角膜病,作者提出所观察到的小鼠HSK模型的严重慢性炎症反应是否可以通过实行睑缘缝合术来改善。睑缘缝合术(缝合上下睑缘)是临床为保护角膜免于干燥而进行的一项常规操作。研究发现,睑缘缝合术不仅能减轻HSK的炎症反应,如果于-发病前实施还能预防严重HSK的形成。睑缘缝合术虽然不能阻止或修复角膜神经损伤及瞬目反射功能的减退,但它确实能够减少角膜慢性炎症反应和干燥症状。因此,小鼠模型中与HSK相关的严重慢性炎症反应实际上源于暴露性角膜病无法对角膜刺激做出瞬目反射。因此,小鼠的HSK表现出2种截然不同的病程:一种是类似于人类发生的温和的、很可能是一过性的免疫病理学反应(可能是抗病毒抗原反应),另一种是随后的角膜干燥导致的严重的免疫病理学反应。
  如上所述,患者复发性HSK所致的角膜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实际上,小鼠所诱发HSK的神经损伤会至少持续70天(实验的最长观察时间)。而有趣的是,缺乏cD4+T细胞的小鼠角膜感染病毒后会产生严重的一过性的HSK,其病程一般仅持续20天便可以痊愈(Lepistoetal.2006)。研究也发现小鼠严重的HSK与角膜神经的丧失有关,表明在缺失CD4+T细胞时角膜神经或许可以再生,这一假设也被后续的研究所证实(Yunetal.2014)。因此,HSK相关的角膜神经损伤确实是可逆的,CD4+T细胞抑制了神经的再生。阐明CD4+T细胞抑制HSK角膜神经再生的机制或许能为治疗角膜感觉迟钝提供新的治疗策略,也有可能减低HSK患者的炎症反应。HSK的大多数患者表现出更加温和与短暂的炎症反应,而也有一部分患者表现出类似于小鼠模型中那样更加严重而迁延的炎症反应。单眼患者的对侧眼表现出不同水平的神经损伤(Hamrahetal.2010),这可能是由于对侧眼的交感性瞬目反射的启动遭到破坏,患眼角膜干燥程度加剧,进而加剧了病毒源性的免疫病理学反应的严重性和迁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动物模型
第二章 白内障的动物模型
第三章 青光眼动物模型
第四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动物模型:视网膜下的炎症反应
第五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动物模型
第六章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动物模型
第七章 视网膜色素变性(RP)的动物模型
第八章 Graves眼眶病变的动物模型
第九章 眼部肿瘤的动物模型
第十章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