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逻辑演进》:
人和其他万物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均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一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庄子·大宗师》)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与老子一样,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道”,他在“道”的基础上提出了万物平等观。《庄子·秋水》写道:“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贵贱”显示出了地位高低的差别,“无贵贱”就是在价值意义上没有等级高低的区分,这表明庄子持有立场鲜明的平等观。《庄子》主张万物平等,庄子的“以道观之”,就是以“道”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来考察万物,把“道”作为评价衡量万物的依据。“道”作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构成了其平等观的基础。“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庄子·达生》)凡是有声色貌象的都是物,物和物的差别怎么会很远。“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小草与屋柱、丑妇与美女、万物的各异形态,都是一样的,并无不同。所谓“有用”与“无用”,也只是人的主观倾向,自然界绝不存在无用之物。庄子与东郭子论道的故事:“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日:‘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梯稗。’……曰:‘在屎溺。”’(《庄子·知北游》)“蝼蚁”、“梯稗”、“屎溺”象征自然界中渺小、肮脏的东西。庄子告诉我们,有些东西虽小,但只要是合乎“道”的就是平等的。
齐物者平等也。庄子不仅认为物与物是平等的,还强调人与物的平等。庄子由“道”阐发出“人与天一”的平等思想,认为人与自然界密切联系、和谐统一,人类只是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和自然万物相比没有任何的优越性。《庄子·秋水》中写道:“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羁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人在自然界里就像小石子、小树枝、蚁窝和小米粒,人与万物相比就像在马背上的毫毛那样微不足道。庄子否定了人类是自然界主宰者的狂妄观念,认为人不是世界的支配者和中心,而是一个小的组成部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