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逻辑演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8198
  • 作      者:
    俞田荣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逻辑演进》作者俞田荣认真研读了中国哲学史,从古代哲学家的理论中提取其生态思想,查阅了大量资料,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中国哲学史已有的体系为蓝本,结合了西方的理性思维,不但挖掘、提炼、概括出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及其重要哲学家的生态思想,而且分析了不同时期和不同哲学家的生态思想的内在关系,以天人关系为主线,以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为基础,根据中国古代生态哲学自身性质和特点,揭示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演进逻辑,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作一份理论贡献。
展开
作者简介
  俞田荣,男,1965年6月出生,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硕士毕业,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现任校本科教学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已主持完成教育部、省、厅等项目十余项。出版专著三部,主编教材一部。先后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浙江社会科学》、《江汉论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哲学、生态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逻辑演进》对中国古代生态哲学做一比较全面深入的梳理和探讨,揭示各个时期的生态哲学的不同的理论形态、内在联系以及演进的逻辑进程。
  中国古代生态哲学是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天人关系”展开的。远古时代崇拜、敬畏天;商周时期的“天人合德”思想;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儒家的“道法自然”、“知天畏命”思想;两汉的“天人感应”思想;三国两晋时期的玄学、田园哲学和佛教;北宋的生态图式论;明清的生态本体论等等,谱写了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乐章。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古代生态哲学的逻辑演进》:
  人和其他万物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均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一物,“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庄子·大宗师》)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与老子一样,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道”,他在“道”的基础上提出了万物平等观。《庄子·秋水》写道:“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贵贱”显示出了地位高低的差别,“无贵贱”就是在价值意义上没有等级高低的区分,这表明庄子持有立场鲜明的平等观。《庄子》主张万物平等,庄子的“以道观之”,就是以“道”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来考察万物,把“道”作为评价衡量万物的依据。“道”作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构成了其平等观的基础。“凡有貌象声色者皆物也,物与物何以相远。”(《庄子·达生》)凡是有声色貌象的都是物,物和物的差别怎么会很远。“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小草与屋柱、丑妇与美女、万物的各异形态,都是一样的,并无不同。所谓“有用”与“无用”,也只是人的主观倾向,自然界绝不存在无用之物。庄子与东郭子论道的故事:“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日:‘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梯稗。’……曰:‘在屎溺。”’(《庄子·知北游》)“蝼蚁”、“梯稗”、“屎溺”象征自然界中渺小、肮脏的东西。庄子告诉我们,有些东西虽小,但只要是合乎“道”的就是平等的。
  齐物者平等也。庄子不仅认为物与物是平等的,还强调人与物的平等。庄子由“道”阐发出“人与天一”的平等思想,认为人与自然界密切联系、和谐统一,人类只是万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和自然万物相比没有任何的优越性。《庄子·秋水》中写道:“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羁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人在自然界里就像小石子、小树枝、蚁窝和小米粒,人与万物相比就像在马背上的毫毛那样微不足道。庄子否定了人类是自然界主宰者的狂妄观念,认为人不是世界的支配者和中心,而是一个小的组成部分。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自然崇拜与敬畏
一 神话故事中的生态意韵
(一)女娲传说
(二)逐日、吞日、浴日、射日
(三)精卫填海
(四)嫦娥奔月
二 图腾崇拜中的生态意韵
(一)祖先的生态起源
(二)图腾禁忌与生态保护
三 生肖与姓氏中的生态意韵
(一)生肖的生态起源
(二)姓氏的生态起源

第二章 生态哲学的萌芽
一 《周易》的生态哲学
(一)生生不息
(二)相生相克
(三)天人合德
(四)心系苞桑
(五)鸣鹤在阴
二 《月令》的生态思想
(一)天象、物候、时令的运行规律
(二)自然与生态农学
(三)自然资源保护
三 《吕氏春秋》的生态哲学
(一)万物一体
(二)法天地、因自然
(三)自然循环
(四)尊重生命
(五)生态技术

第三章 生态哲学的理性抽象(一)
一 《老子》的生态哲学
(一)道生万物
(二)道法自然
(三)损有余而补不足
二 庄子的生态哲学
(一)齐物论
(二)自然无为
(三)物我交融
三 《管子》的生态哲学
(一)以道为本
(二)天人相因
(三)德润万物
(四)时禁、务时

第四章 生态哲学的理性抽象(二)
一 孔子的生态哲学
(一)知命畏天
(二)乐山乐水
(三)弋不射宿
二 孟子的生态哲学
(一)性善论
(二)仁民爱物
(三)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四)寡欲节制
三 荀子的生态哲学
(一)天有常道
(二)制天命而用之
(三)诚通天人
(四)以礼节欲
(五)应时使物

第五章 生态哲学的理性具体
一 汉代道家的生态哲学
(一)天、地、人相得成善
(二)循道而为
(三)天父地母
(四)道主生化
(五)适情抑欲
(六)物无贵贱
二 董仲舒的生态哲学
(一)“天人感应”说
(二)“灾异”说
(三)“君主生态责任”说
(四)“阴阳五行”说

第六章 走向清辩主义与浪漫主义
一 玄学的生态哲学
(一)王弼的生态哲学
(二)阮籍、嵇康的生态哲学
(三)郭象的生态哲学一
二 陶渊明的浪漫主义生态哲学
(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重返家园
(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验自由
(三)“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安顿生命

第七章 绿色佛教
一 缘起”说
(一)万物缘起、和合而生
(二)缘起中道、不二法门
(三)诸法无我
二 “因果”说
(一)因果报应
(二)依正不二
(三)业报轮回
三 “慈悲”说
(一)亲生命性
(二)与乐拔苦
(三)同体大悲
(四)珍爱生命
四 “平等”说
(一)是法平等
(二)无情有性

第八章 生态图式论
一 以“太极”为本源的宇宙生成的生态图式
(一)“无极而太极”:化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
(二)“以太极立人极”:天人合一的人性生成论
二 以“诚”为本的道德生成的生态图式
(一)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
(二)诚为“性命之源”
(三)以“中”为“诚”
三 “孔颜乐处”生态理想的生成图式
(一)见大忘小
(二)万物和顺
四 “出淤泥而不染”的清廉品格的生成图式
(一)“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性修养
(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独立人格

第九章 生态本体论
一 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生态哲学
(一)“仁学”的生态意韵
(二)“理学”生态倾向
(三)“天、地、人”三材
(四)“致中和”的生态意韵
二 王阳明的主观唯心主义生态哲学
(一)心即理
(二)万物同体
(三)致良知
三 张载的唯物主义生态哲学
(一)太虚即气
(二)天人合性、天人合德
(三)爱必兼爱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