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作物分类(用于农药管理和最大残留限量制定)》:
1.2热带和亚热带作物分类建议及说明1.2.1分类说明缓慢而昂贵的农药残留数据生成过程给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带来影响,这点在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等小作物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农药残留的研究和产品注册的成本高,农药行业在注册农药产品时,一般只是注册在大规模生产的作物上,如水稻、小麦、大豆、马铃薯等。测定这些大规模生产的作物的残留数据并进行产品注册登记,能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而大多数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如水果、蔬菜等的生产规模都比较小,病虫害防治或作物管理所需的农药产品数量往往不能抵消为测定残留数据和进行产品注册登记所花费的资金。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政府资助小作物上的农药残留研究和相应的农药产品注册,即使这样,也不能满足小作物农药使用和登记管理的需求,因此,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先后提出了包括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等农作物在农药残留研究方面的分类系统。
地理学上,热带通常是指在地球的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亚热带则是位于温带靠近热带的地区。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水果称为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多数为乔木、灌木或者藤上的果实。提出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作物分类建议,主要是为了与CAC保持一致。目前,CAC分类系统增加了许多关于热带和亚热带作物的分类建议,果皮可食用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包含在01类水果中的005组,果皮不可食用的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包含在01类水果中的006组。建立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的分类最终有利于制定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与CAC协调一致的MRLs。
许多研究证明,可食用作物部位的表面积和质量与农药残留量有关,即表面积与质量的比率越大,农药残留量越小。如同一种农药,葡萄上的残留量是苹果的3倍,因为苹果单位质量的表面积较大。同时,残留量还与作物表面特征密切相关,通常作物表面有凹凸或带毛的残留量相对较高。热带和亚热带水果作物组中包含了很多类植物学科中的植物,这些食用水果的尺寸差异较大,直径从1厘米左右的水果(如五月茶)到50厘米的水果(如菠萝蜜);水果的表皮性状也有多种变化,有表皮光滑的香蕉、多节的凤梨释迦、凹凸不平的面包果或多毛的红毛丹。
本作物分类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作物分类体系和我国《用于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的作物分类》热带和亚热带水果部分为基础,以作物形态学、作物栽培、种植规模、相似病虫草害和残留行为等因素为参考,重点考虑了作物可食部位的农药残留规律,把具有相同残留行为特征的作物归为一组,并选取其中残留量高、生产和消费量大的作物作为该组代表作物。
本分类列出了热带和亚热带水果(皮可食和皮不可食)的作物所有基本特征,包括植物学名称、植物学科、产地、形状、来源于文献的最大半径和最大高度、标准体积、标准表面积、表面积/质量(体积)、性状描述、表皮性状。还进行了小果与中到大果的区分,表皮光滑和表皮粗糙或有毛的区分。据文献报道,小果通常被定义为表面积/质量(体积)>1.5的水果;中到大果为表面积/质量(体积)≤1.5水果,本分类参考这个定义,作为区分小果与中到大果的标准。
基于这些分类原则和标准,参考国际做法和专家建议,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可建立一个新的作物组,共分为10个亚组:①亚组1。小型水果,皮不可食亚组有13种;②亚组2。中到大果,皮光滑,皮不可食亚组有10种;③亚组3。中到大果,皮粗糙或有毛,皮不可食亚组有13种;④亚组4。皮不可食,仙人掌类亚组有2种;⑤亚组5。皮不可食,藤本植物类亚组有5种;⑥亚组6。皮不可食,坚果类亚组有5种;⑦亚组7。皮可食,番石榴/柿子亚组有7种;⑧亚组8。皮可食,毛叶枣/樱桃亚组有15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