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拾贝》:
Chapter 01 读钱穆《中国知识分子》钱穆先生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早年执教北大、清华和西南联大,中年离大陆去香港,晚年移居台湾。1990年辞世,享年九十有五。
钱穆先生长于史论,视野开阔,立论严谨,不沉缅故纸,不拘泥史料,而是以史为鉴,指陈新途。仅此一点,其足令后学者高山仰止。
《中国知识分子》发表于1991年,结集于《国史新论》。钱穆先生在文中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和治学方式。钱穆先牛说:中国知识分子,并非自古迄今一成不变。但有一共同特点,厥为其始终,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之核心。因此一面不陷于宗教,一面也并不向自然科学深入。其知识对象集中在现实人生政治、社会、教育、文艺之诸方面。其长处在于精光凝聚,短处则若无横溢四射之趣。
在文明轴心时代,希腊人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爱琴海文明走向科学。欧洲的文艺复兴传承希腊文化,开创了现代文明。印度人注重人的生死轮回,恒河文明走向宗教,长期陷在非理性的泥沼中不能自拔。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知识分子注重人与社会的关系,他们以“游士”的身份周旋于列国,或如孔孟以立德,或如老庄以立言,或如申韩以立法,或如管乐以立功,演绎了灿烂辉煌的先秦文化。但是,先秦文化也正如钱穆先生所言,虽然没有陷入宗教,却也没有向自然科学深入,而是专注于政治伦理。自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以郑玄、马融为代表的经学风靡士林,儒家文化便从一家之言升华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指导思想。魏晋南北朝,佛教西来,与中土的老庄呼吸相应,玄学之风鼓噪不息。隋唐开始科举取士,儒家经典再次确立学术的主流地位。但是,佛、道两教的影响力也日渐深广,儒、释、道三家此消彼长。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