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饮料食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641352
  • 作      者:
    杨荫深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日常事物原始本真

  

《事物掌故丛谈》按“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分为九个大类,基本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全套书杂以趣闻传说、轶事传奇,内容丰富充实、妙趣横生。

  

★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的超大特色。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事物起源于何时,又经过怎样的变化成为现今的状态。作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种追溯是以考证典籍的记载为基础撰写而成的。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群书,通过精心梳理、严谨考证,将各类事物与掌故一一对应,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民俗文化市井百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逐渐加深,大众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杨荫深先生是著名的古典文学史家和民俗学家,深厚的学养根底使这套书集文学历史、民间风俗于一体,按照杨荫深先生撰写《事物掌故丛谈》的初衷来说即:不谈军国大事、典章制度,只谈日常事物、风俗人情;不求深奥,只求生趣;不构鸿篇巨制,只图探明原委。

  

民间记忆亲近历史

  

《事物掌故丛谈》谈论的事物有五百余种,虽大都是散落在大历史之外的小场景、小事物,却是真正的民间记忆,现代人与古人通过这些日常事物的维系而变得亲近起来,历史仿佛也不再是遥远的过往:古人过端午节,我们也过;古人在冬至祭祀,我们在冬至也追思亡者;古人讴歌的牡丹、芍药,如今依然被赏玩……只是这几千年的岁月,其中的往事和故事只有翻开这套书,细读下来,才能明了。

  

名家荟萃清新舒心

  

高雅不俗,风雅兼具。上海辞书出版社特邀当代书画金石名家邓明、潘方尔、赵澄襄诸位先生分别题签、治印、配画,多种艺术形式与《事物掌故丛谈》的文字完美契合,相得益彰。在传统文化风雅典故的大集中,既可增加阅读乐趣,又能提高传统文化修养,在电子书时代可尽情体验阅读之乐。

展开
作者简介
  杨荫深(1908-1989),原名杨德恩,字泽夫,浙江鄞县人(今宁波市鄞州区)。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同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辞书学会理事。历任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辞海》编委等职。主要著作有《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史大纲》、《中同学术家列传》、《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编年长编》、《中国古代游艺研究》、《古今小说来源考》、《中国民间文学概说》、《中围俗文学概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饮料食品历来是人们日常生活最不可或缺的要素,《事物掌故丛谈:饮料食品》主要从掌故角度,讲述它们的由来演变,收纳古今,生动再现了各类饮食的流变故事,同时对比了古今人们饮食品种、饮食方式的不同。《事物掌故丛谈:饮料食品》大致以食物的总称而分,先以饮,后以食。饮则为茶为酒,为浆汁为乳酪;食则为饭为粥,为饼面为糕团,等等。作者详细梳理和阐释中国人传承至今的饮食文化,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从掌故趣闻中了解日常生活中油盐酱醋茶演变至今的有趣故事。
展开
精彩书摘

  茶为现今日常饮料之最重要者。但最早茶字作荼,自中唐以后,始变作茶字。因为荼有三义,一是苦菜,一是茅秀,一方是如今的茶,最易混错,故唐人改荼为茶,以作专称。
  茶还有许多别称,如唐陆羽《茶经》所说:“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四曰茗,五曰荈。”槚字见于《尔雅》,是蜀西南人称茶为,茗是晚收的茶,或叫做荈,与茶是早收的有别。现在称茶只有茶茗两字,已不分为早收或晚收了。
  茶最早产生大约是在蜀地,自秦人取蜀以后,茶乃移植于各地了。所以饮茶的事,也始于秦汉,在最早是没有的。如《周礼·天官·膳夫》“凡王饮六清”,据注谓水浆醴医酏而没有茶。水即水,浆是米汁,醴是淡酒,是凉汤,医是浊浆,酏是薄粥。
  茶既各地均有,因此各地茶品,自有上下之分。据陆羽《茶经》,山南以峡州(今宜昌境内——编者注),淮南以光州(今河南潢川县——编者注),浙西以湖州,剑南以彭州,浙东以越州(今绍兴境内——编者注)所产为最上品,其他黔中岭南未详。至明顾元庆作《茶谱》,其品茶次第,亦大略相同。他说:
  茶之产于天下多矣,若剑南有蒙顶石花,湖州有顾渚紫筍,峡州有碧涧明月,邛州有火井思安,渠江有薄片,巴东有真香,福州有柏岩,洪州有白露,常之阳羡,婺之举岩,丫山之阳坡,龙安之骑火,黔阳之都濡高株,泸川之纳溪梅岭。之数者,其名皆著,品第之则石花最上,紫筍次之,又次则碧涧明月之类是也。
  然奇怪的是两书都没有提到浙江的龙井,福建的武夷,安徽的祁门,云南的普洱,如现在所认为的名茶,可知古今所产名茶常有变迁,未必是永久如此的。
  大抵最早饮茶,是并不怎样讲究茶叶的,至唐陆羽著《茶经》,方才讲究起来了,后之谈茶的,也无不奉他所说为圭臬。《新唐书·隐逸传》说他“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上元初,隐苕溪,自称桑苎翁。久之,诏拜羽太子文学,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职。贞元末卒。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时鬻茶者,至陶羽形置炀突间,祀为茶神”。自他这样提倡以后,茶遂为人们所嗜好,成了一种风尚。
  至于唐人所饮的茶,首重阳羡,宋人则重建州,明人则重罗,清人则重武夷龙井。阳羡即今江苏宜兴,与浙江长兴邻壤相接,其地实无名茶,只是当时所贡均用此茶而已。建州即今福建建瓯县,其地有北苑,产茶甚佳,故当时亦称北苑茶。但据宋沈括《梦溪笔谈》云:
  〖〗建茶之美者号北苑茶,今建州凤凰山上人相传谓之北苑,言江南尝置官领之,谓之北苑使。予因读《李后主文集》,有《北苑诗》及《文记》,知北苑乃江南禁苑,在金陵非建安也。李氏时有北苑使善制茶,人竞贵之,谓之北苑茶,如今茶器中有学士瓯之类,皆因人得名,非地名也。〖〗
  是北苑实非原来的地名。其茶又称龙凤团茶,宋熊蕃《宣和北苑贡茶录》所谓:“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其始造者为丁谓,每八饼重一斤。后至蔡襄又作小团茶,每二十饼重一斤。这种团茶,到后来就没有再造了。至于明时的罗,其实就是顾渚的紫筍,一名异称而已。到了清代,则有红绿茶之分,红茶以武夷的乌龙,绿茶以龙井的雨前为最负盛名了。
  选自《饮料食品·茶》
  ……

展开
目录
一 茶
二 酒
三 浆汁
四 乳酪
五 饭
六 粥
七 饼面
八 糕团
九 油
一○ 盐
一一 酱
一二 醋
一三 豉
一四 糖
一五 蜜
一六 肉
一七 羹
一八 珍羞
一九 素食
二○ 烟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