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与西藏有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123961
  • 作      者:
    林聪著
  • 出 版 社 :
    甘肃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以西藏为题材的作者不在少数,能做到20年来入藏100次的,只有林聪一人。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于西藏人、西藏事的认识,并不出自枯燥而学术性的研究,而是源自他多年来的亲身体验。透过他的文章,读者可以认识到真正的、活生生的西藏文化!
展开
作者简介
  林聪,香港人,首位担任西藏转世者拉章(祈竹拉章理事)的汉族人。
  留学澳洲期间至今,任著名高僧大藏寺祈竹仁波且之义务侍者、译员及助手,协助创立慈善机构大藏寺基金会,为重建西藏失修寺院及协调慈善事务,多次代表祈竹仁波且出入藏地。
  著有《与西藏有缘》《一步一如来》等作品,畅销于两岸三地,其中《一步一如来》荣登当当图书2011年畅销榜(旅游类)第5位,被视为朝圣拉萨的最权威专业指南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林聪20年来入藏100次,用一个信仰者的面目去感悟西藏,并以散文的笔触向读者介绍藏传佛教及西藏文化的基础知识,文字生动、流畅,并辅以100多张精美图片。
  这是一部正确了解西藏文化及藏传佛教的好书!是一部认识真正的、活生生的西藏文化的佳作!是源自深入西藏文化者的亲身体验!《与西藏有缘》曾入选西藏文化教材书目。
展开
精彩书评
  林聪是少数能与西藏转世高僧有如此密切师徒关系的汉人之一。他的散文现结集成书,相信必定能利于读者正确地了解西藏文化及藏传佛教。
  ——蒙古最高精神领袖哲布尊丹巴法王
  
  林聪对于西藏人、西藏事的认识,并不出自枯燥而学术性的研究,而是源自他多年来的亲身体验。衲相信透过他的文章,读者可以认识到真正的、活生生的西藏文化!
  ——大藏寺法台祈竹仁波且
展开
精彩书摘
  皈依之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有人说:“我皈依了某某法师”、“我皈依了密教”、“我皈依了某某喇嘛”等的说话,其实这个观念并不完全正确。
  在皈依仪式中,最主要的皈依对象是三宝。三宝即为:
  (一)佛宝——所有证得圆满正觉的觉悟者,又即诸佛;
  (二)法宝——诸佛所体悟及开示之法理;
  (三)僧宝——已得证空性之修持者。
  很多时候,人们把皈依三宝与内地传统的拜师仪式混淆了,以为法师就是惟一所皈拜的对象。毫无疑问,一经法师代表三宝而依传统授给皈依后,弟子必须也视法师为师长及具足三宝的依止对象(尤其在特别注重事师之道的藏传佛教宗派中,要视师长的意为佛宝、师长的语为法宝、师长的身为僧宝);但同时,受皈依的人仍然必须弄清楚,皈依仪式中的依止对象是佛、法、僧而并不是单指拜某法师为师的意思。如果一个人并不皈依三宝,就不是一位佛教徒。
  在皈依仪式后,即使没有受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及不饮酒等五戒,弟子仍有一些事是要注意的:
  (一)因已皈依佛宝,不可依止世俗天神及鬼灵等;
  (二)因已皈依法宝,不可作违反佛法之事,尤其不可杀害任何生命,如杀虫、钓鱼等行为;
  (三)因已皈依僧宝,要避免与损友来往;
  (四)不可售卖佛像以图私利或不敬佛像;
  (五)不可把佛经放不清净之地,如地上或脚下等;
  (六)不可不敬僧尼众。
  我们一般称佛像为“佛”,把佛经称为“法”,出家之僧尼称为“僧宝”,其实这些并非究竟义上的真正三宝。佛像并不是佛,只是代表了佛;佛经非法,却代表了法;真正了悟空性的,不论是僧是俗,才是真正的僧宝。但为了积聚功德,我们把佛像、佛经及出家人敬为“住持三宝”而恭敬供养。
  既然佛像代表佛宝,我们不可以世俗眼光视之,不应依其世俗价值而分别为多一点恭敬或少一点恭敬,在心态及言语上也应小心避免不敬,例如评论一尊像之艺术价值时,应说工匠之手工高或下,小心避免说出:“这尊佛很丑!”等无意的不敬语言。
  很多佛教弟子以为开佛品店是理想的工作,其实佛经中有很多清楚的指示:三宝弟子因已皈依佛宝及法宝故,不应为私利营生而贩卖佛像或佛经。还有一些商人把佛经印于笔、皮带扣或杯碟上,这不单并非弘扬佛法,反而是不敬佛法之行为。
  晒大佛
  在电视上,常会见到一些有关西藏的纪录片,其中不乏成千上万的藏民聚于山头上,展开一幅大至覆盖整个小山头的布质佛画的片段;这种仪式被通俗地称作“晒大佛”。
  被展示的佛画一般皆由织锦绣成,甚少有用帆布及颜料的,故此可以经日晒雨淋而不受损坏。有些寺院的大佛画会阔至四十多米,长六十米。
  晒大佛所用的佛画都属于寺院的珍藏品,只会在特定的日子,聚集数以万计的信众及穿着整齐僧袍的僧众,在十分庄严的气氛下,奏着藏族佛教音乐及钟鼓齐鸣的法会中被请出来展示;请出佛画往往要动用上数十位强壮僧人,挂佛画及展开的程序有时更会动用到上百人才能顺利完成;一旦佛画展开了,全体会恭敬礼拜三次,然后在佛曲伴奏下唱颂佛经及各种礼赞文达数小时之久。最后,佛画会被重新卷起捧回殿内收藏,直至翌年同日方会再度移出户外展示。
  每间寺院收藏的巨型佛画并不一样;拉萨市布达拉宫所收藏的为大日如来及阿弥陀佛各一幅;青海塔尔寺收藏金刚萨垛、药师佛、宗喀巴大师及释迦牟尼等数幅;四川大藏寺在文革前则存有释迦佛、狮子吼如来、弥勒佛及宗喀巴祖师各一幅,现今已被毁,后来重新制造了一幅宗喀巴祖师画。
  佛画展示的法会并无一致的举行日子。布达拉宫在每年的“雪顿节”(西历八月份左右)展示两幅佛画,挂于依山而建的宫墙,在数里外都可见到。塔尔寺在小山丘上展画,一般在十一月左右举行,每次只展示数幅藏画中之一,轮流每年展示出一张。大藏寺则在每年十二月左右晒大佛,以往亦是四幅轮流展示,每年一幅,在第五年才会重新见到第一年所展示的佛画。现今寺内只有一幅新造的大佛画,故此每年都会展示同一幅大画,挂于殿顶向下垂,画长足以遮盖整个可容纳千人的大殿建筑。
  四和合图
  在藏传佛教中,有一幅常见的有趣构图:一头大象立于大树旁,象背上顶着一猿猴,猴背顶着一兔,兔背上又有一鸟。这张构图称为“四和合”,表示敬老及和睦共处的意义。
  “四和合”图源自《佛陀本生经》:古昔有国名为“卡舒嘉耶”。此国连年战乱无止息,忽有一年百姓安乐,战乱平息,国王便沾沾自喜地以为一己之福泽惠及国土。有一天,国王遇上一位智者。此智者恒修禅定得证神通,而且常作真实语。智者告王曰:“百姓之安乐乃由贵国境一谷中四灵兽和合共处之功德感召,非由大王之福德而起。”王乃亲领侍从前往谷中查察,见一大象立于树旁,背上顶着猴子;猴子又背负一兔,兔背上为一鸟。智者乃曰:“此四兽之坐相乃为大王与国民展示敬老及和睦之意义。小鸟为先住山谷中者,为土中之种子施肥;在种子生长为枝叶茂盛的树时,为后来的兔子提供食物;在树结果时又为再后来之猿猴提供所需;在生长成大树后,最后入住谷中的大象得以遮荫。四兽同意以年龄为尊卑之标准,和合共处、扶幼敬老。四兽之功德惠及贵国得享今日之太平。”国王听后心生恭敬,便下令国民学习敬老及融洽共处之道。
  小鸟为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成佛前的过去生;兔、猴及象分别为佛陀之亲近弟子——阿难、舍利弗及目犍连尊者的过往生。
  在古印度及藏传佛教中,常常引用此典故开示和睦共处之社会道德秩序,并以“四和合”图展示提醒。“四和合”图遂发展成为和谐的吉祥象征。
  ……
展开
目录
大藏寺祈竹仁波且序
常识
西藏没有“喇嘛教”
“活佛”是“活”的“佛”
依附藏传佛教混饭吃的神棍
礼拜的大学问
扫地的证悟
皈依之意义
口传仪式
“灌顶”是什么?
佛坛与供品
敬师之道
四加行与九加行
造佛像有规有矩
常见的佛像组合
谈舍利子
风土
酥油花佛教艺术
动感的禅定——法王舞
晒大佛
辩经训练
西藏的情意——哈达
酥油茶与糌粑
西藏的佛塔
恒转不息的经轮
随风飘扬的经幡
不一样的法器
藏传佛教重要节日
西藏传统医学
藏药与藏香
不一样的医术
四和合图
西藏常见的八吉祥物
不可能的结合——三降诤兽
生死之轮的启示
圣贤
大明六字真言
异本《心经》
殊胜的《文殊师利礼赞文》
集三藏精华的《菩提道次第广论》
未来佛弥勒
千手千眼观音的由来
观音是男,是女
观音的泪珠——度母
财尊法门
五浊恶世与药师如来
“三德和尚”寂天祖师
中兴西藏佛教的太子——阿底峡
“第二佛”宗喀巴祖师
宗喀巴的神通
由罪人到成佛——米拉日巴大师
一代宗师帕绷喀大师
川北明星雅弘竹巴大师
富传奇性的洋尼冼娜
吉祥天母与达勒方丈
一个预言的应验
川北古刹大藏寺与玛哈噶拉护法
朝圣
皇室气派的雍和宫
五台山文殊显现事迹
北京法源寺的灵异观音像
往西藏朝圣
西藏第一间寺院——桑耶寺
世上最神圣的寺院——大昭寺
八角街与小昭寺
世上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
格鲁派与甘丹寺
以冰雹为名的色拉寺
导游不会带你去的圣地——色拉寺后山
度母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