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35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1)卖香纸的老人家和别人合租一个摊位。由于苗族较为迷信,香纸生意做得很好。尤其是过苗年的时候,收入十分可观;(2)剑河县城从柳川搬迁过来不久,本地苗族与新迁过来的侗族之间不很适应,使得场市不很规范,卫生各方面条件差;(3)场市上租房做生意的很多。家里离得近一点如岑松等地的摊贩在赶场那天直接从家里运货,一般搭车过来,货少不用钱,货多就给个半价。家里远的摊贩要赶山路过来,还要打手电,走路一两个小时。所以,革东场的摊贩大概分为本地、外地以及外迁三类,本地人占有很大优势,如个案36中的吴某,本是革东街上村人,在自己家老房子前面摆摊,既不用交摊费,房租也省了不少,再者她是当地人,人情关系各方面都要更熟悉,生意比起其他的摊贩还是要好得多。我们去的时候,大概上午11点,她的摊位就已经坐满了人,大家一起和她说笑,显然已经很熟悉了;外地在革东做生意的往往是那些其他县市的人,他们由于专门做生意,便在附近租房,有的租住在革东寨,有的则直接在革东街上村或者源江等离场较近的村寨租房。这一点上他们的花费相对要多些。但是,由此也决定了外地摊贩和本地人不仅为卖家与买家的关系,还是房客与房主的关系;外迁过来的生意人大多是随剑河县搬迁过来的苗族、侗族,即使是苗族,与革东本地的苗族也非同一支系,他们属于不同的婚姻圈。如我们在前面提出的,柳川苗族与革东苗族较少联姻,两地的婚俗也不一样。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外迁者与本地人的关系相较于纯粹做生意的外地人与本地人来说要更复杂。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