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时期以来国产影视戏剧发展的状况与流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6041397
  • 作      者:
    周斌,厉震林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新时期以来国产影视戏剧发展的状况与流变/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丛书》根据论文之选题和内容,大致将其分为五辑,现将编辑意图和具体做法概述如下,以使读者诸君能更好地了解《新时期以来国产影视戏剧发展的状况与流变/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丛书》各辑所收论文之简况:第一辑为“国产电影面面观”,共收入12篇论文,第二辑为“类型电影研究与电影批评”,共收入12篇论文。第三辑为“电视艺术和网络剧研究”,共收入6篇论文。第四辑为“戏剧与戏曲研究”,共收入12篇论文。第五辑为“他山之石”,共收入两篇论文。
展开
精彩书摘
  《新时期以来国产影视戏剧发展的状况与流变/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丛书》:
  近年以来,由于批评界的大力扶持,高校、科研机构的集体发力,青年人的自身奋发,使青年影评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程青松、吴迎君、许乐、李洋、肖熹、王淳、万传法等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以他们特有的热情和勇气投身于电影批评的事业,频频在《当代电影》《电影艺术》《世界电影》《电影新作》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并呈持续上升势头。围绕新兴影评的各种论坛、报告、讲座也时有推出,使青年人有了更多亮相和展示才能的空间。自然,互联网的持续升温,让更多的青年影评人如鱼得水,不但使他们能够轻松地越过门槛抒发情怀,畅所欲言,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成为意见领袖。
  面向世界,追踪电影批评新潮。中国电影终究只是世界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它纳入世界电影的坐标体系,既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引入国外的电影理论批评范畴,无疑可以拓宽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视野。中国电影批评模式由单一的政治社会学批评走向多元和丰富,很大程度即得益于此。继前一时期介绍了电影叙事批评、后现代主义电影批评、后殖民主义电影批评等外,这一时段除了对于电影生态批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电影经济学、数字化时代的电影走向等的介绍外,更着重于世界电影理论批评新潮的消化、吸收和运用,以及中西批评话语的融合,譬如《电影艺术》关于电影产业学的研究,《当代电影》关于中外电影的比较研究,《世界电影》关于当代电影大师的作品研究,《电影新作》关于都市电影的研究,在介绍世界电影创作和批评思潮发展最新动态的同时,实际也提醒中国电影理论界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激励电影理论的生机与张力。
  总揽这一时期的电影批评,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1.只有顺势而为,才能体现自身价值。电影理论批评的价值并非自在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在电影业态发展转型中有多大的作为,就有多高的位置;对引领观众和时代风尚有多大的影响,就有多少的分量。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年代,传统的传播内容和方式受到巨大冲击,也积累了诸多新的释放能量。电影理论批评同样如此。国外的统计学数据和经济学研究已经相当清晰地证实:系统地梳理、分析、挖掘人们观影行为和心理诉求,以及提升专业影评(ProfessionalReviews)的质量,可以刺激和更好地达到“使用和满足”的需求。因此在转型过程中,如何面对新的互联网环境,如何面对“商业”和“大众”,是重构电影批评话语的关键所在。电影批评再也不能左右顾盼、唯我独尊,搞鹤立鸡群,而必须在新媒体所引导的媒体融合中华丽变身,与创作共谋,与受众对话,与市场互动。孤立的自度和完善,终将不敌“当下”和“市场”的企求,与日俱进乃是最好的出路。当然,满足大众和市场的需求,并非迎合大众和市场的低级趣味,而是要回到大众的立场,契合时代的需求,立足影像的本体,善于将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内在的症结用犀利和精彩的分析透视出来,将影像潜在的魅力、艺术内蕴的灵魂用恰如其分的形式表达出来,用自己的弹性和张力重新唤回理论批评的尊严。这其实对批评理论的建设提出了很迫切和很高的要求。
  2.只有坚持价值创新,才有真正的创新价值。这方面我们是有过教训的。电影理论批评呼吁创新,但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如果说“文革”十年,我们既排斥西方文化又摧残传统文化,那么改革开放以后盲从和异化则成为主要问题。一段时间,“后现代”、“超现实”之类的“雷语雷文”充斥各类报纸杂志的版面,热闹有余,但徒有其表,少有价值层面的创新。中国电影产业的成长,肯定要学习借鉴世界电影大国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建构在他国的文化传统之上,解决的是特定国家特定语境下的问题,不可能简单地照搬和摹仿。一种文化、一种理论有没有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自己的核心创新价值。而学习他国,归根结底是为了形成和创造自己的体系。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当下的短板即在于此。正是这种客观存在的求新性、求异性和成长性为理论批评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创造了空间。我们知道,一个成熟的创新生态系统,必然具有多样性共生、自组织演化和开放式协同的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国情,走出属于自己的创新路子。如果我们不能在自己的文化地基上进行建构,就永远不会有自己的创新价值体系。恰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要拿来。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然而,“拿来”者必须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真正有理论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异域”的时尚翻新,而是出自对于“本我”的深切体验;不止在于语言形式的生猛华丽,而是在于精神内容的鲜灵厚实。纸上得来终觉浅。创新价值最终来源于自身的价值创新,我们要通过切实的努力,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既继承传统资源又弘扬时代精神,勇于实现理论批评的创新型转化,创新型发展,直至占领价值创新的制高点。
  3.只有夯实地基,才有未来发展空间。古人曾以建筑为喻,地基最要打得大:若止有方丈地,则一楼、一亭便无可布置矣。若置地无量,则亭台楼阁可以任其所为。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地基,就是深厚的历史文化积累以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硕大人才队伍。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阵地失守了可以重新夺回,队伍零落不整就难有胜算。只有有了坚实人才基础,才会有中国电影未来的一切,也才会有电影理论批评生长的空间。改革开放以后的环境,特别是以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网络革命为代表的新时代的悄然兴起,学术与技术的日益勾连交通,对于青年人才的成长总体是有利的,一大批在读和即将毕业的电影博士、硕士已经和准备加入理论批评的队列。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队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宏大。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国产电影面面观
从先锋探索到走向市场——论“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创作发展及贡献
喜忧参半的21世纪中国纪录片
微电影的独立叙事
叙事回归与影像说服话语流变——兼议微电影的认知
图像时代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西方化及其困境——以近年来西游题材的改编为例
消费社会学视域中的动漫景观解析
新媒体时代我国电影产业升级策略
中产阶级神话中的国产商业电影和明星
影视剧翻拍成风现象探究
全球化视域下华语电影文化认同的焦虑
媒介互串:电影的“电视化”现象解析——当下国产电影发展中的一种新流变
“道具扼杀了洞察力”——论中国影视剧的数字特效技术运用
中国字幕组发展状况与影视产业中的礼物经济

第二辑  类型电影研究与电影批评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流变及其启示
平民视角和平民英雄
——近期公安题材电影(警匪片)个案研究三题
温和的文化冲突:《寻找智美更登》
雄关漫道真如铁——谈冯小刚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特点
中国灾难片“好莱坞化”之论值得商榷
“在路上”找寻的幸福——浅析华语青春系公路片中幸福感的呈现
新世纪以来中国爱情电影中爱情形态与爱情伦理的新变化
当代都市电影的空间转向与审美特征——从《苏州河》到《小时代》
产业化语境中我国作者类型片的萌发——以《让子弹飞》和《二次曝光》为例
票房逻辑左右电影创意——以《不二神探》为例
论国产歌舞片的类型元素、创意反思及“走出去”的可能性
中国电影观众学研究述评(2005-2014)

第三辑  电视艺术与网络剧研究
多重文化话语中的历史与现实——新世纪中国乡土电视剧综论
消费社会的物质青春——当代电视青春剧青春形象的反思
叶辛和梁晓声知青题材电视剧的空间叙事
历史想象中的另类面孔——对于近期历史剧中民间英雄形象的文化考察
春晚传统与年昧的缺失
屏幕倒下之后——论网络剧的接收特点对其特性的影响

第四辑  戏剧与戏曲研究
第五辑  他山之石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