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妈妈很爱,100000多名亚洲妈妈实践过的有效方法,5天成功解决宝宝晚上哭闹问题!按照亚洲人的生活习惯传授让宝宝安然睡在身边、妈妈宝宝都能睡好的睡眠改善方法。10年来,它是0~5岁宝宝妈妈必备经典。
宝宝夜里为什么会哭?
简单三步改善宝宝的睡眠
让宝宝安然入睡的秘密大公开
改变哄孩子入睡的方法
乳房与睡眠的关系
夜里哭泣实际上是宝宝发出的信号
《宝宝不睡觉,妈妈怎么办》以改善宝宝的作息为主要内容,倡导用符合自然的方式调整宝宝的生物钟,改善夜间哭闹毛病的同时也为宝宝奠定健康的好体质。为体恤妈妈们照顾宝宝的辛劳,本书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睡眠医学和心理学做浅显易懂得说明,也适当加入了一点理论,让妈妈理解宝宝夜间哭闹的原因,再针对不同类型的宝宝提出不同的改善方法。
每个月龄的宝宝生活作息、喂奶次数与时段都不相同,作者将宝宝从出生到5岁分为8个阶段,为每个阶段的宝宝量身订作合适的作息,让新手妈妈不再手忙脚乱得面对宝宝不明所以的哭闹!
家有新生儿是一件值得喜悦的事情,然而当妈妈被育儿大任压得快喘不过气时,适当地向人寻求援助是必要的,作者同样身为人母因此设身处地为妈妈们着想,怎么样才能让妈妈们发自内心的微笑面对宝宝也是作者很重视的课题,衷心地希望透过本书能让妈妈们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的负担都减轻,育儿之路走得更加顺畅。
PS. 这是一本改善宝宝夜间哭闹的指导手册,为了不增加妈妈们的负担,在“本书使用方法”篇章中,已将全书各章节的内容作大纲式的介绍,妈妈们可以依照自己的状况选择阅读的篇章,其他的就当作附加的参考也可以。
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
"夜啼能治好吗?"拿到这本书,可能很多人会这么想。
我自称"夜啼专家保育师",是始于与女儿艰苦的夜啼战斗。
我的女儿从出生六个月后开始在夜晚啼哭。起初我还只是感觉晚上起来的次数变多了,但是,一个星期后就变成晚上每隔一个小时哭一次,后来严重到一星期有两三次在凌晨持续哭两个小时,不管怎么哄都是哭个不停。
本来,我听说夜啼只是暂时性的,随着孩子长大,自然而然会消失,所以暂时就想看看情况再说。没想到女儿的夜啼毫无停止的征兆,等我意识到时已经过了半年,我陷入了因育儿几近精神衰弱的状态。再继续这样下去的话,这个家就完了……
抱着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的心情,我在网络上寻找各种信息,也翻阅了很多书籍。但是,找到的尽是些带宝宝开车兜风,逗他开心来止哭这样的方法。
而很多书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其中写到的方法,如"不带着宝宝一起睡,让宝宝一个人睡"之类的,几乎都是些与日本生活方式、习惯不符的东西。
无论做什么都毫无改善的征兆,我心里也一直是充满了混乱的疑问。
于是,我利用自己曾是个医疗从业者(理疗师)的身份,阅读了大量的医学论文。在不断尝试犯错之后,我终于找到了适合日本人生活方式的改善夜啼的方法。
在倾听那些为宝宝反复夜啼而苦恼的妈妈们的心声时,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夜啼能治好吗?"对此我现在能说的就是"夜啼确实能得到改善,妈妈会更轻松"。
很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夜啼的宝宝都能治好。从得到的反馈来看,实际上得到改善的夜啼现象,大概占到七成。
您觉得少吗?
我在开始帮助改善宝宝夜啼的活动之初,也确实因为对自家宝宝有用的做法而用在别人家孩子身上没有见效的情况深受打击,甚至有一段时间为此烦恼,考虑是否放弃提供相关信息为好。但是,当我看到,无论宝宝的夜啼是否得到了改善,几乎所有人都在反馈中真诚地表示谢意。大家写了我当初没有预想到的理由,说:"育儿变得更轻松了!"
很多妈妈因此而重展笑容,对育儿也变得更积极乐观。
看到这些,我高兴极了,在电脑前不知流下了多少次感动的泪水。每次我都更深切地体会到我提供的是大家所需要的信息。
忍耐并不是必需的
自古以来人们就说,夜啼的原因不明,认为这种现象随着宝宝的成长会自然消失,也因此父母们一直是以强自忍耐为对应之策。
在给幼儿体检时,医生、保健师们也说:"夜啼是暂时性的,再多忍耐一下吧。"周围有经验的妈妈们也说:"我家宝宝那时也哭得厉害,忍耐一阵子就好了。"因此,很多妈妈就以为对夜啼的忍耐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要稍作解释的是,光是忍耐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仅是忍耐的话,只会让痛苦的烦恼渐渐累积。这样一来,做妈妈的会越发痛苦,渐渐失去笑脸。没有了笑容,心里也没有了放松的余地。
而宝宝也会捕捉到妈妈的不安和痛苦,更不会好好睡觉,发脾气的时间也会更长。
忍耐,是恶性循环的根源。绝对不能一味忍耐。
那到底该怎么做呢?
改善夜啼现象,需要的不是忍耐而是妈妈的行动,也就是进行各种尝试。因为开始行动,就可以看到具体的结果,下一步应该怎么办,自然而然就能发现。
时常有人问:"我家宝宝的夜啼真的很严重,我都感觉治不好。这样的情况也能治好吗?""我家宝宝非常喜欢喝母乳,不给他吃奶他就不睡。所以我觉得用其他方法他是不会睡的。"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总是回答:"不尝试一下,就不会知道结果如何。"
宝宝的适应性都是很强的,所以宝宝逐渐不需要喝母乳就能入睡的改变,顺利得让妈妈吃惊的例子很多。
确实,有的宝宝的夜啼很容易得到改善,在有些月龄的宝宝身上效果更明显。尽管如此,到底效果如何,实际上不试试看是不明白的。
宝宝想看到妈妈的笑脸
也许有时候妈妈也会觉得宝宝不可爱,觉得烦躁,甚至后悔生下宝宝。我自己在被宝宝夜啼困扰时,也有过这些想法,每天都过得很痛苦。但只要一点新的尝试,就可能看到情况好转。本书中也谈到,与其独自烦恼,不如试着求助一下他人,前路必定会一片光明。
希望读者妈妈们不要停留于阅读一下本书了事,而是能将其中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一二。
本书不仅从妈妈的角度对睡眠医学、心理学进行浅显易懂的解说,也写到了一些理论知识。
笔者衷心祝愿更多的妈妈在读完本书后,了解宝宝睡眠的特征,让育儿变得更轻松!
2011年11月
第1章 宝宝为什么夜啼
夜啼的原因
说到夜啼的原因,大家容易想到酷暑严寒、白天过于兴奋、开始长牙等身边的日常小变化。
但是,在睡眠医学领域,随着对人类睡眠研究的进步,人们开始了解到夜啼其实与宝宝的睡眠规律、心理发育等作为生物的基本方面有关。
即使每天注意寒暑变化,宝宝还是没有停止夜啼,但如果从睡眠医学的角度来观察宝宝的睡眠,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着改善夜啼的很多启示。
从睡眠医学来考虑宝宝夜啼的最大原因,就是以下谈到的"体内生物钟"和"哄睡的习惯"两点。
原因1 体内生物钟
人体内有个生物钟。睡眠的规律、体温的变化等,都是由这个体内生物钟来调节的。
为什么这个体内生物钟是引起夜啼的原因呢?
成年人几乎都形成了早晨起床,夜晚睡觉的睡眠规律。这就是体内生物钟起的作用。这个体内生物钟,实际上是按照24.5小时的周期运作的。
地球时间当然是24小时。这样一来,如果按照生物钟原有的周期,每天就会比地球时间晚半小时,长此以往,时间差越来越大,就会形成昼夜颠倒的生活状态。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人体生物钟有重启功能。
为了生活能符合地球时间,人体内的生物钟设定了依靠早晨太阳光的刺激重启,开始新的一天的机制。
那婴儿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刚出生的婴儿无法区分昼夜,所以重复着每隔数小时睡睡醒醒的生活。这是因为刚出生的婴儿体内的生物钟还未开始发挥作用。
婴儿体内的生物钟从满月后开始起作用。
但生物钟并不是一开始就配合地球时间的。要像大人那样掌握重启功能需要进行练习。
掌握得快的婴儿在出生三到四个月时生物钟就能配合地球时间调整,能够区分昼夜了。到出生满六个月时就能固定一个稳定的睡眠规律。
该如何让宝宝练习配合地球时间呢?其实也就是让宝宝练习在"白天明亮热闹,夜晚昏暗安静"的环境中生活。通过这么做,就能让体内生物钟与地球时间一致。
体内生物钟引起的夜啼,我认为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体内生物钟在正常运作的 "传统夜啼 "类型,另一种是体内生物钟运行混乱的"现代夜啼"。
以前早上天亮,夜晚昏暗,体内生物钟自然而然地形成规律。这种情况下仍然出现夜啼的话,可以认为,原因在于妈妈早上忙于家务,没有叫醒宝宝。早晨不叫醒宝宝,宝宝就会按照自己生物钟的规律度过。生物钟没有得到重启,就这样过完一天。这样一来,宝宝的生活时间就会慢慢一点一点往后推移。
这样过了多天后,就会昼夜颠倒。昼夜混乱的宝宝开始在半夜哭闹。
这种类型的夜啼宝宝,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与家人一起共进早餐,开始托儿所、幼儿园的社会生活,体内生物钟也会得到重启,自然而然就会不药而愈了。
而说到"现代夜啼",它并不像"传统夜啼"那样具有逐渐推迟的规律性,总体来看属于睡眠较浅,午睡也没好好睡的类型。
这种类型的宝宝很难得到改善,时间长的甚至一直到三岁,更严重的,有的发展成为幼儿失眠症。
这种类型的夜啼起因在于体内生物钟的混乱。
体内的生物钟对光线的强弱很敏感。通过白昼明亮、夜晚昏暗的生活调节,就能正常地发挥作用。
今天的生活环境,由于照明的发达,夜晚也能在明亮的灯光下舒适地度过。受到父母夜猫子生活习惯的影响,宝宝睡觉的时间也变得很晚。
这样的生活会让宝宝的体内生物钟分辨不出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夜晚。如此一来,体内生物钟无法正常工作,睡眠规律及其他一些激素分泌规律都无法正常运作,身体和大脑中都是一片混乱。
这样的情况下,宝宝多半会心情不快,妈妈也会感到难以应付。但那样其实并非是宝宝的性格使然。
体内生物钟没有正常起作用,就如同一直处在倒时差状态下,迷迷糊糊。这种状态下,谁也难有笑眯眯的好心情吧。
在对成年失眠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中,现在较多地使用一种叫做"高亮度光疗法",通过调节光线的强度使体内生物钟恢复正常功能,重获睡眠规律。
婴儿可以由父母在自己家中进行治疗。要点就是让宝宝过早睡早起的"白天明亮热闹,夜晚昏暗安静"的规律生活。
让我们来检查一下宝宝现在的生活有没有打乱生物钟吧!
□ 过了早八点也没叫醒宝宝,让他继续睡。
□ 为配合父母的时间,让宝宝在晚九点以后上床睡觉。
□ 从傍晚到睡前,一直让宝宝呆在明亮的房间里。
□ 晚上睡觉后也让宝宝呆在开着电视或灯的起居室里。
□ 等爸爸回家后,到深夜才给宝宝洗澡。
□ 很少外出,经常一整天呆在光线昏暗的房间里。
□ 为缓解夜啼,半夜带宝宝兜风或是观看DVD,开着灯让他玩。
□ 一边摆弄手机一边哄宝宝睡觉。
以上的任何一项,都应改正。
我所传授的夜啼改善方法,根本就是调整生活规律,促使体内生物钟顺利发挥作用。
重视早睡早起这一点也正是为此原因。第2章中的简单三步骤和第3章中的安睡日程表都是具体的改善办法。
原因2 哄睡的不当习惯
哄睡的不当习惯也是造成夜啼的原因。
按国际上睡眠障碍的分类,其中有一个词,就是"小儿期行为性失眠症"。这个分类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夜啼"这个词,但日本宝宝的夜啼,其中有一部分,就属于这个"小儿期行为性失眠症"。
日本睡眠学会所出版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诊断与准则指引》(第2版)中写了对"小儿期行为性失眠症"的说明,虽然文章内容有点学术,但相信读下来会有很多发现,还请耐心阅读。
所谓小儿期行为性失眠症,即"无法入睡,无法深睡,或是两者皆有,并与已经确认的行为上原因有关的失眠症",它还可进一步分为"入睡条件型"和"训练不足型"。
入睡条件型即指入睡时必须满足一些不当条件,例如摇动、看电视、乘车、咬奶瓶等,有夜间频繁醒来的症状。如果不满足这些特定条件,孩子就无法在适当时间入睡,夜晚在生理性觉醒后也很难入睡。因婴幼儿通常入睡也需满足各种各样的条件,所以认定为失眠症的话,仅仅限于以下几种情况:需满足条件过于麻烦,或不满足条件就寝时间就大大推迟或是不固定,或是开始睡或接着睡需要养育者的介入。
训练不足型指的是由于孩子拖拉或是拒绝就寝而推迟开始睡眠的时间,原因在于养育者没能管好孩子的行为。还有的是父母离开卧室,孩子出于分离的担心而引起行为性失眠症,有的是因害怕夜晚。由于养育者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贯性,形成间歇性的强化作用,结果造成孩子难以入睡。
这个小儿期的行为性失眠症,估计出现在10%~30%的小儿身上。出生三个月到半岁的婴儿还不能有规律地整夜睡眠,所以除非失眠非常严重,否则一般开始考虑诊断为小儿期行为性失眠症是从半岁开始。
-- 《睡眠障碍国际分类--诊断与准则指引》(第2版)
想必读者也能够想到一些类似情况吧。
可能很多人会感到吃惊,没想到哄睡的习惯能如此重要地左右睡眠的品质。
如果按原因1中所说,经过改善体内生物钟的生活后夜啼仍未见好转的话,通过原因2中的改正哄睡习惯,大部分情况都会好转。
哄睡的方法开始引起问题,多发生在宝宝满七个月后,开始认生、眷恋母亲(没有看到妈妈就不安,哭闹不止)的时候,一直到一岁左右,对哄睡的要求呈加强的趋势。
要改变哄睡的习惯很麻烦,该如何改变才好,具体方法,我将在第4章说明。
……
第1章 宝宝为什么夜啼
夜啼的原因
宝宝半夜醒来是很自然的事情
了解一下“梦话梦哭”吧
Column 你意想不到的那些会引起夜啼的食物
第2章 简单三步改善宝宝睡眠
先做到这个
陪宝宝睡和让宝宝独立睡哪个做法好
现代的生活方式也是夜啼的原因之一
让宝宝早点睡也没关系吗
Column 带宝宝多出门
第3章 让宝宝舒适的安睡日程表
理解宝宝的睡眠和生活的流程
不同月龄宝宝的安睡日程表
尽量让宝宝早点睡
如何应对早起的宝宝
给宝宝洗澡的恰当时间
上托儿所的宝宝日程安排要点
上面还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日程表安排要点
做一个专属于你的日程表
Column 挤奶的建议
第4章 改变哄宝宝睡觉的方法
为什么需要改变
检查一下是否有必要改变
不同类型宝宝的哄睡方法
减少宝宝抵抗的秘诀
妈妈的坚定意志很重要
不要对宝宝说“对不起”,而要说“没关系”
怎么也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
Column 这种魔法般的习惯让育儿变得很轻松
第5章 哺乳与睡眠的密切关系
母乳与牛奶哪个更好
夜间哺乳躺喂更轻松吗
解决喂奶间隔短的烦恼
如何预防少量频繁哺乳
何时不再需要半夜喂奶
让妈妈也轻松胜任的夜晚喂奶时间
给夜间哺乳困难的妈妈
断奶后就会好好睡吗
宝宝睡眠时间突然变得很久一定要注意,可能是母乳的问题
Column 只有爸爸能做到的夜啼对策
第6章 夜啼是宝宝发出的信息
妈妈不要独自烦恼
有什么问题要告诉爸爸
“谢谢”是有魔力的词
加深与宝宝感情的小习惯
接受宝宝哭泣会更轻松
妈妈觉得OK就是最好
按自然习惯生活而不强求很重要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