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面试多少回
一生要面试多少回?才能不流泪;一生要流多少泪,才能不心碎。在职场这个系列里写了职业、薪水、跳槽等内容,这一篇就说说面试那点事儿,送给那些因为面试痛过、苦过、心碎过的同学。
说起面试,我个人面试的经历原本可以用“平淡无奇”四个字来形容。但是有一个因素让这事儿变得有趣起来,那就是作为一个从小球和宋兵甲之流开始练级的程序员,一路走来,居然没有参加过任何一次笔试!每次都是谈谈就上班去了。想想现在的招聘流程,层层把关,处处埋伏,笔试、面试、机试,一个都不能少,最后还有HR 试。哪个坑没看到都能摔个鼻青脸肿,爬起来拍拍土不哭,职位已经随风飘走。
我个人在IT 行业只换过三次工作。第一次是从顺义郊区南下北京,兜里揣着一张三寸软盘,里面装了一些散碎的JavaScript 代码。面试时没谈几句我就说“Talk is cheap, show you mycode”,然后强行给人家演示程序,几个土土的页面元素在浏览器上飘来飘去。由于那时DHTML 还不常见,几个面试的人面面相觑,不明觉厉,于是面试就通过了。凭着这一招我顺利地进入了洪恩,那次找工作我准备了半年的时间(在“薪水几何?”一篇里已述)。
第二次面试经历是去一家外企,属于朋友推荐。这时我的面试工具已经从三寸盘升级为笔记本电脑,没想到这次工具没派上多大用场。面试官对Linux情有独钟,属于铁粉那种,如果别人无视或诋毁Linux,马上就和人家进入你死我活的状态。这兄弟专门询问Linux相关的技术问题,这下可把我乐坏了,他不知道我在洪恩三年Linux 用得比Windows 还熟!再加上朋友推荐的因素,顺利入职,这次面试几乎没做什么准备。
第三次面试就是来到现在这家公司,细节不表,一面之下就足足工作了8 年,直到今天。8 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8 年前Facebook 刚刚成立,8 年后美国总统都换了,而且是连任。我个人则鲜有成就,一事无成,说起来都是酸楚的泪。
写到这估计很多读者就开始骚动了:“Mac 君,看你的面经在我们面试界只能算是面瓜级别,何德何能以面试作题?”
这……(擦汗中),被面虽少,但Mac 君善于总结总有收获,而且年龄越长阅人越多,俺面试过的人可不少呀,所以多少可以说几句不是?
关于面试,我想从这么几个主题去说说:求职类型、情有独钟面试准备、简历、要有光、面试过程、反馈。希望能够对正在找工作或想找工作的同学有些许帮助。
求职类型
我把求职类型分为:主动求职和被动求职。初入职场找工作;钱没给够,心委屈了,想换工作;这都算主动求职。朋友推荐、猎头挖人,算是被动求职。我推荐大家主动求职,主动总是好事,我们可以有规划按步骤地找到新的工作空间。被动求职则偶然性更大一些。猎头找你了,千万别觉得自己身价倍增,很多因素需要自己考虑,职业方向、环境、空间、薪资等,猎头是不会替你考虑这些的,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你入职目标公司并获取那份佣金。当然,如果确实有好机会你也别愣躲。我有个朋友,在几个公司之间跳来跳去,但每次都能恰如其分地躲过事业发展和积累财富的机会,就像上帝在天空中拿着一把机会往他身上砸,但每次都让他以无比凌厉的步伐躲过,看得上帝扼腕叹息。有一次吃饭我问他,你是怎么做到的?他点根烟说:“这是命。”
其实不是命,判断和选择而已。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主要谈主动求职的面试,如果想听被动求职的道道,请出门右拐上楼!
面试准备
既然是主动求职,那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太祖说了,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果你想做一次慎重的工作变动,那么花3~6 个月的时间去准备是值得的。当然这3 ~ 6 个月不是让你辞职在家闭门思过或暗暗练习九阴白骨爪之类的速成武功,利用业余时间对自己的目标知识体系查漏补缺就可以了。
很多人找工作采用广撒网多捕鱼的方式,满世界撒简历,期望搂草打兔子,碰见一个算一个。这种方式靠的是运气,如果你最近买彩票没中过20 块以上的奖金,那还是要靠实力和准备。准备内容大概有下面这些。
1.明确自己现有的知识领域和目标职位的匹配程度
比如你现在的工作就是挖坑,但是坑挖得前宽后窄、忽深忽浅,空间也不够,这时候你就想找个更敞亮的地方去挖出质量更好的坑,这种匹配程度就很好,在技能层面简单准备就可以了。如果你现在是个程序员,想去从事销售这种似乎更有前途也可能死得更惨的职业,匹配程度就差多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准备,3~6 个月可能还说少了。
愿意继续编程,还是换行业挖坑,这都是选择。坚持可以让你走得深远,改变可能让你飞得更高,选对了都是好事,选错了……就是自己挖坑埋自己。
2.技能准备
搞清楚自己的职业诉求,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如果你是技术人员,先要把基础的东西收拾收拾,IT 技术虽然浩如烟海,一日千里,但基础的东西几十年没有太大的变化,操作系统原理、进程和线程、并行和并发、I/O、文件系统、TCP/IP、数据结构、面向对象、函数式编程等,看看哪儿薄弱,哪些急需,按需进补别吃错药。关于算法,如果你不打算做算法工程师,了解一下排序查找二叉树就差不多了,我对面试直接考算法题是深恶痛绝的。
基础夯实之后,就要针对你目标职位的领域内容做些知识储备了。想做大数据的,最好知道GFS、Hadoop 等技术;想去做移动开发的,iOS 和Android不能比翼齐飞,至少要选择其中一个;想去做搜索和推荐的,那算法就成为必备技能了,等等,诸如此类,余不一一。
关于技能面试的准备,有一本圣经级别的教材,叫做《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150 道编程面试题几乎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编程知识,你觉得把这些题都做一遍得多长时间?按照正常人一天做5 道,你得用足一个月!看到这儿是不又崩溃了,“哪有那么多时间啊”。别急,我很早就说过,世界上总是存在一些看起来不是那么正常的人,他们会做一些凡人不能理解的东西,面试界也是一样,有位面霸级别的人物,不仅把这些题做了,还写了一篇《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问题与解答》的博客,逐一翻译和讲解,最后还把代码放到了GitHub 上,看到这里别以为伸出湿漉漉的手指点赞就算了,记得以后做些傻事回馈社会!
如果你是非技术人员,请参照技术人员的内容进行准备“Mac 君只能帮到这里了……”
3.目标公司
主动求职最好有目标公司。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说:“我的理想是做一个演员”,他成功了。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求职一样需要有理想,这样才能找到有理想的公司去实现理想。如果只是为涨三千块跳槽,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是坏事,但阅读这篇文章的意义就没有了。
根据你的特长、诉求和发展规划,选择自己喜爱的公司。别太多,你要是把世界500 强都列进去,那下半生估计都将踯躅于面试和赶往面试的途中,此恨绵绵无绝期。也别太少,非Google 和Apple 不进的同样具备找抽的潜质。我曾经见过非清华、北大不上的学子,把人大递来的入学通知书在风中撕碎转身离去,复习一年上了大连理工。对于这样的孩子,他们根本不知道一年的时间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选择了心仪的公司,不是让你把这些公司的Logo 挂墙上供奉的,去了解这些公司的业务范围、招聘需求和招聘的时间区间。
这时可能又会有同学质疑了,不就是个目标公司吗,能不能入职还不知道,了解那么详细有什么用?
了解业务是为了防止面试时人家问你:“Why Apple?”你回复:“Sorry,I
have no idea about this fruit.”
了解招聘需求是为了让你的技能准备更有针对性。
了解招聘区间当然是为了让你适时投简历啦,这还用问吗?
好了,经过了长时间的自我提升和完善,你的能力和精力已经达到巅峰状态,
你拔剑四顾心茫然……这时突然有个心仪的公司高薪把你挖走了……
咳,这位同学醒醒,擦干嘴角的口水,这种戏剧性的变化要么发生在梦里,
要么发生在别人身上。咱该准备简历了……
……
展开
另外,几乎可以说,这是近十年来重要的讲述Mac文化的书,正在使用或将要使用Mac的人尤其不可错过。
——冯大辉(@Fenng),丁香园CTO
★技术书容易过时,时候一到,想捐都找不到看的人,只能变回五毛钱一斤的纸浆。而《MacTalk人生元编程》这本书则可预见能经受住若干年光阴的洗刷,因为它谈的是技术人员精彩、困顿又多元,充满选择又没有标准答案的编程人生,作者以温润的文字碎碎念来,让人有“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的愉悦。是的,另一个舍不得卖掉的原因是书里的好文字,作者对文字的体认基本上忠于悠长的文人传统,在讨厌写文档或不写文档的IT圈里,殊为难得。
——肖桦(@江南白衣Calvin),开源框架SpringSide缔造者
★我在美国做过很长时间的程序员,那时就发现美国的程序员和我们不太一样。他们大部分都能说,能写,甚至还会弹乐器,组乐队。很多英文技术书籍,读起来也很有意思,像是在读一本小说。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了,技术和文艺是相通的,技术宅们也有文艺理想,很多科学家也是艺术家。写程序貌似只需要逻辑,但实际上好的程序员是有个性、有风格、有感情的。我们的教育体制培养出了大批逻辑严谨、智商很高的技术人员,但我相信大家也希望自己具备更高的情商和更好的情怀,这样的人格才更健全、更有魅力。我所认识的池建强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具备智慧和魅力的翩翩君子,《MacTalk人生元编程》就是这样一本兼顾了技术与人文思考的书。
——汤峥嵘(@汤峥嵘-还在路上),途牛CTO
★《MacTalk人生元编程》是一本随笔文集,从讲述Mac文化开始,每个故事独立成文,可以随机阅读。书中既有一些技术技巧,也有IT圏内程序员的人文故事,再加上作者比较风趣幽默的文风和自己的观点,这本书可以让你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了解程序员的人文故事,并让你有所思考。
——陈皓(@左耳朵耗子),酷壳博主,阿里巴巴技术专家
★程序员是世界上可爱的人,老池是程序员里可爱的人。他把半生的感慨和思考都浓缩进了这本书里,每次读他的文字,我都能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人文情怀。
——吴翰清(@aullik5),安全宝联合产品副总裁
★MacTalk 微信推送的文章我都读过,结册成电子书后我又买下读了一遍。看过整册后,我产生了一种敬畏感。
这种敬畏感源自我心中对“写了十几年代码的老程序员”这样头衔的赞叹和崇拜——每一个写了十几年代码的程序员都是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老程序员哼的这样一段小曲儿。端起来有很多技术性文章,放下去有嬉笑怒骂和语重心长。
——邱岳,微信公众账号“二爷鉴书”作者
★按理说,作为一个没有Mac,不怎么懂编程的人,我和MacTalk应该是没有任何交集的。不过现在仍然记得看到MacTalk的那一天:一个初夏的中午,阳光很好,看到Fenng在“小道消息”里推荐了Mac君的公众账号,正好吃完饭闲来无事,于是顺手加上了,然后就看到了沉没成本那篇文章,正好之前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里看到过这个名词,印象很深刻,于是查看历史消息,发现作者在精通技术之余,还有着深深的人文情怀,这在码农界是不多见的,于是慢慢变成了Mac君的忠实粉丝,每一篇文章都能给人启发,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对每一条回复到公众账号的消息都会认真阅读并且尽力解答读者的问题,这在很多傲娇的公众账号中更是不多见的。
在之前的印象中,码农都是一群带着高度近视镜,脖子僵硬,弯腰驼背的nerd(s),对人生有着令人不敢苟同的奇怪看法。但是Mac君这本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这种印象,作者不仅具有high level的专业技能(在百余篇MacTips 里有充分体现),而且行文生动,文字幽默,在保证知识性之余,也兼顾了全书的可读性。
——密码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