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戏在书外:戏剧文化随笔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41776
  • 作      者:
    傅谨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从历史境遇的角度看,民间艺术因为没有书写历史的权力,所以它们只能满足于被书写,于是,它们心甘情愿地甚至心情急切地希望成为被“采”的“风”。经典作家不怕模仿与重复,商业化的艺术机器也从来不会真正拒绝模仿和重复。
  文人与艺人:谁有权改革京剧?
展开
作者简介
  傅谨,浙江衢州人,文学博士。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戏曲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著述有《薪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老戏的前世今生》《新中国戏剧史》《草根的力量——台州戏班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中国戏剧艺术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写意文丛·戏在书外:戏剧文化随笔》分为上中下三编,着重于史学脉络的概括,时序与专题的综合阐述以及专题兼顾时序的深入分析,采用层层深入的方式来进行分析。全书剖析精到、论说简明、征引翔实,对于中国史学史的研究,能够使读者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明连续性发展的特点、价值和意义,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成果,是一本专业理论价值较高的学术专著。
展开
精彩书摘
  路北街的戏剧用品商店构成一个有趣的隐喻,它暗示了台州民间戏剧与当地民众的信仰之间存在某种同构关系。确实,台州戏剧的繁荣景象以及当地民众对戏剧的热爱,并不能仅仅从艺术的层面予以理解,它与普通民众精神信仰之间的关系,一点也不比它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少。正因为此,对台州戏班经过长期的田野作业与研究所撰写的拙著《草根的力量》于今年5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博览群书》杂志专门约请北京多位从事文化批评和社会学研究的知名专家,希望以拙著的出版为契机,对长期以来受到忽视的草根阶层的精神生活展开讨论,他们的关注面当然会远远超出戏剧的范畴。
  我本人从事的是美学和戏剧学研究,本该止于为专门从事文化批评和社会学研究的学者们提供台州戏班这样一个客观存在的文本,我相信他们能对这个文本作出更精彩更合理的解读。不过我也非常愿意借此机会,将我从事民间戏班田野考察过程中的那些真切感受,尤其是尚未在《草根的力量》书中充分表达出来的感受写在这里,供同行及读者分享。
  戏剧在中国起源的时间并不早,按照目前我们所能够掌握的可信资料,中国广阔范围内成型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对独立的戏剧活动是在两宋年间出现的,在此之前,各地与巫傩相关、与歌舞相伴的前戏剧活动虽然存在,但它们都还不能算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戏剧在两宋年间一出现,很快就成为中国民众精神与文化娱乐生活中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因而它能迅速勃发;同时,在中国戏剧第一次呈现出它的成熟形态的两宋年间,它就是以高度商业化的自然状态存在着的,这样的状态保证了它与普通民众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非常之密切的互动关系。好,现在我才说到了正题,我绕那么一个大圈子从宋代讲起,只是为了说明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之重要的现象——中国戏剧一直是以其自然形态存在的,正缘于它在普通民众的精神生活与文化娱乐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才会非常之纯粹地在民间存在并一代又一代地接续着这一传统。
  然而,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它遭遇了一波从未遇到过的挑战。我说中国传统戏剧从未遇到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挑战,是指在它以往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虽然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总是存在某种程度上的龃龉,虽然每个朝代多多少少总是会出现一些有关戏剧的禁令,然而这些禁令的实际效用是非常之可疑的。以最近的年代为例,民国年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曾经颁布过许多戏剧方面的禁令,比如说南京一直禁演扬剧和锡剧,天津禁演过评剧,湖南禁演花鼓,等等。然而就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这些剧种并没有因为禁令而消失,喜欢这些剧种的民众,总是能找到欣赏的机会。但是从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事情发生了变化,1950年前后在全国渐次开展的“戏改”把相当多的民间戏班改造成了国办的或准国办的政府剧团,使得政府意志能够非常直接地成为剧团的实际行为,因此,政府的意志以及主流意识形态与现实的戏剧演出之间首次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民众在戏剧欣赏方面的爱好,不再是决定着戏班演出何种剧目以及用何种样式演出的首要因素,而戏剧与公众之间也就越来越显疏离。
  ……
展开
目录
绪言
上编 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
第一章 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上)
第一节 史学的产生与成“家”
一、远古的传说与原始的历史意识
二、官书、史诗和国史
三、私人历史撰述的发展
四、“成一家之言”
五、“正史”的创立
第二节 史学的发展与转折
一、史学多途发展的气象
二、撰述“正史”的高潮
三、史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转折
第二章 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下)
第三节 史学的繁荣与嬗变
一、史学的繁荣
二、多民族史学的新发展
三、史学进一步走向社会深层
四、总结与嬗变
第四节 史学走向近代的趋势与科学化道路
一、史学在社会大变动中的分化
二、史学走向近代的趋势
三、史学的科学化道路

中编 史家、史书和史学方法
第三章 史官制度和修史机构
第一节 史官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史官
二、秦汉以后史官制度的演变
第二节 修史机构
一、唐初以前的修史机构
二、唐初以后的修史机构
第四章 史家私人著史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史家私人著史的成就
一、没有史官身份的史家
二、史家私人史著撰述的成就
第二节 史家私人著史的历史地位
一、史家私人史著撰述的特点
二、史家私人史著撰述的历史地位
第五章 史书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节 史书内容的不断丰富
第六章 历史文献整理和历史研究方法

下篇 史学的理论、规律和传统
第七章 历史观念
第八章 史学理论(上)
第九章 史学理论(下)
第十章 史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优良的史学传统
后记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