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和文化是江苏人文精神之魂
不论儒家的“中和”,抑或道家的“冲和(中和)”,中正直行、圆通融冶、平衡和谐都是其基本的文化元素。
受中正直行思想的浸润,江苏人往往生性安静,性格温和,努力追求一种“无过无不及”、“无乖无戾”、不偏不倚、适宜恰当的人生态度。他们善于把握分寸,行事努力留有充分余地,不疾不徐,不急不躁,除非迫不得已,通常不会赶尽杀绝,把事情做绝。而且较为自立,虽然有较强的事功观念,希望通过人仕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也不轻易放弃“自我”,努力洁身自好。每当改朝换代,或身逢乱世,士大夫们便避开喧嚣的尘世,躲进世外桃源,追求鹤妻松子、道骨仙风式的隐逸生活。宋元之交、明清之际,前朝遗民尤其如此。即使是清初“失节”重臣钱谦益,虽然保留了前朝的“待遇”,但内心世界却充满了痛苦。其内心越是痛苦不堪,越说明他在现实与个性难以两全漩涡中的苦苦挣扎。就是清末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皇帝和皇太后远遁大西北之际,江苏一些政治家也从无东南财赋支撑则朝廷难以为继的现实出发,积极联络两广等地实行“东南互保”之策,显得和清王朝若即若离。艺术上,江苏艺术家常常蔑视权贵,不囿正统,独树一帜。清扬州八家因和宫廷正统艺术观格格不入,时人目之为“怪”,史称“扬州八怪”。《水浒传》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正面描写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热情歌颂一大批起义英雄。《西游记》则浓墨重彩,集中塑造了孙悟空这一蔑视权威,反抗束缚,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叛逆神话英雄。江苏人虽然行事低调,却也不乏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立独行之士。适我意者沉湎其中,流连忘返,不适我意者拂袖而去,弃之如敝履。早期的六朝名士,明清的唐寅、金圣叹、郑板桥等等无不如此。而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这种自立精神常常表现为主人公精神和历史责任心。
受圆通融冶思想的浸润,江苏人性格含蓄,慧外秀中,机智灵活,同时沉稳务实,善于百炼精钢化作绕指柔。他们不是“肌肉男”,面对艰难险阻,并不一味“顶牛”、“耍横”。但绝不轻言放弃,总是寻找最便捷、最实用、最高效的途径,竭力实现动机与效果的完美统一。而且胸怀博大,惯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见贤思齐,推陈出新,将异域文化、异质文化中的先进元素融人土著文化之中,为区域文化的飞跃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正是凭借这样的精神,境内的经济才由早期的蛮荒之区,到六朝时已崭露头角,中唐间脱颖而出,宋元明清如日中天。并以此为平台,强势的经济造就了强势的文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