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言由寒邪致病引起疼痛的发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即“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并不是寒邪入侵就会引起疼痛——至少寒邪入侵不是以疼痛为主的。
《素问·痹论》云:帝日: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岐伯日: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帝日:善。
按:上文又指出,寒邪在骨脉筋肉皮都不会痛。可见寒邪致痛只是在分肉筋骨之间。当然,这里的痛与不痛应该是相对而言的,所谓的“痛”是指较为严重的疼痛,而这里的“不痛”,是指不很严重的痛而已,应该正确理解其意义,不可以辞害义。
帝日:善。愿闻周痹何如?岐伯对日: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黄帝日:刺之奈何?岐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黄帝日: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对日: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帝日: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日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着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瘛坚,转引而行之。
按:从上文来看,风寒湿气虽然都可以引起痹证,而寒邪客于分肉之间,首先必须有湿邪聚集,然后又被寒邪凝聚,导致“沫”聚为有形之物,“迫切而为沫”,然后撑持分肉(“排分肉而分裂”),才能够引起比较严重的疼痛。最后的“故命日周痹”一句,前人注释认为是“故命日众痹”之误。
根据以上经文来看,风邪致病的主要证状是疼痛,而寒邪客于经脉的主要证状并不是疼痛,疼痛只是寒邪致病的证状之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