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迪》:
在大部分人眼里,邓文迪的人生就是部“一个传奇中国女人的美国奋斗史”。出生在江苏徐州的邓文迪,被誉为“最传奇的中国女人”。她如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一切都从零开始。她不怕归零,对她来说那意味着新的开始。起初,她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平凡女大学生。接着一个人独闯美国,修更高的学位,读书,工作,直到顺理成章地成为世界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的“极品”妻子。之所以说她是“极品”,是因为她善于将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她有那个野心,也有那份毅力。
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
邓文迪出生在徐州这座小城市,由于父母工作调动,全家搬迁至广州,住在三室一厅的公寓里。她的父亲是某机械厂的经理人,母亲是厂里的工程师,家里共三个兄弟姐妹。按照中国的标准,一家六口住在这么大的公寓里谈不上敞亮,但也不算狭窄。在班级里,邓文迪的成绩向来不错,这位三好生同时还是校排球队的主力队员(这点与下文的出手“护夫”有密不可分的关系)。16岁那年,她顺利考入广州医学院。
可以说,到这为止,邓文迪的青少年时段和大部分中国城镇女孩的经历并没有太多不同。换言之,有太多女孩和邓文迪曾站在人生的同一起跑线上。那时,成功对于她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遥不可及。谁能跑得远,就看自己如何把握。而邓文迪则在这条跑道上倾尽全力,发挥到极致。所以,她跑得足够远,轻而易举地甩开同一起跑线上的女孩好几个身位。
※不想离成功十万八千里
徐州11258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与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土面积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而在这里出生的邓文迪并没有囿于一隅,沦为井底之蛙。
1987年是改变邓文迪命运的一年。这一年,来自美国的JakeCherry先生带着他的太太闯入了邓文迪的世界。当时已经50岁的Cherry先生供职于一家中外合资的工厂,其42岁的太太也跟随丈夫来到中国。三个人的交集是英语。别忘了,那时的广州可是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想要在广州认识个老外,顺便提高英语水平不是难事。许多出国热潮中的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邓文迪便是其中之一。刚好Cherry先生的太太有时间帮助文迪补习英语。
一个看似普通的机会在邓文迪这里也被发挥到了“极致”。在那个年代,邓文迪就已经懂得如何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了。
第二年年初,邓文迪俘获了Chirry夫妇的心,与之成为忘年交,并在对方的帮助下获得去美国学习的机会。在美国,Cherry夫妇不仅为邓文迪提供食宿,并承诺将资助其所有学习费用,直到学有所成的那一天。
有很多女孩做梦都想从土生土长的小城市去大城市打拼,而邓文迪这一走便出了国,坐飞机去了大洋彼岸。
与那些在美国为学费、为生计到处奔波打工的中国留学生相比,邓文迪的条件显然好太多。若说成功,那还差十万八千里。无疑邓文迪当时也这么认为。否则,Cherry太太就不会发现丈夫私藏了许多邓文迪风情万种的诱惑照片。Cherry先生也不得不坦白:“我已深深地被这个年轻的女人所吸引。”
1990年春天,Cherry先生执意与自己的太太离婚,并随之迎娶了邓文迪。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出身平凡、在美国初来乍到的女孩已经很成功了。嫁给美国人——许多渴望出国的中国女孩的梦想,邓文迪顺利实现了,尽管论年纪她都可以管这个“糟老头”叫“爸爸”了。但毕竟,这是她进入美国社会的最有效“绿卡”。
换作是你,是不是就此满足,打算安安稳稳地在美国和这个“老男人”过一辈子了呢?
大多数人可能会回答“是”,然而,邓文迪可不这么想。
她和Cherry先生的婚姻只维系了两年零七个月——这个时段比拿下美国绿卡,获得在美国工作、生活的永久居住权所要求的时间只多了七个月。用Cherry自己的话说:“我和文迪共处的时光最多不超过五个月。”
不管你怎样看待这件事,必须承认,邓文迪是个相当聪明的极品女人。她不想与成功遥隔十万八千里,于是不断追赶,凡事都做到极致,做到不留一点点退路与遗憾。
据一位大学教授回忆,邓文迪与几名本科生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大家常常一起学习、吃饭,并在一份颇具规模的计划书里面分析了美国经济如何受财政政策的影响,这一团队成了建校以来的最佳团队。顺利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毕业后,邓文迪又在教授的引荐下,考入了耶鲁大学商学院。在“Student(学生)”这个词前面,人们不约而同地为文迪加上了“Super(超级)”这个形容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