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尼·朱特作品:托尼·朱特是当代最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著有《责任的重负》《战后欧洲史》《沉疴遍地》《思虑二十世纪》等重要作品。其中《战后欧洲史》被认为是无法被超越的史学著作。2009年因他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奥威尔终身成就奖。
★ 生命最后的回忆录:托尼·朱特生前所写的最后一本书。在病中那些不眠之夜,朱特一次次走进“记忆小屋”,检索和整理自己一生的回忆,并在白天向记录者口述。这些自传故事充满鲜活的细节和独特的生活感受,过去时日的气息声响宛然重现。
★ 由“记忆小屋”透视广阔历史:托尼·朱特从个人回忆与体验出发,每每走向对战后欧洲、美国更广阔历史背景的整理和评述。书中沉淀着他对于20世纪以来世界的深思熟虑。
《记忆小屋》是托尼·朱特逝世前写的最后一本书,每一篇文字都是他对个人体验的一次回顾,也都最终引向了对历史背景的整理和评述。
他写到了童年时代的战后伦敦,回忆自己对伦敦一些公交线路的迷恋,并进而展开了对公共礼仪和战间期城市规划的深思;他也写到1968年的巴黎学生运动,谈及欧洲人观点不一的性别政治,并最终断定自己那一代人“是富有革命精神的一代,但是却错过了革命”;一系列穿越美国的公路旅行带来的则不仅是对美国文化、历史的评述,更是对自身在晚近年代的身份认同的新体会……他记下的各种成长琐事、旅行见闻和学术生涯的体悟汇成意识的溪流,轻松地荡起波纹,接着又流向各种有趣的方向。
我太太总是郑重叮嘱中餐馆用纸盒送餐。我的孩子对气候恶化情况十分了解。我们是个环保型家庭:用他们的话来说,我必定出现于亚当与夏娃偷食禁果之前,是生态纯洁时期的遗老。不然谁会在家里走来走去熄灯、检查水龙头是否关紧?谁在这个常换常新的年代还钟情于缝缝补补地凑合?谁还回收剩饭,小心翼翼地保存包装用纸?我的儿子们用胳膊肘杵杵他们的朋友,说爸爸是在贫穷中长大的。完全不是,我纠正道:“我是在艰苦中长大的。
……
序言
1 记忆小屋
2 夜
第一部分
3 艰苦年代
4 食物
5 汽车
6 帕特尼
7 绿线巴士
8 互仿的欲望
9 五港总督号
第二部分
10 乔
11 基布兹
12 铺床工
13 巴黎已成明日黄花
14 革命者
15 工作
16 精英
17 语言文字
第三部分
18 向西去,朱特
19 中年危机
20 被禁锢的头脑
21 女孩,女孩,女孩
22 纽约,纽约
23 边缘人
24 托尼
尾声
25 魔山
译后记
◆一位顶尖的欧洲历史学家、卓越的写作者和敏锐的思想家。
——《洛杉矶时报》
◆一本直率的知性自传,和穿过朱特记忆小屋的瑞士空气一样令人心旷神怡。你可能会认为这种境况下写出的回忆录会有伤感的氛围,但是书中却没有任何临终的低落。好奇心、无畏的智识、对有趣细节的品味和水晶一般的文笔,都显示出主宰这个男人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生活。
——《每日电讯报》
◆阅读这本书时,人们很容易忘记,朱特是动弹不得地在病床上重建他的记忆。每一个片段都在晃动:那些章节闪闪发亮,叮当作响,充满丰富的气味、光色和声音。……这一切足以使读者重拾对作家的信心:他有能力找到通向“不朽”的路径。
——《洛杉矶时报》
◆这些文章并非为了出版而写作……在生命的最后,他尝试寻找和定义自我,给他亲近和亲爱的人们留下一些可以回忆和信以为真的事实。这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他的文字在才情、愤怒和爱之间来回震颤。他既有历史学家明察秋毫的眼光,也有作为一个平常人的感情。
——《卫报·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