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光辉总结。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的优秀传统,把建筑、山水、花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建出一个个各具特色、富有诗情画意的景区。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水平之高,前所未有。清代皇家园林之所以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和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康乾盛世密不可分的。
清代皇家园林的兴建,主要是在乾隆时期。乾隆对皇家园林的兴建,为什么如此热衷?人们往往用乾隆自己的话“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来解释。我想,乾隆这样做,还有更高的追求。
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建成的一座皇家园林,按照乾隆的习惯,每一座皇家园林建成后,他都要写一篇记。清漪园是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的,建成之后,却迟迟没有作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乾隆九年(1744年)圆明园建成后,他在《圆明园后记》中曾经说过:“后世子孙,必不舍此而重费民力以创建苑囿。”清漪园的兴建,就是自食其言,于心有愧,但是,当他想到一个人有了错误,自己不讲,别人也会讲的时候,终于写了一篇《清漪园记》。记中提到一个故事。西汉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萧何在长安修建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颇为壮丽。刘邦见后,非常生气,批评萧何说:“天下匈匈,劳苦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回答说:“天下方未定,故可因以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令壮丽无以重威,且亡令后世有以加也。”刘邦听后,转怒为喜。乾隆对萧何的议论非常赞赏。他在《清漪园记》中写道:“萧何所谓无令后世有以加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以后人无法超越的宏伟壮丽的园林表现至高无上的皇家气派,这就是乾隆刻意追求的目标。
有人认为,清统治者大规模地兴建皇家园林,造成清王朝国库空虚、国势衰落。这个看法,未必符合实际。清统治者修建北京的“三山五园”和承德避暑山庄究竟用了多少白银?由于史料缺乏,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清漪园的修建经费,却是有案可查的。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七月十七日,大学士、总管内务府大臣傅恒等在《查核万寿山等工用过银两折》中说: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遵旨查明具奏事。据内务府大臣三和等奏称,万寿山自乾隆十五年兴修起,至二十九年工竣,通共领收过银五百六十九万五千六百三十九两六钱八分五厘。万寿山修建工程用过银四百八十九万七千三百七十二两三钱四分六厘,内除各项木植旧料抵银四十九万四千五百二十两三钱九分三厘,实净销银四百四十八万二千八百五十一两九钱五分三厘。
清漪园,是乾隆为庆祝生母孝圣皇太后六十岁生日而兴建的一座皇家园林,占地3500余亩,是畅春园的三倍多,仅次于圆明三园,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乾隆的造园思想。乾隆对清漪园的景色也十分欣赏。他在《昆明湖泛舟》一诗中说:“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它是乾隆时期皇家园林的重点工程,这是毫无疑问的。从清漪园的修建经费,可以推定“三山五园”的修建经费,不会超过1500万两,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的修建经费,也不可能超过这个数字。
尤其重要的是,康乾盛世的土木工程,并不只是皇家园林。乾隆在《日下旧闻考》的《题词》注中说:“余临御四十余年,凡京师坛庙、宫殿、城郭、河渠、苑囿、衙署,莫不修整。”这一时期,北京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高潮,承德更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进行建设。尽管如此,国库的存银,却由乾隆即位时的不过3000多万两增加到四十六年(1781年)的7000多万两,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数字相当于全国两年多的财政收入。这时,皇家园林的建设已接近尾声了。说清统治者大修皇家园林导致国库空虚、国势衰落,是缺乏根据的。
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认为,世界上的艺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东方艺术,一类是西方艺术。东方艺术是梦幻艺术,西方艺术是理念艺术。东方艺术的代表是圆明园,西方艺术的代表是帕提侬神庙。他盛赞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雨果所说的梦幻艺术,就是我们所说的诗情画意。其实,梦幻艺术是中国古典园林共有的特征。清代皇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也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