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篱笆到围墙:一个村庄“被现代化”的背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8094595
  • 作      者:
    胡永良著
  • 出 版 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从细部观察中国当代社会的宏大变迁

    在底层体味中国失地农民的家园情怀

用良心反思中国城市化中的伦理困境

读林溪故事,体味一种撕裂的疼痛

林溪村与林溪村人的迁徙与命运,中国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细节与经验

从篱笆到围墙,是林溪村命运的一个隐喻,也是当下中国大地上无数村落的命运象征

    作者将林溪村放在三个维度下进行共时理解与叙述:一、它是作者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乡;二、它是一个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典型范本;三、它是一个存在了千年又消失的村庄。

 


展开
作者简介

 胡永良,笔名江南一散人。出生于江西新余农村,当过农村小学教师,现为机关干部。为江西省作协会员,新余市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在喧嚣中听见宁静》,文学评论专著《解构之美——鲁迅〈故事新编〉思想艺术探索》,另有书评与散文作品见于报刊。


展开
内容介绍

作品共由四部共23篇长短不一、独立成篇的散文构成。

    第一部,林溪之影,主要是对林溪自然风貌与人文风物的描述,展示林溪村自然的丰茂和野地的生机。

    第二部,林溪之痛,主要是通过作者本人的经历对林溪农民生活的再现,以及对农村生活欲罢不能的复杂情感。

    第三部,林溪之殇,主要是讲述林溪村在开发区一轮又一轮征地拆迁下日渐衰败并最终消失的过程。

    第四部,林溪之风,主要从人物命运的角度讲述了林溪在现代化面前的无奈和失落。

    此书部分章节已在《散文》《创作评谭》《文学与人生》等文学报刊发表,引发众多评论。

    作品于2013年6月参加凤凰网首届原创文学大赛,从3000余部稿件中脱颖而出,荣获非虚构类作品二等奖。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是一部让我感动得流泪的作品,是农耕文明的一曲挽歌,作者通过敏锐的观察,用细致的笔调,写出社会转型期一个乡村青年的悲愁与欢乐,也折射出大变革时代诸多的无奈。我相信这部作品能引起更多从乡村走出的中年人的共鸣。

                                                              ——十年砍柴

 

这是一本赤子之书,也是一本问题之书、矛盾之书。作者用饱蘸情义的文笔描绘乡村、乡情和乡俗,描绘乡民们的爱与痛、忧愁与欢乐,敏锐地观察着在市场化、城市化道路上农村所受的冲击、经济社会伦理的转变。作者描绘,却直指问题;思考,却不简单地开具答案,但又激发我们去追索答案。

                                                            ——易  晖

 

   乡愁也是本书中一种重要的情绪,同时它也是打动许多读者的重要原因。……作者用文学的方式记录了对城市的憧憬、对农村的逃离,以及对故乡消失的反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有关乡村的生活经验和记忆。

                                                               ——旷新年

 

美好的、不无诗意的对往事的回忆,客观的、冷静的、诚实的对现场的记录,字里行间仿佛是实在按捺不住的一点点反讽口吻……胡永良的书所记录的不仅是他的故乡林溪的命运,更是后乡村时代中国大地田园将芜的寓言。

                                                           ——江  子

 

   这部纪实散文将悲情理性化,用清晰动感的画面和逼真灵动的人物群像大胆揭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从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视角,展示了对乡土大众的人文关怀。

                                                               ——唐冰炎

 

读永良的新作《从篱笆到围墙——一个村庄“被现代化”的背影》,感慨颇多。故园之殇,先是精神上的离乱,然后又遭实体之摧毁。祖祖辈辈一直坚守的故园,在快速转型的社会中,恍然间碎了一地。而要命是,在“碎”的过程中,我们无法置身事外。作者试图以沉稳的笔墨去追述,却表达了一颗荒乱的心,记录了我们这一代人对故园之殇的失落与歉疚。

                                                           ——龚  云

 

散文集《从篱笆到围墙——一个村庄“被现代化”的背影》不仅有散文的诗化意境,更兼备杂文的锋芒与小说的深刻。作品从一个叫林溪的村庄的变迁,折射出整个中国城镇化悲喜交集的过程。当人们在各项经济指标直线上升的幻影中沾沾自喜的时候,作者以“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超然精神态度看待世事的变迁,在肯定经济腾飞给予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同时,着力批判了精神世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流离失所的现实。作品笔触细致入微,情感真切动人,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对原生态乡村逝去的忧伤。

                                                         ——胡星渝

 

一支笔,定格于一个村庄;一篇文章,抒写着一个时代;一部奇书,描绘出一段历史。这,就是我在《从篱笆到围墙——一个村庄“被现代化”的背影》中读到的永良君的内心乾坤。文字的担当性,如今已鲜有人提及。在此书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作家作为社会良知的发言。欢欣,或者悲哀;接受,或者拒绝;纠结,或者叹息……所有这些,在有声有色的城市化进程中,似乎都是那么顺其自然,也在此书中演绎得淋漓尽致。可贵的在于,作者以其敏锐的触角,更深入地挖掘到这一切的潜质:故园将失,人心何依!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只是,在这不可挡的背后,所有的摧毁,所有的流失,都将是合理而正当的吗?都将没有保留一寸空间的可能吗?

                                                          ——喻军华

 

作品对现代工业文明逼迫下乡村的痛苦嬗变进行了全方面的冷峻思考,文字质朴醇厚,体现了作者博大的悲悯情怀和人文关怀,哀而不伤。

                                                         ——郭永明

 

永良兄浓厚的乡恋情结和悲悯情怀令人感动,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令人艳羡,而细致入微的叙事和生动流畅的语言读来令人陶醉,欲罢而不能。他沉浸深厚感情饱蘸泪花撰写出的文字是这个时代的真实记录。

                                                         ——袁海申

 

读《从篱笆到围墙——一个村庄“被现代化”的背影》,慢慢地让我跟着作者走进了已消逝的童年,走进了只有凭记忆才能再现的富有纯朴气息的乡村。我没有停留于把它当散文来读,而始终感觉是在读作者的自传,又像在读一部当代乡村变迁史。

                                                        ——刘金鹏

 

    当代中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彻底摧毁了城乡二元的社会结构。城市化的速度之快,让一大批农民一夜之间变身为“市民”,篱笆、菜园、池塘、树木……这些乡土标志性事物也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渐次消亡。失去土地与家园的“新市民”们,其“农民”身份在他们心里到底还有多少意义?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新的伦理秩序和价值观如何确立?作者以自己的故乡林溪村为切入点,叙述了一个有着深厚历史与文化积淀的传统村落“被现代化”的过程,不仅仅是对故土田园牧歌式的诗意回望,更是对乡土文明和农耕文化变异乃至消融的细微省察与深刻反思。散文家苇岸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诚哉,斯言!

                                                           ——何立文

 

这本书也许只想告诉我们:散文,是可以用来承载一块渐行渐远的乡土的!传统意义上的乡土,被作者放在了社会变迁的视野来审视,故园情怀被作者掺杂着人文关怀来解读,便宛若昔日田园牧歌式的抒情慢板,更俨然时代车轮下那迷失、割裂的灵魂拷问。作者用锐利敏感的触角,为我们铺展了属于他的一块乡土,以及乡土上人们的快感与疼痛、爱与恨。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回不去的乡土。从农耕文明走出来,接受城市化的洗礼后,当我们俯身脚下那片不再以生产粮食而是以制造GDP为骄傲的乡土时,阅读此书,便注定会与作一同纠结,愈发理不清那些悠缓得甚至有些拖沓的叙述,是对乡土的皈依还是救赎?

                                                           ——李继勇

 

    在这部“林溪故事”中,很多人可以找到似曾相识的人、事、物。林溪的变迁在当今中国大地随处可见,有人为之欢喜,有人为之忧伤,有人感觉五味杂陈。开山斧也好,二齿钉耙也好,是绝敌不过推土机的效率的。橘园,稻田的产出,也比不过现代化的纺织厂。机械的推进粗暴而有效率,从它几百年前刚出现时就是这样。而支配机械的力量,从几千年来就是如此蛮不讲理。我可以说,“林溪故事”尽管可能更想体现一些社会学上的意义,但在当下中国,这种非主流的表达绝对没有硬邦邦的调查报告有力。相反,“林溪故事”中不乏令人可信可思的好文章,让人读后回味悠长。

                                                               ——凤凰网友


展开
精彩书摘

故园林溪
林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江南村庄。村庄不大 四五十户人家 不过三百上下人口。村庄周边低矮的小土丘 算不上是山 却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原。疏松的红壤堆就的土丘蜿蜒起伏 显出优美的曲线。土丘上多生杂木 马尾松、油茶、楮树、苦楝树、乌桕和一些叫着土里土气名字的灌木。我经常想 如果从高空往下看 村子一定显得*常谦逊地踞在一个小土丘的东南一角 周围则是大片的田地。
村庄周围水田环绕。春天 水田蓄满了水 秧苗还没有栽下 在阳光下像一面面熠熠闪光的镜子 照亮了整个村子。水稻成熟时 晨雾中金色的阳光照着 又映得村子黄灿灿的。收割季节 打禾机-一种人力水稻脱粒机低沉的喘息声 从一个田岗传向另一个田岗 响彻村庄的每个角落。
村后是一大片树林 高大的乔木多是常青的松树 矮小的灌木多是油茶 密密匝匝。只可惜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一浪高过一浪的农业大开发中 树林日益缩小 *终全都开辟成花生地了。裸露的红壤上 夏天种着绿油油的花生 一垄一垄 整齐排列 有着图案的韵律;间或有几棵残留的油茶 在旷野里显得格外突兀。一到冬季 一畦畦荞麦花开 似一层厚雪覆盖 勾画出土丘胴体一般优美的曲线。等来年油菜花开时 村庄又成了金黄海洋中的一叶小舟。
村中多树。不说房前屋后 桃树李树 板栗桑葚 橘树柿树 这是家家都种 户户都栽的。苦楝、楮树、樟树、枫树、乌桕、泡桐 全都是自生自灭 却长得比桃李还多还繁盛 将~幢幢瓦房遮掩在浓荫之下。上学的时候 我从一个小土丘走到了另一个土丘 隔着水田回望林溪:一丛郁郁苍苍的树林 独立在水田中央 其间 红砖青瓦的屋舍隐约可见。
村中散落着十余棵苍老的大树。老树腰杆粗壮 需三五人牵手方可合抱。问树的年龄 爷爷说 他们小时候树就已经是这样的 而几棵更大的 早年已被砍去.用整段的树干做了油榨子。我常想 到底是先有这些树引得我们的先人驻足 从而在这里繁衍生息呢 还是树在村后 由开村的老祖宗亲手所栽?随着年代的变换 村里的房子不断拆旧建新 却始终没离开这些大树周围。即使今天 我在城里 只要一闭上眼睛 那些树 连同那些在树下度过的美好童年都历历浮现 哪一棵是楮树 哪一棵是枫树;什么时候落叶 什么时候会开出一树树的白色花 它们站立的姿势 风来时每棵树的飒飒声 我都能准确地回想起来。而那树顶上的喜鹊窝 我与小伙伴是掏过的 底下的树洞 我们是捉过迷藏的……
土丘与水田之间 一条小溪终年淙淙地流淌着 我们土话称之为“圳”。它环绕着林溪转了半圈然后向东流去 仿佛一只温柔的手臂 将整个村庄揽在怀里。几个池塘点缀在阡陌交错的稻田中央 像下围棋时留下的一个个“活眼”。一些狭长的沟渠纵横相交 将池塘相连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系” 一旱皆旱 一涝皆涝。圳边多柳、多竹、多木芙蓉。有一种竹子 我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 乡亲们都叫它“六竹” 也许叫“绿竹”-六与绿在家乡同音 一簇一簇生在水边 每年六月-农历才会长出新竹 一竿竿高高地撑起 像一条条“绿丝绦” 又像是千军万马高高挑起的旌旗。秋天 木芙蓉开出硕大而艳丽的花 多粉红色 也有洁白与水红的。这是我童年中见过的*大的花 有单瓣的 也有重瓣的。我经常摘了快要开的木芙蓉花苞 头天晚上三五朵插在灌满水的小墨水瓶里 D1二天一早起来 花已全盛开 紧紧地挤在一起 变成了粉红的一簇 足以使年少的我爱不释手好几天。
村庄的历史难以考究。没有遗迹说明它的古老 也没有典籍记载它的昨天 甚至族谱也似是而非。它的历史已为时间所湮没 不易为人所知。但我相信它是承载着我的无数祖辈生息的地方 像承载过我的童年一样 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渴饮其泉 饥食其粮 一辈一辈 薪火相传。P3-6

展开
目录

第一辑 林溪之影

故园林溪 

橘乡 

在林溪逛荡 

三月菜园 

林溪之冬 

十月/冬月/腊月

村庄的底面 

林溪风物·农具

 

第二辑 林溪之痛

城市梦想 

七月严寒/地平线上的城市/狭窄的道路/在村里寻宝/在简家小学/关于城市的谶语/走异路

味道芳香 

记忆中的那抹香/第二事业/屠夫候/诱惑难耐/食品站

稻子金黄 

五月稻田/抚育稻子的一生/堆积的粮食

天亦有疾 

 

第三辑 林溪之殇

2006年的村庄 

悬案/撕裂/沉沦/疾病

土地,土地 

最后一个清明

从篱笆到围墙 

故园飘摇/切割/还在切割/散失的篱笆/最后的风景

田园将芜 

明日漂泊/当时年少/逃离

因为土地 

土地与革命/祖父的土地/父亲的土地

消失的村庄 

 

第四辑 林溪之风

金子菩萨 

归去来兮 

怀念一个颓废的人 

最后的穷人 

无人继承的秘方 

 

附录 撕裂的疼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