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科斯教授创立交易成本理论的逻辑起点和起点范畴也就是整个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起点范畴。
“企业”是一种组织,是市场经济中的主要的微观主体或经济细胞,正统微观经济学对企业的研究构成了其厂商理论。但它是把企业视为一个既定的主体,一个既定的存在,一个与其他个体一样的最大化者来看待的,分析的是企业如何行为。至于企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如何?正统经济学是不予重视的,或者说不去深入研究它。而科斯教授则不同。其经过理论的构建,就是从探讨企业的本质及产生的原因开始的。当然与马克思不同,马克思把商品分析作为构建理论的逻辑起点,而“商品”本身是马克思从纷繁的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是一个逻辑归纳的过程。“商品”能够作为逻辑起点,是因为在此之前有一个从现实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而科斯把企业作为逻辑起点,却没有这一过程。“企业”并不是对现实的抽象,即使是一定程度的抽象,也不是科斯有意识的研究和抽象而来的。而是看到另一些更普遍、更一般的事实,在逻辑思考过程中推演而至企业问题研究的。他看到了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普遍存在的市场交易,却同时还看到了企业的存在或企业内部交易的存在。于是他在思考:为什么有市场交易,还会有企业的存在?为什么所有的交易不都在市场完成?或者说,为什么市场价格机制可以配置资源,还需要企业家的协调来配置资源?于是他不是揪住“交易”这一最普遍、最一般的经济现象(不等于不重视这一问题),而是转向深入探案“企业到底是什么”、“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规模为什么会变动”等问题,其整个理论体系的构建也就从此开始了。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的核心是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是其对经济活动分析的基本单元,又是现实经济活动中最普遍、最一般的活动,为什么科斯不把它作为逻辑起点?不直接从对“交易”的分析开始?为什么“交易”不是起点范畴?如果是这样的话,与马克思的理论确有非常值得比较的地方,甚至会让人推导出“异曲同工”。因为马克思把“商品分析”作为逻辑起点,而“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的最一般、最抽象、最普遍的存在形式,是细胞,是从财富或静物角度去抽象。而“交易”是人们经济活动的最普遍、最一般、最抽象的形式,是从“活动”或“过程”角度或者“动态”的角度去抽象。很难说二者有高低、优劣之分。也许还有人对笔者的判断——对现代产权经济学逻辑起点的判断表示怀疑,认为本来就是从“交易”开始的。可是事实就是从企业开始的,我们判断并没有错。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