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杨殿奎同志经过慎重研究,没有采纳这——“专家建议”,明确答复立柱焊接工作一天也不能停。我于晚上9点多钟到了焊接现场,对大家说:“气可鼓不可泄,既然第一根焊成,第二根、第三根就应该能焊成。”“大家一定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总结经验,采取措施,同心协力。”经过40余天的连续奋战,我们终于在1959年3月底胜利完成5根大立柱的焊接任务,为制造万吨水压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熔嘴电渣焊法是一种新的焊接方法,此法可焊接任意大小的截面,操作比较容易,质量也较能保证。苏联重机设计院总设计师西诺夫来工厂时见到焊好的大立柱说:“苏联是电渣焊的故乡,但也未焊过如此大的大件,你们真了不起,祝贺你们!”清华大学教授潘季鸾在于荷兰召开的1962年度国际焊接年会上对我国用电渣焊焊接大立柱做了介绍,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与会代表认为这是世界焊接界的一件大事。
大立柱的焊接成功,大大加快了万吨水压机制造的进度。横梁和底座的机械加工以及其他各个部件的制造因受大立柱焊接成功的鼓舞,无不加速进行。我每天都要到现场,除了鼓励外,再三强调: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经过技术人员和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于1960年6月,提前完成了12500吨水压机的生产任务。
1958年年初,国家决定要为“包钢”生产Φ1150毫米初轧机。工厂派我去北京接受任务。我到北京后,感到压力很大。因为当时国家还没有最后下决心把这项任务交给“一重”,这次主要是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反对把任务交给“一重”的人太多,其中包括国务院有关部委的一些同志、在冶金部工作的苏联专家、包钢的同志和在包钢工作的苏联专家以及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干部和有关人员,他们不同意Φ1150毫米初轧机在国内生产,更不同意将任务交给“一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