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相互作用
1.1.2 由“地方空间”到“地方空间”与“流动空间”共存的转变
1.1.3 空间研究视角转变下的城市空间研究的转变
1.1.4 网络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兴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网络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网络研究的数学基础--图论
2.2 网络研究的技术表达
2.2.1 图示表达
2.2.2 定量表达
2.3 网络研究的优势
2.3.1 由“属性数据”到“关系数据”的转变
2.3.2 网络结构的识别:关键点、最优线和社团结构
2.3.3 网络稳定性分析:鲁棒性与脆弱性
2.3.4 网络演化分析:择优连接还是均衡增长?
第3章 网络研究主要理论及应用领域
3.1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
3.2 复杂网络研究:统计物理领域
3.3 其他相关研究理论与运用
3.3.1 组织间网络理论
3.3.2 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动态
3.3.3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
3.3.4 行动者网络理论
3.3.5 生态网络理论
3.4 网络研究视角对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主要启示
3.5 城市网络研究的主要领域
3.5.1 城市(区域)地面交通网络
3.5.2 城市航空网络
3.5.3 城市经济网络
3.5.4 城市通信网络
3.5.5 城市创新扩散与合作网络
3.5.6 区域(城市)移民网络
3.5.7 区域(城市)生态网络
第4章 区域视角的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研究
4.1 区域空间结构的时代差异
4.2 区域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的经典理论
4.2.1 工业化时期的经典理论
4.2.2 后工业化时期的经典理论
4.2.3 综合评价
4.3 城镇体系与大都市空间组织
4.3.1 城镇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
4.3.2 大都市空间组织
4.4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理论与方法述评
4.4.1 “有属性无关系”:世界城市研究的主要方面
4.4.2 网络社会中的世界城市
4.4.3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新阶段
4.4.4 对城镇体系研究的启示
4.4.5 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5章 城市网络:一个解释框架
5.1 发展背景
5.2 城市等级与城市网络的比较
5.2.1 由等级到网络的文献回顾
5.2.2 城市特性:从中心性到节点性的转变
5.2.3 联系通道:从单向与非对称、通道少,到双向、通道多样化的转变
5.3 城市网络的理论解释框架
5.3.1 Ⅰ类相互作用
5.3.2 Ⅱ类相互作用
5.3.3 Ⅲ类相互作用
5.4 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5.5 城市网络中单个城市发展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特征研究
6.1 中国城镇体系研究述评
6.2 中国城市网络的构建方法
6.2.1 城市对外服务量的计算
6.2.2 两两城市间联系强度计算
6.3 中国城市网络的层域划分
6.3.1 中国城市网络的派系结果分析
6.3.2 基于分块模型的城市网络层域划分
6.4 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特征
6.4.1 测度方法
6.4.2 中国城市网络的空间异质性
6.4.3 中国城市网络聚类分析
6.4.4 中国城市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网络研究的优势
7.1.2 网络研究的主要领域
7.1.3 城市网络的解释框架
7.1.4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中国城市网络层域划分
7.1.5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的中国城市网络复杂结构特征分析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