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课程专家的课程视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600348
  • 作      者:
    高有华著
  • 出 版 社 :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高有华,1963年生,河南南阳人。现任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系主任,教育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和高等教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获得省级“555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先后出版专著《21世纪综合课程论》,主编《普通教育学》、《教育学教程》、《新编心理学教程》,担任《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师论》等多部著作的副主编。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文献著作转载。主持“教学法比较研究”等4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主持并完成1项省级高校教学成果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课程专家的课程视野》介绍30多位国际课程专家的课程理论,这些关于课程理论的创新性论述,千姿百态,课程论题之多,可谓五彩缤纷,课程观点之争、立场之争、话语之争,错综复杂,异彩纷呈,展现了课程理论的演变、发展的过程和不断丰富的视野。关于课程理论的评述和联系中国课程实际的探索,使本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国际课程专家的课程视野》为广大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和教育管理者提升课程意识,学习课程理论,开拓宏观把握世界各国课程动态的视野,增强大学课程实践能力,提供借鉴作用。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赫钦斯和艾德勒的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一、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时代背景
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三、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思想基础
四、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理论内容及观点
五、课程界对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第二章  巴格莱、科南特和贝斯特的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一、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时代背景
二、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三、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思想基础
四、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理论内容及观点
五、课程界对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第三章  布拉梅尔德、拉格、康茨和克伯屈的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一、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时代背景
二、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三、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思想基础
四、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理论内容及观点
五、课程界对改造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六、改造主义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第四章  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
一、杜威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中“经验”的概念
二、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形成的背景与基础
三、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对当今课程改革的影响
五、对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第五章  杰罗姆·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
一、杰罗姆·布鲁纳生平简介
二、布鲁纳的知识结构论
三、结构课程理论
四、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五、结构主义课程论给我们的启示
六、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上的意义
七、发现学习对我国教材教法改革实验的影响
八、布鲁纳与杜威的课程观比较
第六章  亚伯拉罕·马斯洛和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一、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思想基础
二、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对当今课程改革的影响
四、对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五、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与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比较
第七章  博比特的课程理论
一、博比特的课程实践和《课程》的出版
二、博比特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博比特之后的泰勒
第八章  拉尔夫·泰勒的课程理论
一、拉尔夫·泰勒生平简介
二、泰勒课程理论的背景
三、泰勒的课程与教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四、泰勒课程理论的影响
第九章  麦克唐纳的概念重建课程理论
一、什么是概念重建
二、概念重建课程理论的历史发展
三、概念重建理论的课程流派
四、概念重建课程理论的课程观
五、对概念重建课程理论的评价
六、概念重建课程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第十章  建构主义者的课程理论
一、建构主义产生的背景
二、建构主义的思想基础
三、建构主义的主要理论内容
四、建构主义课程知识观
五、建构主义课程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师观
六、国内外有关建构主义课程研究的总结
第十一章  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基础及特征
三、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第十二章  施瓦布的课程理论
一、施瓦布课程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施瓦布生平简介
三、施瓦布的代表作
四、施瓦布课程理论的思想基础
五、施瓦布课程理论主要内容
六、实践性课程的方法论——行动研究
七、课程界对施瓦布课程理论的评价
第十三章  斯滕豪斯的课程理论
一、斯滕豪斯课程理论的时代背景
二、斯滕豪斯生平简介
三、斯藤豪斯的代表作
四、斯藤豪斯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五、课程界对斯藤豪斯课程理论的评价
六、施瓦布与斯滕豪斯课程理论比较
第十四章  丹尼斯·劳顿的课程理论
一、丹尼斯·劳顿生平简介
二、丹尼斯·劳顿的思想基础
三、丹尼斯·劳顿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十五章  詹姆斯·林奇的课程理论
一、詹姆斯·林奇生平简介
二、詹姆斯·林奇课程理论的基础
三、詹姆斯·林奇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詹姆斯·林奇课程理论的评价
五、丹尼斯·劳顿与詹姆斯·林奇课程理论比较
第十六章  斯拉特瑞的课程理论
一、斯拉特瑞课程理论形成的背景
二、斯拉特瑞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斯拉特瑞课程理论的评价
第十七章  卡尔·弗雷的课程理论
一、卡尔·弗雷生平简介
二、弗雷课程理论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三、弗雷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弗雷对课程理论建设的贡献
五、斯拉特瑞与弗雷课程理论比较
第十八章  英美批判理论学者的潜在课程理论
一、潜在课程理论的缘起
二、潜在课程理论的基础
三、潜在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
四、潜在课程理论透视
五、潜在课程理论发展的动力与阻抗
六、潜在课程理论流变对我国课程理论发展的启示
七、潜在课程的未来展望
第十九章  齐勒、裴斯泰洛齐的综合课程理论
一、综合课程发展的历史
二、综合课程发展的原因
三、综合课程的理论发展
四、综合课程理论的内容
五、综合课程开发的有效策略
第二十章  博克和罗索夫斯基的核心课程理论
一、核心课程的理论基础
二、博克和罗索夫斯基的核心课程理论
第二十一章  格若斯、科比的高校课程生成机制理论
一、国外课程生成机制研究的发展
二、威廉姆·科比和本尼迪科·格若斯的课程生成机制理论
三、中国课程生成机制研究发展
四、中国相关课程生成机制理论的研究
五、高校课程生成机制的内涵和制约因素
六、高校课程生成机制的三种模式
七、多元化高校课程生成机制的构建
八、多元化高校课程生成机制的实施和保障
第二十二章  尹弘飚的课程制度理论
一、高校课程制度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国外学者关于课程制度理论的研究
三、国内学者关于课程制度理论的研究
四、尹弘飚的课程制度理论研究
五、对我国高校课程制度建设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