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庐陵宗族与古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0054573
  • 作      者:
    李梦星著
  • 出 版 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宗族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群体,古村是浓缩宗族密码的文化标本。古称庐陵的吉安,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之美誉。自秦始皇郡分天下设立庐陵县以来,2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庐陵先民在这块、沃土上拓荒创业、繁衍生息,并以广阔的胸襟,与中原迁徙而来的各族人民融合,共创庐陵辉煌。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难都导致大量的北民南迁,定居赣中;特别是自宋以降,州县官员卸任安家,闽粤客家倒流人赣,形成了“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照汗青”的历史盛况。渊远深厚的庐陵文化在古村落打下了深刻的历史烙印,以渼陂、钓源、燕坊为典型代表的庐陵古村落,在宗族发展中形成了严密而完整的组织结构,建造了一大批浸润着厚重历史民俗风情的古村。
展开
精彩书摘
    开通赣江水道的,是秦朝南征的军队。秦始皇统一北方后,志在征服东海之滨和岭南的“百越之君”。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派尉睢率领早已集结于边境的50万秦军中的10余万人,分东西两路进攻百越,直捣闽越(今福建省)、南越(今广东广西地域)。南征中的一支大军是沿赣江经庐陵地域,过梅岭入粤境的。为了征战和管理土族居民,秦始皇在赣中设立了庐陵县。秦兵开通了赣江上游赣粤交界处的大庾岭,派军驻守,再进军征服了岭南。从此,赣江水道被利用,大庾岭出现了宽阔的山路。军饷物资顺赣江南运,至赣州入章水达山脚大庾县,翻山陆运,再装船进北江顺流到广州(番禺)。秦军在赣境的活动,可从考古材料中证实。1976年春,在遂川县草林乡左溪河岸边,出土了一批青铜兵器,有铜戈、铜矛、铜镞等。经考证,从铜戈上的铭文体例、风格等特征看,皆属于秦时物品,是山西临汾的工匠所造。遂川正位于通往广东五岭的要冲,这批兵器,是当年进军岭南的秦军将士使用过的武器。至于遗落在这里的原因,也许是在此和当地土族进行过战斗,也可能是一些秦兵遇到困难到此不再前进,安营扎寨定居下来。征服南粤的战争打了几年,战后大批北方籍兵士留在了征战和往经之地,有不少北方兵留在庐陵定居。始皇三十四年(前213),朝廷将中原的50万俘虏和囚犯谪戍岭南。其中大批被谪人员又是过长江溯赣水而上,经过庐陵,有的滞留在赣中谋生,或数年后返回时留居在庐陵的山水间。因征战而进行的两次人口大迁徙,使庐陵首度增加了人口。《汉书·地理志》云:豫章郡所属县平均人口2万人左右。可以推算西汉初期庐陵县人口,按平均数至少已经有2万人口了;因庐陵地处赣江水道的中段,交通便利,可能远远超过平均人口数。这些人其中一部分是土著越民,还有的就是北方中原南征留居的军人。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第一节 吉安市概况
第二节 养育村落的山水
第三节 悠久的建置史
第四节 经济繁荣
第五节 人文兴盛

第二章 人口迁徙与村落的形成
第一节 先民踪迹
第二节 赣江水道
第三节 北民南迁
第四节 客家倒流
第五节 皇族大姓
第六节 名贤后裔

第三章 择居风水和建宅习俗
第一节 近水依山
第二节 天人合一
第三节 宅居吉
第四节 无樟不成村
第五节 建房之俗

第四章 宗族形态与族规村风
第一节 宗族结构
第二节 凡宗有祠
第三节 姓氏堂号
第四节 族则有谱
第五节 族规家训
第六节 族产义行

第五章 耕读传家与商儒并重
第一节 耕读相兼
第二节 崇文重教
第三节 经商致富
第四节 富商建村
第五节 以儒为荣
第六节 名门望族

第六章 建筑特色与装饰艺术
第一节 赣派民居的典型
第二节 多姿的民居形态
第三节 别致的客家建筑
第四节 彰显荣耀的牌坊
第五节 精美的雕绘装饰
第六节 文美意深的楹联

第七章 神灵信仰和崇拜
第八章 名人故里和历史文化名村
第九章 乡村活着的历史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