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需要作出决定,特别是当这个决定涉及多人或多个群体时,你怎 么 知道该信任谁呢?本章讨论的选择关乎信任和伦理学,因而它超出了价格 范 畴,甚至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我们以一个备受广大喜好数学的决策者青 睐 的话题——博弈论,来开始本章。公平游戏 博弈论是应用数学的一个跨学科分支,经济学家、生物学家、工程师、政治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哲学家都会用到它。它用数学(如逻辑和概 率)思维来构建一些重要的困难局面,在这种局面中个人决策的成功依赖于 别人的决策。博弈理论始于零和游戏(其中一方的收益必然与另一方或者多 方的损失相抵消),如扑克牌,但很快又纳入非零和游戏,在这种游戏中,合作可以增加整体“营收”,惠及多方甚至所有参与方。很多游戏中都有一个特别的点位,称为平衡点(equilibrium)。在平 衡点上,每个玩家都抱定他们不太会改变的一种战略。数学家约翰·纳什 (John Nash)确立的博弈论解决方法现在被称为“纳什均衡”。在这些解决 方法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玩家知道其他玩家的平衡策略,只要其他玩家 保 持原有策略不变,那就没有玩家能从变化中受益。但是,纳什均衡并不意 味 着取得了最佳累积回报。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商人在传统经济假设下的竞 争。某几个企业可以打破纳什均衡,形成企业联合来改变游戏规则。这样 他 们就能通过合作获取更高回报,尽管也许会对其他玩家(企业)造成损害。在非零和的合作游戏中,是否选择互相信任和互相合作是头等大事。此时,公平理念对我们的行为有重大影响。最后通牒游戏(ultimate game)是一个简单但广为人知的两人游戏:双 方必须选择如何分掉一笔钱,比如说100个面值1英镑的硬币。玩家A必 须向玩家B提议这些硬币该怎么分。玩家B可以接受或拒绝提议。如果玩 家B接受,就按照A的提议为两名玩家分钱。如果玩家B拒绝玩家A的提 议,双方都一无所获。这个游戏是一次性游戏(最后通牒的原意就是“一次 性”),双方都是匿名参与,理论上双方互不见面。在“纳什均衡”的世界里,这个游戏的解决方法很简单。玩家A提议 有利于自己的99/1分成。玩家B出于逻辑、理性和理论,基于1英镑比没 有强的考虑接受提议。既然出于理性和逻辑,玩家B会这么做,玩家A总 会尽可能使对方所得接近于零,在这个案例中为1英镑,自己则留下余下的 99英镑。实际上,真正的玩家A很少提出这种近乎嘲弄对方的分成提议。在极少 数情况下,玩家A确实也会提出这种“分赃”方案,但几乎在每次游戏中,玩家B总是会拒绝。具体的实验结果因文化而异(有的实验甚至研究荷尔蒙 水平,如催产素和5-羟色胺,对这个游戏的影响),但是在玩家B的接受比 例高于拒绝比例的方案中,80/20分成似乎是比较常见的极限值方案。在西 方文化中,平均提议值约为70/30,但五五分成的提议也十分常见。游戏标 的的数额似乎对这种行为影响不大(当然,如果标的总额达到100万英镑,单位面额为1万英镑时,结果可能会发生改变)。这里的一个关键是:公平、公正和平等的原则在此都被列入玩家的考 虑。通常,如果方案中自己的分成比例低得离谱,玩家B会选择空手而归,同时 也让玩家A空欢喜一场。从根本上来说,玩家B行为背后的一个理性以外 的因素就是道德立场。玩家A意识到这个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用策略 把触犯这个道德立场的可能性减到最小。另一方面,玩家A似乎也总认为 其提议在这种特定境遇中已经做到了尽量公平。纳什均衡的解决方法在最后通牒游戏中属于规定性结果(理论上的最优 化结果),而人们的实际行为往往是描述性结果。而公平、合作、诚信等概 念则让我们意识到第三种视角的存在,这是一种规范性视角,它关心的是:我们该如何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做什么选择。最后通牒游戏有一个有趣的变体,即“独裁者游戏”(dictator game):玩家B在游戏中没有选择权。玩家A只需决定如何分配所得,玩家B按玩 家A提议收获所得(如果有的话)。根据纳什均衡,在这种情况下(严格意 义上称不上游戏,因为玩家B完全被动),玩家A拿全部所得,而给玩家B 什么也不留。实际上,玩家A中只有1/3确实作出了这个决定,剩下的2/3,玩家A多少还是给无权无势的玩家B留了一些。这表明一些公平正义的因 素渗透进了玩家A的方案决策。最后通牒还有另一个有趣的变体,有时被称为“竞争性最后通牒” (competitive ultimate game),这个游戏中有多个方案提议者,但只有一 个回 应者,回应者只能接受其中的一个提议。遭到拒绝的提议者将空手而归。如 果提议者人数超过3人,实践中这个游戏的结果总是符合纳什均衡:胜出的 提议者为了确保胜出,而向对方给出了让其获得仅次于100%“赃款”的提 议。在这个简单的变体中,玩家A从通常留有大部分好处转变为几乎一无 所获。我们在前一章描述了竞争采购情况下“胜者魔咒”这一思想,这种 最 后通牒游戏的变体阐明了胜者魔咒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什么在竞争特别是 多 方参与竞争的情况下,胜者魔咒会频频发生?
……
展开
★这是一部启人心智的颠覆性作品,两位作者揭示了一个经济学家们经常视而不见的重要事实:经济学的核心是对人类行为的研究,对于商业与她的坏妹妹“金融”,我们必须结合人和社会一起考察,否则毫无意义。
——比尔·艾默特,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人》杂志前主编
★《鱼价引爆经济学》的挑战既咄咄逼人又充满理性,让人无法拒绝。它挑战了我们对世界的许多思考方式,以种种事实告诉我们,许多表面简单的问题,掩盖的是复杂的现实,需要的是复杂的答案,而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广度超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既有储备。
——罗德里克·弗劳特爵士,Gresham学院教授、教务长
★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长期问题都属于 “棘手问题”,《鱼价引爆经济学》针对这些“棘手问题”提出了富有独创性的深刻见解。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提出了新的思维框架:选择、经济学、系统、进化。政策制定者们都应该研读本书。
——唐纳德·史密斯,波士顿大学教授
★两位作者对当今重要经济议题的“发散思考”极为有趣。围绕最复杂的问题,他们提出了最能激发思考的新观点,其表述缜密而又有很强的可读性,让普通读者也能进入这个复杂的天地徜徉、检视。
——约翰·普伦德,《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鱼价引爆经济学》揭示出,在由消费选择和市场演变构成的复杂世界中,竞争何其重要。两位作者构建了一个非常丰富的决策框架,适用于金融操作、稀缺资源管理等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决策。
——查理·麦克里维,欧盟委员会前委员、爱尔兰前财政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