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国房地产战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39592
  • 作      者:
    李开周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开周,生于1980年,河南开封人,青年学者,专栏作家,曾在《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中国经营报》、《世界新闻报》、《羊城晚报》、《中国烹饪》等35家媒体开设专栏,著有《君子爱财:历史名人的经济生活》、《千年楼市》、《食在宋朝》、《祖宗的生活》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民国房地产战争》带领读者去趟民国,解密民国时代的房价和房租、按揭和房奴、开发商和炒房团、买房难和政府调控、低价征地和强制拆迁,剖析历次内战和抗日战争对中国楼市的深远影响,并生动描述了鲁迅、丁玲、冰心、巴金、郭沫若、梁实秋等著名作家解决住房问题的艰难历程。
展开
精彩书评
     站在民国看未来,作者用如椽之笔画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走向”。
     ——张庆生(海尔地产集团商住地产总经理)

     居者有其屋,我们从来做不到。居者有其史,也许可以这本书开始。
     ——史航(当红编剧、电视策划人)

     李开周先生以他风趣的文笔、扎实的考证,以及一颗悲天悯人的菩提心,为我们徐徐展开民国房地产市场的神奇画卷。
     ——李燕(香港成报网总裁)

     李开周君拒绝人云亦云,一向独辟蹊径,《民国房地产战争》延续他格物致知和博览精思的老习惯,考证民国房价,拷问今日楼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许石林(作家、文艺评论家)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天地会说起
     金庸武侠小说里有个天地会,总舵主叫陈近南,麾下帮众十几万人,势力遍布大江南北,藏龙卧虎,高手如云,杀官劫狱,反清复明,做下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历史上确实有个天地会,但陈近南只是这个帮会的遥远传说,而且他还是个和尚(并不是武侠小说里那个英俊潇洒的中年书生) 。金庸说陈近南原来的名字叫陈永华,陈永华是有的,他是郑成功的手下,以文治见长,不会武功,更没有创办过天地会 。
     从清政府公布的奏章和邸报来看,天地会成立于乾隆年间(金庸小说里的天地会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很活跃了),先是在广东和福建一带活动,后来转战台湾,在台湾发动抗清起义,“所过之处香案叠叠”(天地会“顺天大盟主”林爽文的告示),受到了台湾人民的大力支持。台湾人拿起镰刀加入天地会,占领城市,驱赶贪官,剪掉发辫,改换服式,台湾一时变色,大半个岛屿纳入天地会控制之下。为扑灭这场起义,乾隆动用了广东、广西、福建、贵州、浙江、湖南、四川七个省的军队,消耗的军费占了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场起义失败之后不到五年,台湾南路和台湾北路又先后爆发了两次起义,也都由天地会发起。到了嘉庆七年,广东惠州天地会首领蔡步云起义。嘉庆十一年,广东潮州天地会首领张四田起义。嘉庆后期,从天地会衍生出“平头会”和“红花会”(这是金庸《书剑恩仇录》和《飞狐外传》里反复提到的一个大帮会),分别在广东、福建、新疆、湖北从事抗清活动。此时天地会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东南亚,苏门答腊岛上的部分华侨也是天地会的会员。直到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陶成章创建“龙华会”,其组织形式还是模仿天地会的架构。还有我们的“鉴湖女侠”秋瑾,其实也属于天地会——她加入的“三合会”是天地会在晚清时期的一个化名。
     如果追本溯源的话,民国上海的青帮,现在香港的“新义安”,都跟历史上的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天地会的变种或者衍生品。只是时代变了,宗旨也变了,这些帮会不再提“反清复明”,也没有别的政治追求,它们贿赂官员、渗透政府、划分势力范围,要的无非是一个“钱”字,丢了天地会老祖宗的脸。
     义军制造难民
     也有不给天地会丢脸的。鸦片战争前后,天地会又衍生出一个分支:小刀会。这个帮会在上海很活跃,秘密结党,谋划反清。公元1853年,小刀会首领刘丽川公然打出“反清复明”旗号,率领帮会成员和附近贫民攻占嘉定县城,继而攻占上海县城,宣告“大明国”成立,刘丽川自封“大明国招讨大元帅”。满清政府调派军队围剿,被刘丽川打得稀里哗啦。清军败退,小刀会又攻占宝山、南汇、川沙、青浦,然后清军再次围剿,双方在今天的上海市区和近郊区县打了几十场硬仗。
     不管什么时候打仗,吃亏的总是老百姓。公元1854年10月7号,后来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第一把手、把持中国海关近半个世纪的英国人赫德从香港坐船去宁波,途径上海,登陆住宿。当时上海正在小刀会的控制之下,赫德亲眼目睹了战争给上海市民带来的灾难:城里到处是烧毁的民房,路边还有丢弃的尸体,起义者良莠不齐,一边跟政府军交战,一边肆无忌惮地抢钱抢女人,“他们急急忙忙把任何可以拿到的东西都拿出城去换取食物。” 刚才我还夸小刀会不给天地会丢脸来着,写到这儿又觉得,这个小刀会也不是什么好玩意儿,至少它的某些成员不是好玩意儿。
     过去有句老话:“小乱居乡,大乱居城。”意思是小股土匪骚扰地方的时候,最好搬到城里住,因为城里有军队,有警察,土匪不敢捣蛋;打大仗的时候最好搬到乡下住,因为城里有钱人多,漂亮女人多,机关也多,是财富和政权的象征,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农村穷得叮当响,“兵家”们不屑于去争,住在农村最多被拉壮丁,比城里安全。所以在和平年月,城市是优于农村的,有钱的农村人为了换一个相对良好的治安环境,纷纷在城里买房定居;一旦爆发战争,城里反不如农村安全,城里人为了保住妻女、钱财和自己的小命,不得不向农村逃难。像这种反反复复如同拉锯的城乡之间大迁徙,曾经在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一再上演。
     小刀会跟清军打仗,战火烧到了家门口,上海人自然要往乡下搬迁,可是这时候连乡下也不安全了——太平天国的起义军,也就是被江南百姓称为“长毛”的家伙,正在势如破竹地攻城掠地,一路上杀富户、烧庙宇、拉壮丁、征军粮,在弄清他们的进军路线之前,贸然搬到农村去等于送死。城里没法待,乡下又不敢去,外有政府军攻杀,内有小刀会抢劫,上海市民何去何从?
     第一个房产牛市
     逃命的地方还是有的。自封“大明国招讨大元帅”的小刀会首领刘丽川是个“洋务派”,讲难听点儿叫做“二鬼子”,他早年在新加坡打过工,后来又在英国洋行做买办,深知中西武力相差甚远,得罪洋人后患无穷。为了使“大明国”这个新政权获得洋人的支持,刘丽川攻占上海当天就去了租界,他向各国领事承诺:小刀会只针对清政府,不针对洋人,外面杀声震天,租界安如泰山,决不让一兵一卒进租界捣蛋。这个承诺使洋人暂时保持了中立,也让租界成了战争中仅存的和平孤岛。哪里才是上海人逃难的最佳选择?租界。
     按照清政府和英、法、美等国签订的条约,华洋应该分居,租界里只能住外国人,不能住中国人。可是这时候战火烧身,凡跟洋人有点儿关系的中国人都往租界里逃,跟洋人没有关系的中国人也在想法设法买通关系往租界里逃,哪还顾什么条约不条约?小刀会跟政府军交火的第一天,英租界里就涌进了两万名中国人,小小的租界拥挤不堪。
     洋人刚开始还抗议华人破坏“华洋分居”的条约来着,很快发现这些扶老携幼前来逃难的华人都携带着金银细软,腰包里都有点儿积蓄(穷人逃不进租界,只能在外面等死)。难民不像蜗牛背着房子走路,这时候已是深秋,也不能露宿街头,所以得向洋房东租房住。房子供不应求,难民不惜千金,一时人如潮涌,房租陡涨,家有大屋的洋人都发了。头脑精明的洋人趁机搭建简易房,再高价租给华人,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很快地,在英租界西北部和分隔英法租界的洋泾浜两岸,一排一排的小木屋拔地而起,妓院、赌馆和鸦片馆也在附近遍地开花,上海租界迎来了有史以来第一个房产牛市。
     也就是说,小刀会燃起了战火,战火逼着华人逃进租界,华人为租界房市带来了需求,暴涨的需求让欧美开发商赚到了第一桶金。过去我们一说“发战争财”,都是指卖军火,现在看来还有一条发战争财的渠道,那就是做房产。
     战争财利润虽大,只能在战争时候发,和平一降临,生意就歇菜。小刀会占领上海不到两年,满清政府游说洋人一同“剿匪”,在洋枪洋炮的支持下,清军打跑了小刀会,“大明国”就此覆灭,上海恢复了和平,在租界避难的人们返回家园,洋泾浜两岸的小木屋开始空置。小刀会起义之前,租界里有几家洋行(例如老沙逊)贩卖鸦片为业,战争时期都改行干起了房地产,现在和平了,难民走了,房产牛市变成熊市了,它们又都贩卖鸦片去了。
     ……
展开
目录
导读
缘起:为什么写这本书
书名:为什么叫“战争”
体例:关于注释和扩展阅读
内容:我们即将分享到的
第一章 民国房地产战争
引言:蚊子叮咬抓痒器
从天地会说起
义军制造难民
第一个房产牛市
扩展阅读:刘丽川致各国领事函
开发商是打出来的
太平天国一亡,上海楼市就崩盘了
辛亥牛市
黄楚九的烂尾楼
西南联大和昆明楼市
扩展阅读:抗战时的昆明房客
陪都时代的重庆地价
战争抬高房价是历史规律
扩展阅读:抗战时难民是怎样涌进租界的
硝烟过后,必有房荒
战时的婚房需求
用刺刀把房价挑起来
用炸弹把物业费轰上天
抗战时期怎样选房
抗战时期怎样装修
第二章:民国的征地和拆迁
日军在中国怎样征地
汪伪在广州怎样征地
伪满在东北怎样征地
降低了谁的发展成本
孙中山的征地思想
法律是法律,现实是现实
扩展阅读:中华民国土地征收法
南京大方巷征地事件
从保路运动到毁路运动
全国的情形
昆明的拆迁
野蛮拆迁是一项光荣传统
国民党纵火烧屋
租界当局也很无耻
拆到了死人头上
并不是所有的钉子户都吃亏
第三章:从鲁迅买房看民国楼市
鲁迅买房很谨慎
民国楼市很混乱
比鲁迅还谨慎的购房者
民国也能分期和按揭
贷款利息特别高
曾经很便宜的北京四合院
曾经很便宜的北京地皮
鲁迅为什么很晚才买房
普通人买房难不难
扩展阅读:一个民国白领的家庭账本
迁都以后的南京楼市
大屠杀前夕的南京楼市
天津房价因何崩盘
房价受意念控制
上海的房价被炒到了天上
广州的地王比今天还贵
民国的中介费
民国的契税
苛捐杂税知多少
民国的房产税
第四章 民国房荒和廉租房
民国青年的租房生活
民国大腕的租房生活
南京的房荒
其他城市的房荒
扩展阅读:迁都以前的北京房价
扩展阅读:纽约也在闹房荒
房荒导致节育
房荒诱发自杀
农民工进城
扩展阅读:民国农村有多苦
贫民窟遍地开花
飞檐走壁和穿墙术
装不起自来水
活死人店
军阀的不动产
富商的不动产
民国也有温暖
民国的廉租房
什么样的人能申请廉租房
尾声:对空置房的打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