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制定开发区人才培训、教育规划。(2)同当地的大学、科研机构紧密结合,建立开放式、多渠道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共同为开发区的发展需要培养各类专业人才。(3)形成人才引进机制,构筑人才高地。制定和落实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政策,着力集聚开发区发展所需要的高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和经济园区开发建设管理人才,全面提高开发区人力资源的规模与质量。积极引进和建立各类创业服务机构、人才培训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创业园和孵化器,为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环境。(4)要利用开发区的现代化生产、科研、教育培训等资源与优良的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开发当地社会的人力资源,为开发区创造优良的人才环境,促进开发区内投资项目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管理模式 全球经济开发区的主要管理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自由贸易区、加工出口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但由于各国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实力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特殊的经济区在具体的管理体制模式上不尽一致,总结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种典型管理模式。(1)企业型管理模式。该模式是由非营利性的私营、国营或合营公司作为经济开发区的开发者和组织管理者,其中以国营公司和合营公司为多数。公司不属于政府的行政机构,而是一个拥有法人地位和权力的经济实体,一般按企业的经营方式来组织经济开发区的管理工作,包括行政事务管理、基础设施开发及区内一切经济活动的管理。管理机构由政府指定董事会或理事长来领导,聘请和雇用经理及专业人员组成执行和办事机构。董事会或理事会相对独立于负责监督和管理经济开发区的政府机构。这种公司形式的管理机构在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资助时,同时也受上级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监督控制。爱尔兰香农飞机场自由出口加工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出口加工区、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和菲律宾巴丹出口加工区等都采取典型的企业型管理模式。(2)行政型管理模式。实行这种模式的经济开发区由政府或政府经济部门委托所在地地方政府或所在地港务局及海关部门作为开发区的直接管理者,甚至由政府业务部门直接管辖。个别经济开发区还授权成为地区一级相对独立的自治实体,全面负责区内一切事务,由此而建立的管理机构类似于地方政府。实行行政型管理模式的经济开发区一般能得到政府和所属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方面能够得到保证。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私人企业不可能承担起管理经济开发区的职责,因而多半是由政府建立行政机构,加强政府对开发区的直接参与和控制,实行一元化领导和部门式管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