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词则重点讨论近代汉语中“吗(么、无)”、“呢(那、哩)”的来源,如江蓝生(1986)、曹广顺(1986)、吴福祥(1997)、钟兆华(1997)等,各家都根据不同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观点。
句式方面:由于对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着重在相关虚词(语气词和疑问代词)方面,所以对疑问句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选择问句上,其中讨论得较多的是“是(还是)”字句和“可”字句两种句式。
梅祖麟(1978)在《现代汉语选择句法的来源》一文中讨论了汉语选择问句法从5世纪到12世纪的历史,认为现代选择问的句法在5世纪已经成型,以后发生若干词汇的变化,在12世纪产生“是……,还是……”这类现代选择问的句子,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章的末尾梅祖麟还对语法史的研究方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从刘淇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经传释词》起,以虚词作研究重点是汉语语法史的基本传统,一般的体例是先列举虚字,然后在每个虚字下排列例句。这个工作虽然是建立汉语语法史过程中不可少的基本步骤,但其本身有两个盲点:
第一,为什么某个虚词会有不同的用法?为什么某几个虚词会有相同或类似的用法?以前很少讨论这个问题。如果仔细考察,往往能发现某个虚词有几个用法并不只是偶合,其中自有线索可寻。……虚词语意的引申、用法的转变以及几个义近的虚词之间的兴衰替代,这些都是语言史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二,以虚词作研究重点的语法史只注意某个虚词的出现,而忽略句型的出现。“现代汉语的选择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以具体的虚词做研究重点就会去找用“是”及“还是”的例句,结果答案是在宋代,或许可以推到唐末;如果把现代选择问的特征定为以系词作记号,每句选择问可单用或双用这记号,两个小句句尾可以不用疑问语气词,结果答案是5世纪。这两种答案的差别是后者把语法分析为两个部分,句型是个框子,个别虚词是填框子的实体。5世纪产生了新句型,此后句型不变,只是填框子的词汇经过了种种变化。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