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对西欧的宗教改革也有很大影响。首先,人文主义者对罗马教皇和教会的腐败、贪婪、虚伪和无知进行的无情揭露和批判,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权威,削弱了其统治基础;同时,人文主义者揭露出来的天主教会阴暗面也为宗教改革家所利用,成为抨击教会统治的强有力武器。其次,人文主义者提出和宣扬许多与中古时期天主教神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尊重人性和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才能、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观等,都对后来的宗教改革有所启示。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中表达了一种自由的渴望,他反对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主张追求现实的美好生活;他谴责教会的专横与腐化,反对教会干涉政治,主张意大利统一。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抨击罗马教廷是“黑暗的地狱”,“充满欺骗的地方”,他主张理性,反对神性。卜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教会僧侣整日满口仁义道德,暗地里荒淫无度。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歌颂人的力量的伟大,相信人能够创造美好的未来。人文主义者的这些作品及其表达的思想观点,为欧洲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养料。再次,人文主义者通过对《圣经》的研读,发掘了基督教的原始教义;由于印刷术的推广,文化界有更多的人士接触到圣经,发现了天主教会对《福音书》的大量扭曲,这一方面增加了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采取行动恢复基督教的本真教义。
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也是“异端运动”发展的结果。异端运动是西欧封建社会城市市民、农民和平民反对封建斗争的基本形式。到14世纪,欧洲的异端运动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形成众多派别,包括法国的阿尔比派,意大利的阿诺德派,英国的威克里夫派等,这些派别从自身利益出发,表达了宗教主张。威克里夫认为教会占有财产是违反上帝旨意的,教会占有财产越多就越贪婪腐化,并主张教徒过清贫的生活,多行善事。他还提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教徒只要信仰《圣经》,并虔诚地按照《圣经》行事,就可以得救。他认为,每个人都是上帝的直接“佃户”,教徒与上帝之间不需要中介人。研究发现,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许多思想主张都来自于异端运动。这说明,宗教改革并非偶然发生的,它是由于天主教内在的矛盾和弊端遭遇时代否定的结果。当然,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腐化堕落、贪婪地搜刮钱财并引起公愤则是引发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直接起因。宗教改革之所以首先在德国发生,与教皇在德国大肆搜刮钱财是有直接关系的。教皇对德国的剥削不仅激起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愤慨,也引起诸侯国的不满,最终引发了欧洲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宗教改革运动。
欧洲的宗教改革是由德国的马丁·路德掀起,并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这场宗教改革的中心是法国和瑞士,产生三大新教派别,即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新教的三大主流教派有许多共性,即都反对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和腐败行为,都主张简化繁琐的宗教礼仪,强调个人信仰在灵魂救赎中的作用,肯定《圣经》的最高权威。但是他们也各有特点、。路德教以提高个人信仰的地位,否定教会在人的救赎中的作用,恢复基督教和《圣经》的本真面目为重心,它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促进了宗教领域里的精神自由。加尔文教以“预定论”为核心,认为一个人能否获得救赎取决于上帝永恒的判决,个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成功就是上帝恩典的标志。预定论有助于培育一种积极进取精神,这对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英国国教以实现宗教的民族化为目标,试图摆脱罗马教廷对英国的控制,它也推进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教会民族化进程;英国的国教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对英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