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印度三部曲》中,奈保尔形象地再现了他对印度文化遗产不断变化的心态历程。《印度三部曲》作为一种旅行文学,交织着奈保尔对印度的描述与批判,从而被视为对后殖民印度最精彩的论述之一。也许它并不像奈保尔的代表作《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模仿人》和《抵达之谜》那样有名,但是对祖先之根的追寻在他的人生之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其最新的作品《半生》中,奈保尔再次强调祖先的家园将会深深地植根于一个人的意识之中,无论他走多远。
印度是奈保尔祖先的文化与历史家园,因此奈保尔的旅行是在寻找祖先之根。尽管他意识到一个像他这样的殖民地人,没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过去来供自己追寻,但他仍然需要回访祖先的家园,断裂的过去是达成自我认识的根源。玛格丽特·汤普森认为:“对奈保尔而言,印度是一个与过去的连接点……追索印度的每个地方和每件事,目的就在于寻回过去。”《印度三部曲》表征着奈保尔从第一次访问印度到第三部作品出版将近三十年间的心灵成长历程,表现了他对印度看法的不断变换:不再感到厌恶与失望,他开始接受祖先的家园。在《幽黯国度》中,奈保尔表达了自己对印度的失望之情,这是他无法认同的地方,印度的消极被动考验着他忍耐的极限。奈保尔曾给《维迪亚爵士的影子》一书的作者保罗·梭鲁传达过一个信息:“神经紧张是第一本书的主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