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排斥与体面劳动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737720
  • 作      者:
    丁开杰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丁开杰,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社会学专业方向)和经济学博士学位(产业经济学专业方向)。2008年1月一2009年1月,在英国剑桥大学应用经济学系任访问学者,在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任研究助理。现为中央编译局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执行主编。在CHINAPERSPECTIVE、《中国行政管理》、《中国特色杜会主义研究》、《当代亚太》、《经济与管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中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译文60多篇,已出版《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合著)、《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合著)、《社会管理与社会体制》(合著)、《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合著)、《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主编)、《后福利国家》(主编)等著作和《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协商民主及其超越》、《“友成”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译丛》等译著,共计11)多部。主持和参与国内外课题20余项,获学术奖励10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丁开杰博士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吸收西方学者关于“社会排斥”问题的研究成果。以《社会排斥与体面劳动问题》为题,出版专著,力图从理论上揭示“社会排斥”的本质,并探索失业、非体面劳动与社会排斥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对理论的探讨,涉猎广泛,追根溯源,信息量极为丰富。该书并未停留于纯理论研究,而是密切联系国内外劳动市场与就业问题的实际,给予有说服力的解释,并对其解决途径与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我相信,该著作的出版无论对于我国学术性研究,还是政策和制度性实践,都会有所启发,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展开
精彩书评
    丁开杰博士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吸收西方学者关于“社会排斥”问题的研究成果。以《社会排斥与体面劳动问题》为题,出版专著,力图从理论上揭示“社会排斥”的本质,并探索失业、非体面劳动与社会排斥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对理论的探讨,涉猎广泛,追根溯源,信息量极为丰富。该书并未停留于纯理论研究,而是密切联系国内外劳动市场与就业问题的实际,给予有说服力的解释,并对其解决途径与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我相信,该著作的出版无论对于我国学术性研究,还是政策和制度性实践,都会有所启发,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张仁德
展开
精彩书摘
    更面临着“体面劳动”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因经济制度的原因外,还有更广泛的社会原因。在马克思之后,也有很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关注权利不平等问题,产生了相对贫困理论、相对剥夺理论、公民资格理论、能力剥夺理论等研究成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出现的“社会排斥”理论,这一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就业和体面劳动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关注“社会排斥”理论起步较晚,特别是将“社会排斥”概念引入体面劳动分析,更为鲜见。但是,随着就业问题、民生问题日益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迫切问题,社会排斥与就业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
    丁开杰博士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吸收西方学者关于“社会排斥”问题的研究成果,以《社会排斥与体面劳动问题》为题,出版专著,力图从理论上揭示“社会排斥”的本质,并探索失业、非体面劳动与社会排斥之间的内在联系。作者对理论的探讨,涉猎广泛,追根溯源,信息量极为丰富。该书并未停留于纯理论研究,而是密切联系国内外劳动市场与就业问题的实际,给予有说服力的解释,并对其解决途径与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我相信,该著作的出版无论对于我国学术性研究,还是政策和制度性实践,都会有所启发,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
    丁开杰同志是一名年轻学者,曾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排斥等研究。2005年,他考入南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前夕,他的博士论文选题便是《社会排斥与体面劳动问题研究》,当时我作为他的导师,曾一度犹豫,因为虽然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但又极富挑战性,国内学界很少有人进行这样的研究。令人可喜的是,通过努力,他最终完成了论文,并受到答辩委员的好评。今天,他将其论文又进行精细加工,出版问世。为此,我欣然作序,并祝愿他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1章 社会排斥问题的基本分析
1.1 “社会排斥”概念的由来及其内涵
1.1.1 “社会排斥”概念的现代词源及其传播
1.1.2 “社会排斥”的内涵
1.2 社会排斥现象的向度、属性及其产生原因
1.2.1 社会排斥现象的向度
1.2.2 社会排斥现象的属性
1.2.3 社会排斥现象的产生原因
1.3 社会排斥研究范式和话语、视角
1.3.1 社会排斥研究范式
1.3.2 社会排斥研究话语
1.3.3 社会排斥研究视角
1.4 社会排斥的测量与指标设计
1.4.1 社会排斥的测量
1.4.2 社会排斥指标的设计原则
1.4.3 代表性的社会排斥指标
1.5 国外反社会排斥的政策实践

第2章 现代社会发展与社会排斥
2.1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排斥
2.1.1 经济全球化的多个向度
2.1.2 经济全球化对就业和劳动的影响
2.1.3 全球价值链、出口加工区与社会排斥
2.2 福利国家危机与社会排斥
2.2.1 福利国家危机
2.2.2 福利国家与社会排斥
2.3 风险社会与社会排斥
2.3.1 风险社会概念
2.3.2 风险社会产生的原因
2.3.3 社会风险与社会排斥
2.4 后工业社会/后福特制与社会排斥
2.4.1 后工业社会
2.4.2 福特制
2.4.3 后福特制
2.5 人口老龄化与社会排斥

第3章 社会排斥与劳动力市场排斥
3.1 社会排斥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排斥
3.1.1 劳动者的生存权与劳动权
3.1.2 社会排斥对劳动力市场排斥的影响:能力剥夺理论视角
3.2 劳动力市场排斥现象
3.2.1 长期失业现象
3.2.2 劳动力市场就业歧视现象
3.2.3 工作穷人现象
3.3 非正规部门与非正规经济
3.3.1 “非正规部门”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3.3.2 非正规经济中的劳动者
3.3.3 非正规就业与非典型就业
3.3.4 非正规经济的主要特征

第4章 关于劳动力市场排斥的理论基础
第5章 体面劳动问题的基本分析
第6章 中国的体面劳动进展
第7章 中国的体面劳动赤字及其政策性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