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
日本人总是过分在乎其他人的行为,力求与周围人的行动一致,这一点也令强调自我的欧美人百思不得其解。英国经济学家G.克拉克将日本人的这一特点归因于其独特的集体意识。
日本文化人类学之父--石田英一郎提出,东亚季风区以水稻种植为中心的农耕文化是日本“基层文化”的源头。与游牧民族强调自律性的“个体”不同,农耕文化圈为了实现“收获”这个目标,必须遵循协同作业这一集体主义的伦理原则,共同生活。从种田、开发山林,到修筑堤防、道路,都要通过协同作业来完成。这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以家族为单位不断迁徙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
这样,在村落这一封闭的群体中,日本人形成了独特的集体意识,这种意识又发展了日本人的集体主义价值体系和内心世界。“村落”这个词据说就是从“群体”这个词衍生而来的。
日本处在齐奥塞斯库时代
以前,为了促进日本和罗马尼亚两国幼儿园之间的交流,我曾经策划举办过一次交流活动,让两国幼儿园的孩子互相交换照片和绘画作品,举行展览。当时,一位罗马尼亚的女教师看了一张日本幼儿园的照片,说:“好像是在齐奥塞斯库执政的时候拍的一样。”
在这张照片中,孩子们整整齐齐地站成了一排。我觉得很奇怪,问她为什么这么说,她说:
“大家穿着同样的衣服,戴着同样的帽子,站得整整齐齐的。齐奥塞斯库执政的时代就是这样啊!”
这大概是她的真实感想。现在,罗马尼亚幼儿园中的孩子们都穿便服。我对她这番话很感兴趣,于是几天后,又跟别的罗马尼亚朋友谈起了这件事。那个朋友笑着说:
“的确如此。我能理解那位老师的感觉。在齐奥塞斯库执政时期,我还是个学生。当时,大家都穿着整齐统一的制服,上面还有编号。老师都直接叫孩子们的编号。真是不堪回首啊!”
听了他的话,我想起了自己的中学时代。当时,学生都要穿统一的学生装,连上体育课的时候都要穿一样的运动衣。衣服上还缝着写有编号的布条,有时候老师就按照编号叫人。校规规定男生全部要剃平头,当时我的故乡爱知县冈崎市的市立中学规定,“男生的头发不得长于9毫米”。冈崎市以教育管理严格而闻名全国,还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必须穿白袜子,鞋也必须买学校指定的样式。
我永远忘不了罗马尼亚朋友听了我的话之后的反应。
“简直难以置信!比齐奥塞斯库还严厉!我还以为日本是个自由的国家呢!”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