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夏甄陶文集.第六卷,实践的唯物主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36530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夏甄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1931年4月1日生于湖南安化。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马列主义研究部,分配到北京地质学院从事教学工作。1975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室副主任,研究生院哲学系主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84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85年调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秘书长、副会长及认识论分会会长,中国大学学会副会长。19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认识论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人学。
展开
内容介绍
    《夏甄陶文集(第6卷):实践的唯物主义》为论文选编,汇集了作者自1978年至2008年30年间的40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主要探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人学问题,从主体与客体、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广泛地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作者强调,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实践为基础,来理解、解释、驾驭和处理人和现实世界的关系。要客观地理解人和世界的关系的现实状况与历史发展,必须坚持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认识论研究人和现实世界的关系,人学研究人本身,而现实的人是通过感性活动、通过实践来表现和实现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动态关系的。
展开
精彩书摘
    目的在开始被提出来的时候,还是以观念形式存在的东西,还是主观的目的。它的本质和力量就在于它强烈要求否定自己的主观性,摆脱自己的纯观念形式,过渡到客观性,使自身的观念规定与客观实在相结合,转化为客观现实。但是,如果没有现实手段的“接引”或“引渡”,主观目的就不能自我摆脱它的观念形式,不能自我否定它的主观外衣,不能使它的观念规定自我物化,从而升人现实的“天堂”。主观目的必须而且只有凭借现实手段这个桥梁、媒介、工具的“接引”和“引渡”,才能过渡到客观现实的此岸,在实践中实现自己。我们讲手段,当然是指运用于实践中以实现目的的手段,而手段之所以能够作为实现目的的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客观外在的实有的形态,是一种客观现实的东西。因此,它具有使主观目的越出它的主观观念形式,而与客观性结合起来的优点,具有把主观目的从主观观念领域引渡到客观现实的接引作用。但这种结合和接引,不是使目的重新返回到它原来赖以作为前提的那种对象的客观性,而是按照目的的主观规定在实践中运用手段对这种作为前提的客观性对象施加改造,使之转化为体现了目的的主观规定的新的现实实在。
    手段是人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要素之一。那么,人是从何处获得手段的呢?大家知道,人是赤条条地来到这个现实世界的,除了肉体的器官以外,什么也没有。当然,肉体器官也是一种手段,是人自身自然中的手段。人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时候,首先就要唤起蕴藏在自身自然中的力量,使肉体的自然器官运动起来,作用于客观对象,使之发生符合于人的需要的变化。但是,人自身的肉体器官和自然力量是有局限性的,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时候,必须凭借自身以外的物质手段。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并不受他自身肉体器官和自然力量的局限性的限制,原因就在于人能创造和运用自身以外的物质手段。
展开
目录
1.真理是具体的 
2.实践的要素、特性与真理的标准 
3.什么是实践 
4.再谈实践的涵义和要素 
5.论目的 
6.机器是否思维?——兼谈谁是思维的主体 
7.机器有自身的内在目的吗? 
8.认识论中的主体、客体及其关系散论 
9.论作为认识论范畴的主体和客体 
10.略论改造世界的两个尺度 
11.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本体论意义与认识论意义 
12.论实践观念 
13.论认识系统 
14.论主体的认知定势 
15.坚持实践的唯物主义,强化人类活动的主体性效应 
16.哲学与实践——纪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讨论十周年 
17.现代人类活动向哲学提出的挑战 
18.实践的唯物主义和“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19.试论认识系统中的主一客体相关律 
20.关于哲学研究改革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1,论认识的主体性的客体性基础 
22.认识论与认识发生论 
23.思维世界 
24.论人的普遍性 
25.论实践的唯物主义 
26.人在对象性活动中的主体性 
27.哲学应该关注人与世界的大关系 
28.活动的人和人的活动——一种关于人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29.人:关系活动发展 
30.自然与文化 
31.知识的力量 
32.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33.理性仁心德行 
34.天人之分与天人合一 
35.人生与理想:人的自由自觉活动及其本质内容和普遍本性 
36.论以人为本 
37.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适应关系 
38.必仁且智 
39.以人为本与唯物史观 
40.自然创造与人文创造 
夏甄陶著述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