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后现代语境下海明威的生态观和性属观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79499
  • 作      者:
    戴桂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戴桂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的专著和编著有《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及其社会性别角色》、《新编英美文学欣赏教程》、《英美文学选读应试指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后现代语境下海明威的生态观和性属观》把海明威本人及其作品置于后现代语境中,用新的阐释意义的方法和理论来进行解读;主要从生态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批评的新角度,从不同方面和层面重新评价海明威的自然观、狩猎观、生态观和性属观,旨在阐明,海明威是一个具有生态意识和双性视角的作家。《后现代语境下海明威的生态观和性属观》在解构传统意义的同时建构新的意义,突破了海明威研究中因循守旧的传统模式,较系统、全面、深刻地探讨了海明威的生态主义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海明威的生态观和性属观,使人们对海明威这位20世纪杰出的美国作家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和了解。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历史上很少有作家会像海明威那样如此亲密地去接触自然,感受自然和热爱自然。海明威在作品中同样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但他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场景中,通过不同的人物刻画,来反映人类对自然的矛盾态度,揭露人本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危害,表达他对自然环境严重破坏和生态严重失衡的忧虑,以及对无限美好的大自然的无比崇敬。<br>    关于海明威的自然观,不同的批评家持有不同的见解,例如,格伦·洛夫(Glen A.kve)认为:海明威虽然对荒野有着明显的崇敬,但在作品中他经常以其原始主义的方式背离大地本身,采用一种孤立、冒犯的个人主义来对抗他声称喜爱的自然现象。其人物的原始主义独特标志就是特别反对这样一些观念,如,所有生命相互关联;人类要有一种与世界同一的和谐感;人类要理解和利用复杂的自然过程而不是毁坏它们;接受死亡,并把死亡看做不可避免的和毫无威胁的生存进程中的一部分。而这些观念能使真正的原始人生存在一种与海明威所羡慕的那种无危害的周围环境关系中,也能够使他所喜爱的乡村保存下来①。
展开
目录
    上篇 海明威的生态观<br>    第一节 海明威与自然<br>    一 从户外体验自然<br>    二 从书籍中领会自然<br>    三 从画作中感悟自然<br>    第二节 海明威作品中反映的复杂自然观<br>    第三节 海明威作品中体现的复杂狩猎态度<br>    一《非洲的青山》中矛盾狩猎情感的流露<br>    二《弗兰西斯·麦康伯短暂而幸福的生活》中动物视角的强调<br>    三《一个非洲的故事》中人与动物间亲情的传递<br>    四《曙光示真》中对狩猎行为的醒悟<br>    第四节 敬惜生命形式,亲系世间万物,维护生态系统<br>    ——《老人与海》之生态主义解读<br>    一 倡导简单朴实的生活<br>    二 敬重自然中的生命形式<br>    三 亲系世间万事万物<br>    四 人类不能自己走得太远<br>    第五节 融入自然,感悟自然,尊重自然<br>    ——《大二心河》之生态主义解读<br>    第六节 《丧钟为谁而鸣》:混乱与次序,分离与融合<br>    第七节 从《丧钟为谁而鸣》管窥海明威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br>    一 认知自然,建构自我<br>    二 融人爱情,完善自我<br>    三 感悟亲情,升华自我<br>    <br>    下篇 海明威的性属观<br>    第一节 海明威小说中的战争与性别<br>    第二节 《弗兰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一场男性身份危机导致的悲剧<br>    第三节 《伊甸园》:拯救男性身份,完善传统性别角色<br>    第四节 《老人与海》:海明威性别身份意识无意识的表征<br>    第五节 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及其社会性别角色<br>    第六节 采纳异性视角,洞察女性情感<br>    ——海明威短篇小说探析<br>    第七节 《伊甸园》中新女性形象分析<br>    一 矫枉过正的“新女性”<br>    二 “我是我的作品<br>    三 女性创作三部曲<br>    第八节 她们是性爱奴隶,还是爱情伴侣?<br>    一 《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巴克利<br>    二 《有钱人和没钱人》中的玛丽·摩根<br>    三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玛利亚<br>    四 《过河入林》中的雷纳塔<br>    第九节 双性视角作家海明威<br>    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