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芹,女,山东省潍坊市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主任法医师,研究生导师,一级警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法医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大连市公安局刑科所特邀法医学专家,大连市警察协会副主席,辽宁省警官学院特聘教授。
在基层公安机关从事法医工作多年,先后担任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政委、副支队长职务,多次立功受奖和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省、地“劳动模范”、“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科技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全国十大公安科技英才”、“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科技先进个人”、“北京市产学研先进个人”,2006年获首届“全国公安科技突出贡献提名奖”。
根据公安教育工作的需要,2000年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先后主持完成了18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次;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次;厅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次。撰写专著、译著、主编及参编国家级、省部级教材13部,研制开发4个法医学应用软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是北京市精品课程《法医学》负责人。1992年和1996年两次参加国家科技奖励大会,1999年参加全国公安英模代表大会,三次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刘力,男,1963年出生。1986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法医系,硕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在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从事法医学检验鉴定工作,现任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主任,主任法医师、一级法医官。中国政法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兼职教授。第五届中国法医学会常务理事、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刑科协毒化分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技术委员会法庭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安机关刑事科学技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司法鉴定研究所能力验证法医病理专业专家。
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局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两次。参编专著5部;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曾获2011年度全国公安机关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三等奖;第三届北京市优秀政法人才;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嘉奖10次,集体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
王福磊,男,1985年出生,河南新乡人,医学硕士。曾先后就读于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部。数次获得国家级和校级奖学金,获河南科技大学“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二等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瑞源德邻法庭科学奖学金”二等奖。先后参与公安部创新项目“影像医学在法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等部、校级科研课题4项。参编著作《影像学法医骨骼个体识别》,近年来在各类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现就职于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迈克尔·泰利( Michael Thali),医学博士,瑞士圣加仑大学(HSG)行政工商管理硕士。自1995年起从事法医工作,曾做过两年临床放射学的研究员。在2001-2002年,担任美国首都华盛顿武装部队病理研究院(AFIP)的研究员。他撰写了大量的有关虚拟尸检方面的文章(见www.virtopsy.com)。2006年2月,他成为瑞士伯尔尼大学的法医学教授。他还担任伯尔尼法医研究所“法医影像中心”的主任。
理查德·德恩胡佛(Richard Dirnhofer),医学博士。自1967年开始从事病理学和法医学领域工作。1974年以来,他一直担任瑞士圣加仑法医研究所的副主任,1979年后在格拉茨大学法医研究所工作。从1984年到2005年,他作为法医学教授,先在巴塞尔大学任教,后又到伯尔尼大学工作。同时,他也是萨尔茨堡大学的客座教授。他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和法医DNA分析方面的研究,最近几年比较关注虚拟尸检。他曾是瑞士法医学会的会长,1999年虚拟尸检项目的创始人。2003年,他创立了虚拟尸检基金会,并与Thali教授和Vock教授一起成立了法医影像方法技术工作组(Technical Working Group Forensic Imaging Methods.TWGFIM)。2005年以后,他成为法医学荣誉退休教授。
彼得·沃克(Peter Vock),医学博士,放射学教授,瑞士伯尔尼大学小岛医院的诊断、介入和儿科放射学研究所主任。1974年开始从事放射学工作,曾参与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作,是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访问研究员。他与Willi Kalender共同发明了螺旋CT。他是许多国际放射学协会的委员。他从一开始就非常支持虚拟尸检的想法,并把他的放射研究所提供给虚拟尸检项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