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49399
  • 作      者:
    常乃军,赵岷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研究》以人的社会化理论、结构功能理论、冲突论、符号互动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体育与人的社会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着重研究体育与人的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文化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化、心理素质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身体社会化、生活空间社会化和体质社会化等九大问题。并充分运用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体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体育直接和间接参与不同年龄人的社会化的作用机制和原理,探析体育对人的社会化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从而找出实现我国体育促进人社会化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探寻体育促进人社会化的理论,形成体育与人的社会化理论体系,以此作为政府相关决策的依据,指导人的社会化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研究》:
  第一章 社会化的理论阐释与解构
  第一节 社会化的理论阐释
  社会学中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概念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化”概念。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化”是指将某种事物推向社会,使其获得社会的参与,从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例如,“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将高校的后勤工作推向社会,让社会参与和经营高校后勤。社会学中所谓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
  一、社会化的本质
  社会化是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社会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自然人逐步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形成自觉遵守与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这一教化的过程就是社会化。我们可以从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理解社会化的含义。从个体角度来说,社会化是个体将社会的文化规范内化并形成独特个性的过程。从社会角度来说,社会化是通过将一个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人教化、培养为一个有文化的社会人,从而使某一社会及其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从社会与个体结合的角度来说,社会化就是将个体的自然人教化成特定社会的一分子的过程。在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社会化是使个体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类的婴儿在呱呱坠地时是一个孱弱无能、一无所知的有机体。如果没有他人的帮助,新生儿至多只能生存几个小时。与其他动物的幼崽依靠遗传和本能自然发展不同,婴儿后来的行为方式都是学而知之的。这个生物有机体要想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必须借助某种方法被改造为一个社会的人、一个能够有效地参与到社会中去的人,而这一改造的过程正是我们所谓的社会化过程。通过社会化过程,个体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内化社会的基本价值规范,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真正由一个生物的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
  其次,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过程。所谓个体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与苏联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安德烈耶娃的观点是一致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指个体融入到社会环境、社会交际系统中掌握的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它是指个体在社会联系系统中再创造的生产过程,是在个体积极活动和进入社会交际系统的必然结果,应该说是高层次的社会化。社会化过程可以接受为:个体—接受社会经验(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改造社会环境系统(人类通过自身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体与社会互动的过程,是人的社会性与个体性都得到发展的过程。
  一定的社会尤其是各种社会组织,得以成立与维持,必须以一定的价值体系与规则规范职能活动及职能活动承担者的行为,从而使社会、社会组织中的各个成员具有使这种社会及社会组织得以成立与维持其所必要的共同性,即社会性。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个体作为一定的社会成员,不仅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社会组织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并相互影响,而且在社会联系中,还不可避免地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参与共同活动。所以个体自然生长、成熟的过程同时是个体的社会交往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显示出个体之间的差异,即“个性”。现实的“个性”大都是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最后,社会化是贯穿个体一生的持续过程。社会化是一个过程概念,应将其理解为一个贯穿个体一生的自始至终的过程,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过程的真实写照。由于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尤其是现代社会,社会变迁不断加快,新生事物和新的情况不断出现,而且我们自己的身份、地位、角色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只要个体还在参与社会生活,还在进行着社会适应,社会化过程就在继续。可以说,个体社会化过程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过程。
  二、社会化的分类
  分类是我们认识复杂事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认识社会化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社会化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法律社会化、职业社会化与性别角色社会化
  根据社会化的内容不同,可以将社会化主要分为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法律社会化、职业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等类型。
  所谓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政治互动中通过自身后天学习政治知识逐步接受政治文化熏陶并掌握政治技能,进而形成政治态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辩证过程。个体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某一特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信仰、态度和行为,从而使社会的政治文化得以传播、交流、继承和发展。
  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体经过一系列与他人和社会的互动,接受社会伦理文化的基本准则,遵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规范,以获得社会认可和参与资格的过程。道德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法律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掌握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意识的过程。具体来说,法律社会化就是个体把国家法律这一体现统治阶级和国家意志的、具有强制性的特殊社会规范,变成自己所理解和接受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进而内化为个人心理品质的过程。
  职业社会化是指个体根据社会需求选择自己的职业并能熟练地掌握从事该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提升该种职业的熟练程度需要进行后续知识的学习和使技能更熟练的训练过程。
  性别角色社会化是指个体根据社会对不同性别的不同角色期待,把性别角色的标准内化,形成与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相符的行为的过程。
  (二)初级社会化、次级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从个体的发展阶段上看,可将个体社会化主要分为初级社会化、次级社会化和再社会化等类型。
  初级社会化也称预期社会化,是指儿童在进入成年期前,为承担正式的社会角色作准备时期的社会化。预期社会化主要在家庭、学校和同辈群体中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生活技能的学习、基本行为规范的掌握、未来社会角色的学习和扮演等。初级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和基础阶段。
  次级社会化也称继续社会化,是指个体在初级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社会化的过程。继续社会化的主要内容表现为成年期的个体为适应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变化及新角色的要求,所作的适应性调整和学习,包括继续学习和掌握原有的社会知识及不断学习新产生的知识。
  再社会化是一种特殊的继续社会化,主要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原有的社会化相对他们来说是失败的社会化或者说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需要自我重新习得新的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并重新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其基本特点是改变社会化对象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再社会化主要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一是在社会情境或社会角色发生很大变化时,个体为适应新情况而进行的再社会化。这表现为个体在生活习惯、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或进行重新学习。二是当社会化失败或反社会化中断以后而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再社会化有两种方式:主动的再社会化,即个人受到某种新的思想启发,自觉的、自发地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工作方式;强制的再社会化,是指对违法犯罪者通过社会强制机构对其判刑或实施劳动教养等。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区别在于:第一,方向和内容不同。继续社会化的基本方向和内容与原先的相一致,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而再社会化的方向和内容与原先的社会化不一致。继续社会化是在原先社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高,使之更加完善;而再社会化是抛弃或者否定原先形成的社会化。第二,方式不同。再社会化过程是一种思想和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向另一种思想和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的基本的、急剧的、迅速的改变,不适应感很强烈;而继续社会化过程是逐渐的、部分的变化,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三)预期社会化和发展社会化
  根据社会化发生的阶段顺序,可以将个体社会化划分为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socialization)和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socialization)两个类型。
  预期社会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提出,它指的是个体为了成功地扮演所期望的社会角色而获得社会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和知识技能的过程。一方面,个体在现代社会需要承担多种社会角色;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中职业转换、社会流动与社会变迁现象较为普遍。因此,预期社会化就成为个体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预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技能的学习、社会价值观的习得、自我概念的形成,以及适合于未来角色的各种观念的获得等。
  发展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一种为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承担新的角色而主动学习与调适的过程。发展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基础的拓宽、职业技能的改进、社会角色的转换等。
  (四)正向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根据实施社会教化的方向不同,可以将社会化分为正向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两种类型。
  正向社会化是指年长一代人对年轻一代人传递文化和实施教化的社会化过程。在过去的农业阶段,因为人们处在一种隔绝的封闭式的氛围里,好几代人都在经历着同样的事情,老年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人们从降生之日起就对耳闻目睹的老规矩照遵不误,因此,人们也必须把它作为现实而加以体验,社会系统的存在端赖于此。因此,在传统的社会里,社会化一般是一种比较纯正的正向社会化。
  反向社会化是指年轻一代人向其前辈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反向社会化是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一些奇特、多样的特点,整个社会的人都将迎来一个大规模的挑战。社会发生着重大的巨变,青年人存在着思维定势的问题,他们对未来充满期望,在这种复杂的新环境下,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作出选择,所以,他们并没有以长辈为模范,而是进行新的选择,寻找新的道路,建立新的价值观,通过他们的语言影响着下一代,他们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比年长一代人更容易适应变化。青年人单向社会化的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多重理论视域下的个体社会化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社会化是发展自我的过程,是发展独特个性的过程。个性的核心是自我,即个人对自己有别于物和他人的独特个人身份的自觉体验。自我概念并非与生俱来的,它是社会化的产物,是在人的一生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自我是如何产生的?在个体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这是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普遍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上述问题的探究和解答是社会化理论的主要任务。
  (一)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    霍顿    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是最早提出人格是通过社会互动而发展的社会学家之一。他认为人是从社会中、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自我概念的。库利的社会化理论建立在他的“镜中我”(looking-glassself)概念之上。所谓“镜中我”,即一个人的自我形象是别人看他(她)是什么样子的反映,或者说是这个人认为别人看他(她)是什么样子的反映。在库利看来,自我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当它作为一个社会互动的产物时,首先,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可以观察到;其次,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可以领悟到;最后,在对他人反应的理解的基础上我们的行为可以得到评价。简单地说,我们可以通过想象别人对我们自己行为及外表的感觉来理解自我。
  库利认为,只有在与其他个人的关系中个人的自我才能被感觉到。人的社会性的基础是“社会自我”(socialself),社会自我只是意识对自身产生于交流生活的某种思想或者思想体系的认识和感觉。他认为这种社会自我是一种“镜中我”,这面镜子就是他人和社会。我们以他人的看法为镜子认识自己,即想象自己是如何出现在他人的意识中的。这种想象包括三个方面:对别人眼中我们的形象的想象;他对这一形象的判断的想象;某种自我感觉,如骄傲或耻辱等。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社会化的理论阐释与解构
第一节 社会化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 社会化的内容解构

第二章 体育与人的社会化理论发展
第一节 不同年龄阶段体育与人的社会化研究
第二节 人的体育社会化原理探析
第三节 体育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

第三章 人的社会化的体育实践
第一节 家庭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人的社会化
第三节 体育群体与人的社会化
第四节 体育传媒与人的社会化

第四章 体育与人的政治社会化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理论诠释
第二节 体育对人的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第五章 体育与人的道德社会化
第一节 体育对人的道德社会化的影响
第二节 体育对人的道德社会化的作用形式
第三节 体育促进个体道德社会化的发展策略

第六章 体育与人的文化社会化
第一节 体育与人的文化社会化的理论阐释
第二节 体育对人的文化社会化的影响
第三节 竞技体育异化与文化社会化
第四节 体育对人的文化社会化的作用

第七章 体育与人的社会角色社会化
第一节 体育对人的社会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第二节 体育与人的社会角色社会化的互动

第八章 体育与人的心理素质社会化
第一节 不同年龄阶段体育与人的心理素质社会化
第二节 体育影响人的心理素质社会化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体育对人的心理素质社会化发展的作用

第九章 体育与人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一节 性别角色社会化及其相关研究
第二节 生命周期中的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三节 主客观环境对个体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第四节 体育对人的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作用

第十章 体育与人的体质社会化
第一节 文化性:体育参与体质社会化的基础
第二节 可塑性:体育参与体质社会化的条件
第三节 改造性:体育参与体质社会化的途径

第十一章 体育与人的身体社会化
第一节 体育规则体系下身体的社会理性化
第二节 体育标准体系下身体的社会平等化
第三节 体育量化体系下身体的社会工具化

第十二章 体育与人的生活空间社会化
第一节 生活空间构成要素
第二节 城市体育生活空间的演变历程
第三节 体育促进生活空间社会化的途径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