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笔译资格考试构念效度研究:测前理论效度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69366
  • 作      者:
    杨冬敏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启龙,男,1964年生,博士生导师。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国外藏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等。主要从事藏学、语言学研究。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中外文著作10多部,学术译著若干。
  获第三和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第一届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一等奖空缺)、第三届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为进一步促进翻译行业及语言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笔译资格考试构念效度研究:测前理论效度的视角》以笔译资格考试为研究对象,借鉴测试学中的构念效度及测前理论效度理论,探讨现有笔译资格考试存在的问题。《笔译资格考试构念效度研究:测前理论效度的视角》围绕3个研究问题展开,并提出从测前理论效度角度进行笔译资格考试构念效度研究的理论框架,采用文献法、对比分析、综合分析、理论思辨等方法开展研究。《笔译资格考试构念效度研究:测前理论效度的视角》的结论如下:*一,从理论上看,笔译资格考试应测量构念包括7个成分,即语言能力、策略能力、知识能力、翻译职业能力、工具能力、心理生理能力和个人性格及特质。第二,21个笔译资格考试在构念构成和构念呈现形式上既有共同特征,也有各自的特点。第三,从构念构成来看,现有笔译资格考试构念构成和应测量构念构成既有诸多共同之处,但同时也存在构念无关因素和构念代表不良,从而可能会对考试的构念效度造成威胁。
展开
精彩书摘
  《笔译资格考试构念效度研究:测前理论效度的视角》:
  从以上对笔译测试研究的回顾中可以看出,笔译测试目前在外语教学和口笔译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文本翻译为最常用的考试题型、评分标准及方法也多有不同。目前,关于笔译测试的研究也主要涉及测试的设计与开发、评分等方面,前者重点探讨了可以应用于笔译测试的各种题型,后者则对具体的评分方法、标准、评分员,以及具体的评分量表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应看到,在对笔译测试设计和开发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虽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测试题型,但没有经过详细论证,无法得知这些题型是否真正能达到测试的信度和效度要求。个别笔译测试在设计的过程中尚未明确定位,未说明要测试的到底是考生的笔译能力还是语言能力,这就导致一些考试中的笔译题项成为语言水平检测工具,测试目的不明确,覆盖面过窄,考试内容难以涉及需要检查的知识和技能(张新玲和刘君玲,2011)。同时,由于笔译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并不是所有的题型都能符合测试的真实性要求、达到测试翻译能力的目的。不过,几乎所有的研究都不否认的是,文本翻译仍然是最能体现出翻译特点、最能直接测试翻译能力的题型,而且目前几乎所有类型的测试都将文本翻译作为必不可少的题型。此外,目前笔译测试研究的关注点多集中在测试的实际操作层面,如题型设计和评分方法等,而对测试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在设计和开发阶段如何确定要测量构念,以及在测试实施之后如何对测试的质量进行评估等方面的关注均明显不足。在探讨笔译测试设计与开发、评分等环节中,研究者们虽然关注到了目前测试可能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但对笔译测试的评价并没有按照测试学中的系统理论或方法进行阐释。测试在设计和开发阶段应首先关注的是“测什么”的问题,即如何确定测试构念,这对整个测试的后续使用都有重要意义。此外,测试是否达到了设计的目的,还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予以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科学性。
  2.2.2.3笔译测试构念效度研究
  对效度的关注自笔译测试研究的早期就有人提出,不过早期研究侧重于将效度概念引入笔译测试研究之中,涉及内容包括内容效度、使用效度、反拨效度、构念效度等方面,对效度研究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关注都不多。内容效度方面,黄忠廉等(1997)认为笔译测试效度研究应以内容效度为主,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设计题型。李欣(2004)对笔译测试构念效度的基本定义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现笔译教学测试中构念效度的途径,即明确笔译能力、确定考试形式、选择合适考试内容等方面。罗选民等(2008)指出应从笔译测试的效度来设计题型,做到笔译题型的多样化、科学化。张晓芸(2007)、马会灵(2011)探讨了笔译测试的反拨效度问题。张新玲和刘君玲(2011)则指出应加强笔译测试效度研究,建议采取效度整体观的方法,以基于论证的效度验证为框架,从考试构念、题型效应、话题与文体效应、施考方式效应、评分研究等方面开展笔译测试效度研究。汪顺玉和刘孔喜(2011)指出现有笔译测试效度研究应从测试内容、心理过程、分数内部结构、外在标准和社会后效五个层面进行效度验证。肖维青(2012b)探讨了笔译测试的构念问题,指出PACTE提出的多元翻译能力模型应为笔译测试的构念。以上研究基本上为笔译测试效度的理论探讨,从测试学的角度出发,将语言测试研究中的效度理论应用于对笔译测试的探讨之中。
  ……
展开
目录
总序换个视角看世界
前言

第1章 引论
1.1 笔译资格考试研究的历史背景
1.2 笔译资格考试测前理论效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3 研究定位及全书结构

第2章 笔译资格考试及构念效度研究概述
2.1 测试学相关理论简述
2.2 笔译测试研究
2.3 笔译资格考试研究
2.4 笔译能力研究
2.5 对以往研究的回顾和评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笔译资格考试构念效度研究理论框架
3.1 核心概念
3.2 理论基础
3.3 理论框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笔译资格考试应测量构念特征
4.1 笔译能力参数集(理论)
4.2 职业笔译能力模型
4.3 笔译资格考试应测量构念特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有笔译资格考试构念特征
5.1 国际国内主要笔译资格考试分析
5.2 国际国内主要笔译资格考试构念构成
5.3 国际国内主要笔译资格考试构念呈现形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笔译资格考试构念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6.1 构念效度威胁
6.2 构念适切性
6.3 构念清晰度
6.4 笔译资格考试构念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本书回顾
7.2 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7.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29个笔译能力理论模型
附录2:笔译能力理论模型中的语言能力
附录3:笔译能力理论模型中的策略能力
附录4:笔译能力理论模型中的知识能力
附录5:笔译能力理论模型中的工具能力
附录6:笔译能力理论模型中的翻译职业能力
附录7:笔译能力理论模型中的心理生理能力
附录8:笔译能力理论模型中的个人性格及特质
附录9:职业笔译员应具有技能一知识体系
附录10:职业笔译能力模型数据来源
附录11:CATTI简介及英语笔译考试大纲
附录12:NAETI简介及英语笔译考试大纲
附录13:厦门大学笔译资格考试简介及考试大纲
……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